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觉得,有个老伴能部分地解决随衰老而来的诸多问题。比如,不会太孤独,日常生活互相照应,生病了有人照顾。然而,到老年依然相亲相爱、互相扶持的夫妻并不多。更常见的情况是,活到老,吵到老,越老吵得越厉害。年轻时或许还会努力去弥合分歧,为了维系感情而自我检讨和约束;到老了根本懒得再去顾及对方,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不行就吵一架,哪里谈得上陪伴和照应。
我认识一对老夫妇,两人年纪都八十多了,家庭条件很好,子女也孝顺,按理说,是很令人羡慕的,但他们却每天争吵不休。先生身体不太好,喜欢安静,而太太喜欢热闹,每天忙于各种活动。两人都不能适应对方的生活节奏,先生嫌太太打扰了他休息,并且不照顾他的起居;太太嫌先生妨碍了她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自由。先生想去别的地方调养身体,太太不愿意,觉得身边没朋友,没有交往的圈子,会很寂寞。让太太自己留在家里,她也觉得寂寞,没人陪伴。总之,在一起也不行,分开也不行,怎样都不行。两个人生儿育女,在一起生活了一辈子,年轻时总以为性格不合的问题会被时间解决,但事实是,最后连起码的相互理解和包容也不会有。
即使性格很好,彼此也亲爱的夫妻,老来能相伴的也很少。大部分人是做不得自己的主的。有一位居士的父母关系本来不错,后来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母亲身患癌症,两人在一起谁也照顾不了谁,只好分开,一个住进了养老院,一个在家里养病。平时难得见面。再说,见面了,也是无法相认的。
关于衰老,在自己的人生中观察,旁观他人的生活。然后呢?然后我们会知道什么是“老”。听上去有点可笑,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衰老中,可并不是很清楚“老”到底是什么。对待衰老的问题,许多人到老都是一厢情愿的天真,以为时间还早不用担心,以为问题自己会解决,以为情况不会更糟。所以,衰老并非突如其来,而多数人仍然措手不及——根本还没学会面对失去,所剩已经不多;后面更加无助的时日,靠什么支撑走下去?
家人亲友的照顾陪伴固然是安慰,但人生走到后面,越来越只是自己的事,旁人帮不上忙。“自己”,到这时,不是曾经的自己(虽然我们一路挣扎着与曾经的自己连接),那些头衔、位置、角色、能力等都已远去,我们还剩什么?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说的不仅是死亡之时,我们一生都这样,没有什么是真正拥有、被携带进未来的,任何持续都只是我们的幻觉,只有我们造作的业如影随形。
业是我们身语意的所有活动及其直接间接、相互交织的作用与后果。业表现为我们的经历。善业表达出来,便是有利的、顺遂的境遇,又称福报。一方面,福报指当下的优势、安乐;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更重要的,福报代表创造有利未来的机会。生而为人,意味着一大波机会来了。我们每个人一生都有许多创造未来安乐的机会,可是我们只把它们认作现前的种种优势处境,而不是可以利用的机会,所以享受安乐的同时也浪费着机会。结果呢,就是我们发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不利,也越来越难改变,“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第四章第五篇生而为人
添加PTZ小程序,随身听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