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对佛教有个误解,认为佛教否定了所有的欲望与肉体的享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佛也承认:在某种程度上,欲望也是一种动力。
比如,非常狂热地想学佛,想成佛,想利益众生,这都是欲望。如果没有这些欲望,就失去了学佛的动力。
所以整体而言,佛没有反对欲望,但佛告诉我们:虽然凡夫不可能没有欲望,口渴了想喝水,肚子饿了想吃饭,这些都是人类的基本生存需求,是人的本能,不可能没有。但如果欲望超标、过度,就会带来我们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痛苦、失望、沮丧等等。
我们可以问自己:幸福是怎么来的?失去什么东西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幸福?这样一一追寻,就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答案:如果不适当地管理、控制欲望,它一定会无限膨胀。毫无节制、无限膨胀的欲望,只会给我们带来痛苦。
凡是物质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都是有限的。而我们的需求、欲望,却可以是无限的。用一个有限的东西,来填充一个无限的空间,这有可能吗?一辈子都不可能!
不要说人的生命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即使能活到亿万年,也无法满足无限上升的欲望。甚至活得越久,欲望膨胀得越巨大,引发的痛苦就越深重。
所以佛告诉我们:要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感觉到真正的幸福。如果让欲望无限膨胀,永远都跟着它跑,就永远都感觉不到幸福。
要想彻底断除欲望,只有依靠佛教的修行。成佛的时候,就能没有任何欲望。佛的大慈大悲与无量智慧,已经替代了所有的世俗欲望。但在没有到达佛的境界之前,普通人无法做到无欲无求、心如止水。
但无论如何,面对欲望的时候,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个是试图断除所有的物欲。印度有些古老的宗教,就非常强调苦行。长时间不吃饭、不穿衣服、不说话,还用一些非常残酷的方式去折腾自己的身体,但佛教不赞成这种方式。
佛教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方式反而导致了更多的痛苦与烦躁;另一个极端,是任凭欲望无限膨胀,为了满足欲望,而竭心尽力、苦苦奋斗。
辛苦一辈子,却在离开世界的时候,还是没有满足。最后只能带着抱怨和不满含恨而去,这是非常不划算的。
过度的欲望,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哪怕平时人品非常好,道德水平很高的人,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也会被欲望所毁灭。从无明的波纹,变成执著的波浪,再变成烦恼的巨浪。过度的愤怒、欲望,会使人远离人性,完全忘掉自己是谁,应该干什么,最后走到崩溃的边缘。
释迦牟尼佛没有要求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放弃所有的贪欲或欲望,本身这也不可能,同时有些欲望对人的发展还是有帮助的,佛经对此讲得非常清楚。
想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欲望。想有更多的钱去帮助其他人,所以要去赚钱,这也是一种欲望。佛告诉我们,这一类的欲望暂时不需要断除,但自私自利的过度欲望,却应该先放下。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大德教言 | 佛学问答 | 正知正见
- བོད་བརྒྱུད་ནང་བསྟན་ཆོས་ལུགས་ཀྱིས་འཛམ་གླིང་བདེ་ལ་འགོད་པར་སྨོན། -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