《心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的其中一卷,这卷经是说心法。这个心法是什么心法呢?是智慧的心法,是六百卷《般若经》的心法。
唐玄奘法师到印度去取经,路上受了九九八十一难,每一个难都是因为诵持《心经》而得到解脱,可见《心经》的重要性。
那么谈到“心经”就应该联想到身经,还有口经,这身、口、意,应该有三经。意就是心意。
咱们要把身口意的经念好,要是能念懂了,这也就是懂了《心经》的大意。《心经》大意是讲般若智慧。般若是梵语,因为多含不翻,也就是尊重不翻。
般若翻过来是智慧,那为什么不翻成智慧呢?为什么还是保留般若两个字呢?因为这个智慧的智只有一种;般若的智慧有三种:第一种是文字般若,第二种是观照般若,第三种是实相般若。因为般若里面的意思有多种的涵义,所以不翻,因此没有把它翻译成华文。
(1)文字般若:这种文字般若,是一般世间的文字、出世的文字。这里头不论涵义或是智慧都有智慧在文字里头。
(2)观照般若:观是观想;照是照耀,也就是观想。
(3)实相般若:没有相才叫实相,有形有相就不是无相,实相无相可是无所不相。实相就是一般以无形有相和无形无相的一个本体,也就是我们真正本有的智慧。
智慧我们看得见吗?可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表现出来,你也觉察得出来这个人是有智慧或是没智慧。
譬如,有智慧的人,读书过目不忘。有的人读书,一遍、百遍、千遍……也读不会。但是有智慧的人,“目下十行字,耳听百人音”:一百人同时在那边讲话,他都知道每个人在说什么;你看一行字,他可以看十行,就是那么快。你看十行也记不住,他看十行却过目不忘,这就叫作实相的智慧。
实相的智慧能帮助观照的智慧,观照的智慧又来明白文字的智慧。所以,因文字而起观照,因观照而达到实相,这是三而一、一而三。
那么,怎么说又有身经又有口经?
我们这个心所想的就是心经,我们这个身所做的就是身经,那么口所说的就叫口经。
一天说多少话,这都是在说经。说好话,就有一部好的经;你说坏话,就有一部坏经。你要赞叹人,就有一部赞叹人的经。你尽毁谤人,这虚空里头就给你记录出来一部毁谤人的经。
所以,你一举一动都是念经,都是说经。这个心经要是能明白了,你身经也会明白。
你说:“法师你越讲我越糊涂,你说有身经,我没看过什么经典有身经!也没看过什么经典有口经!”我方才不是说了嘛,你一天所行所做就是一个身经,你一天所说的话就是一个口经。
口里有八部经,这八部经是什么呢?就是:绮语、妄言、恶口、两舌,这是四部恶经;你要不绮语、不妄言、不恶口、不两舌,讲话讲真实语,不打妄语,这就是四部善经。
你身上尽做杀盗淫,你就说杀盗淫的经。你要不杀、不盗、不淫,那就是你的身念了善经。
心有贪瞋痴,你心里要是不贪、不瞋、不痴,那就是慈悲喜舍。
你身上不杀盗淫,那就是信解行证。
你的贪瞋痴变成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杀盗淫把它们反过来,杀生变成放生,偷盗不但变成不偷盗,遇着困苦的穷人,还没等他盗,你就把你的财产或者什么物质拿来帮助他,不要等他盗了你才舍得,他未偷的时候,你就舍得,让他不盗;你做什么事情都是清清楚楚,不要做糊涂事,这就是不痴。
这也就是把十恶的经变成十善的经,这就是包括《心经》的大意。
总而言之,你不论什么经典,你要活学活用,要明白它,并且把它变化无穷,这就是你会说经、会念经、会行经。你要不会活学活用,那就是经是经、你是你,你和经没有关系,这样学到什么时候都没有用处。
一定要躬行实践,也就是把十恶转成十善,那就是会念《心经》的人。你要是把十善转成十恶,那就是不会念经。
我刚刚说的话不知道对不对,请各位不妨用你们最高的智慧来研究研究。这个法是要你身体力行,要明白怎么样做,会做的就是会念经,不会做的,就是不会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