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清净波罗蜜,恒不忘失菩提心,
灭除障垢无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1.“勤修清净波罗蜜”,愿我精勤修持清净的六波罗蜜多。如果六波罗蜜多不清净,所获的功德是不大的。什么是清净的六波罗蜜多?《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和《入中论》里面都说,以三轮体空摄持的六波罗蜜多才是清净的六波罗蜜多。所以,大家在行持六度时要具足空性的见解。
2.“恒不忘失菩提心”,愿我恒常不忘菩提心。《华严经》中说:“善男子,如人护身先护命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护持佛法亦当先护菩提之心。”《华严经》中又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什么是魔业?按照大乘的意趣,就是自私自利心所做的一切事。如果做善法时夹杂有自私自利心,没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发心,所做的善法都会成为魔业。
3.“灭除障垢无有余”,愿我无余灭除一切障碍和垢染。在修行佛道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染上贪嗔痴等烦恼,要灭尽相续中的八万四千障垢。
4.“一切妙行皆成就”,愿我成就一切菩萨妙行。凡夫人有各种行为,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但是站在大乘佛法的角度,一个行为是不是妙行,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拔除众生的痛苦、赐予众生安乐。换句话说,只有利益众生的行为才是妙行。对于大乘修行人来说,不管人们对你的评价如何,也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只要你的行为能利益众生,你就在行持妙行,你就在实践大乘佛教的核心意义。
上述四个发愿的根本是不忘菩提心,所以大家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如果自己还没有生起菩提心,就让它早日生起;如果已经生起菩提心,就让它日益增上。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菩提心。当别人打骂自己的时候,如果是没受过菩萨戒的人,当然可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但作为受了菩萨戒的人,就不应该以牙还牙了,如果那时生起烦恼,眼睛睁得大大的,准备反击对方,那就太惭愧了。小乘行者都要奉行沙门四法,作为大乘行者就更应如此了。当然,由于无始以来串习自私自利心,末法时代的有些众生虽然形象上受了菩萨戒,但大乘佛法并没有融入内心,所以经常有不如法的心行,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管怎么样,学习这个偈颂后,希望大家不要忘失菩提心,一切要为众生着想,不要天天想着自己的事情。如果自己稍微不顺利,马上就愁眉苦脸,马上就开口骂人,行为也不调柔了,那就太惭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