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刘余莉教授】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传统文化扎根网

敬请在WiFi下观看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一九六集)刘余莉教授分享 2016/1/19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仁者: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刘余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

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鬻子》。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过恶却不能够改正,这会伤害自己的身心,乃至丧失生命。一个人有这样的行为,实在是人生大忌。人有过而不改,确实会给自己招来灾祸。而人不能改过,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认识到过恶的严重危害。

《周易》上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大学》上告诉我们:“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富、名声、地位全都是枝叶花果,根本在于一个人积累了深厚的德行。所以,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名于天下;罪恶不累积也不足以自灭其身。当我们看到一个省部级以上的官员,突然锒铛入狱的时候,大家都会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即“多行不义必自毙”、“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但是,小人认为做小的善事没有什么益处,就不屑于去做;做一些小的恶事,无伤大体,便不改过。结果罪恶日积月累,以致达到了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可见,灭家亡身都是因为有过失而不能改所导致的,所以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曾子》上把为善分为三个境界:“君子之于不善也,身勿为,可能也;色勿为,不可能也;心勿为,不可能也。”君子对于不好的事,自己不去做,身体没有去造作,这是能够做到的。譬如我们有嫉妒之心,嫉妒之心起来了,突然觉得,我们都学圣贤教诲了,《太上感应篇》讲:“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我怎么还有这样的心呢?所以,这个嫉妒之心就打住了。也没有因为这个心,再去障碍别人、中伤别人。这是“身勿为”,是可以做到的。“色勿为,不可能也”,神色上也能不表现出嫉妒之心,对于君子来说就不太可能了。因为君子在修道的过程中,还没有成为圣人、成为贤人。有时听到老师表扬别的同学,心里可能有点嫉妒之心,在神色上也表现出来了。“心勿为,不可能也”,听到表扬别人,心上都为他赞叹、为他高兴,对于君子来说,更难做到了。“太上乐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强也。”为善最高的境界是喜欢做善事;其次是安于做善事,做善事使自己心安;最下是能够勉强做善事。

从去恶的角度,或者说从改过的角度看,人的修养也是有几个境界的。“太上不生恶,其次生而能夙绝之,其下复而能改,复而不改,陨身覆家,大者倾社稷”。最高的境界是不发生恶的行为;其次是做了恶的行为,能早早的去除;其下是恶行复发之后能够及时改正;恶行反反复复的做了之后还不知悔改,会亡身败家,更有甚者,会使国家倾覆。他接着说:“是故君子出言愕愕,行身战战,亦殆免于罪矣。”因此君子言语正直,行动戒惧,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才能免于犯过失。

“昔者,天子日旦思其四海之内,战战唯恐不能乂也。诸侯日旦思其四封之内,战战唯恐失损之也。大夫日旦思其官,战战唯恐不能胜也。庶人日旦思其事,战战唯恐刑罚之至也。”从前的天子日日考虑天下之事,谨慎小心,唯恐天下不能安定。诸侯日日考虑国内之事,谨慎小心、战战兢兢,唯恐自己的国家不能得到有效治理。大夫日日考虑自己的职责,谨慎小心,唯恐不能胜任。平民百姓日日考虑自己的职事,谨慎小心,唯恐触犯刑罚。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是故临事而栗者,鲜不济矣。”所以,面对各种事情都能够谨慎小心、战战兢兢,便很少会犯过失、很少有不成功的。

二、志向不坚定,改过的愿望不迫切。

立志就是发愿。苏轼在研究古人之所以有成就的原因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明代的思想家王阳明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首先立志。志就像目标一样,人生有了目标才不会受诱惑。就像我们登山,山顶是目标,我们就不会在山路的行走过程中,看到鲜花很好看,就停下来去欣赏,被这些东西诱惑。

那么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呢?清朝思想家唐甄曾说:“其为志也,以至于尧孔而不少让。”要立像尧帝、孔子这样的圣贤之志,也就是说要把成圣成贤做为自己人生的目标。所以,改过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确立了人生的目标。

我们知道自己本具纯净纯善的本性,人生的意义就是要明明德,所以要把所有与明明德不相关的东西都放下,与这个不相应的东西都改正。譬如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非人我等等。不放下这些东西,受损失最大的是自己,实在是辜负了此生人之为人的机缘。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够勇于改过。

《了凡四训》上说:“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我们想一想古代的圣贤人,譬如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他们和我们同样是人,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百世的师表,到今天不分种族、不分国籍的人,一提到他们还非常的尊敬,愿意向他们学习,而我自己却是一身瓦裂。瓦裂是指破碎了的器皿,譬如说杯子、碗等,一旦破碎了,就一文不值。过分的放纵感官的欲望,偷偷的做着一些不仁不义的事情,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就这样一天一天的将要堕落为禽兽,还不知不觉,相反还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这里也告诉了我们圣贤人和一般人的区别何在?圣贤人不是天生就是圣贤,不是天生就一个错误不犯,圣贤人也都是一点一点修出来的。他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知道了自己的过失,能够改正自己的过失,所以才能够成圣成贤。中国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没有比改过更大的善行了。

曾国藩先生终其一生,都在教导家人和后世子孙要铭记迁善改过的重要性。他在年轻的时候,“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自己才华横溢,自己了不起,就看不起他人,经常挑剔他人的过失。三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改正自己过失的方法就是写日记,通过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言语行为。到晚上的时候,回忆这一天,我的言语哪一点说得过分了,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要求了,然后加以反省、自责,并且公开自己的日记,让身边的好友来监督自己。

《了凡四训》上说,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假如“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为什么天下聪明俊秀的人很多,他们的德行却不能够修养,善业没有更加的增长?原因就在“因循”二字耽误了一生。因循就是不能够改正自己的过失,没有勇猛心。所以,袁了凡先生以身作则,厉行改过迁善,最终改造命运、心想事成。晚年写了四篇家训,简称《了凡四训》,留给后人。这部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每一天要提醒自己,平时能不能知道自己的过失,知道自己的过失能否改正,这可以说是成圣成贤必修的课程。如果一个人成圣成贤的志向不够坚定,他改过的愿望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三、身边缺少好的榜样。

我们放眼整个社会,圣贤人少,甚至连善人、君子都很少。而社会的污染又十分严重,可以说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事物,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很多都是让我们退堕的缘分,而不是让我们成圣成贤的缘分。因为我们看不到好榜样,身边的人大多是在追名逐利、唯利是图,并且习以为常。我们也习惯成自然,自己有过失不仅看不到,也不愿意去改正。所以,古人说选择一个好的修学环境,对自己的修行特别重要。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蓬草虽然很软,但是麻都是往上长的。如果蓬草生在麻中,没有人扶它,也会向上生长,长得很直。古人是“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人基本上人人读圣贤书,当时社会的文艺作品,譬如戏剧、小说、相声、快板等等,全都是宣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内容。即使在这种环境下,三日不读书还面目可憎。而我们现在的环境比古人不知差了多少倍,在这种环境下确实是一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

在这种社会染污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要懂得亲师择友,即亲近贤德的老师,选择善友,这比什么都重要。《孙卿子》上说:“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辨智,必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这个人虽然禀性质朴、美善,心智非常聪慧,但必须求贤师学习,选择贤友交往。“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如果遇到真正贤明的老师,并向他学习,那你每天所听到的都是尧、舜、禹、汤这些古圣先王的大道。“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如果得到善良的朋友并且与他交往,你所见到的都是忠诚信实、恭敬礼让的品行。“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每天进修仁义不断进步,却不知不觉,这是潜移默化的结果。“今与不善人处,则所闻者欺诬、诈伪也,所见者污漫、淫邪、贪利之行也,身且加于刑戮而不自知者,靡使然也。”如果现在结交的都是不善之人,所听的都是欺骗、巧诈、虚伪的言行,所看的都是邪污卑下、放荡邪曲、贪图利益的行为,则将会使自己遭受刑罚杀戮还不知不觉,这也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古人还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和那些善良有德行的人交往,就像在雾水中、露水中行走一样,虽然打湿不了衣服,但是时时能够蒙受他们德风的滋润,不知不觉的自己也薰成了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以,对于好的老师、善友,好的修学环境要特别的珍惜,这样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

四、孝敬之心没有提起,是不能改过的根本原因。

孝是中华文化的根,敬是中华文化的本。这个孝敬之心也是慈悲心、菩提心的根本。经过调查发现,最容易成为高考状元的都是那些家庭条件非常贫寒的学生,他们的父母为了供他上学历尽千辛万苦,甚至都要去卖血筹学费。这个孩子不忍心辜负父母的期望,所以拼命读书,非常勤奋,最后成为高考状元了。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有体会。我在上初二的时候,从县级中学转到一个市级中学去读书。这个学校学习进度很快,我也不是很聪慧的人,第一次参加数学考试,满分一百二十分就得了五十八分,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考过这么低,不仅不及格,还少得可怜。看到这样的分数,自己很受不了,伤心的落泪。到初三毕业考试的时候,一百二十分的卷子,我得了一百二十分;还有一个一百分的卷子,我得了九十八分。一年的时间提升这么快,原因就是不忍心让母亲失望,因为母亲供我们读书历尽了千辛万苦,用自己一个人的退休工资,供我们三个孩子读书。为了不让母亲失望,我就非常刻苦,结果在一年之后,成绩大幅度的提升,最后考上了我们市也是我们省的重点高中。所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就,不在于他有多聪明、多智慧,天生的资质有多好,而是在于他有没有一颗孝心,有没有一颗感恩之心。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戒酒、戒毒、戒色,弃恶从善,吃苦耐劳,就是因为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把孝心提起来了。不希望父母再为自己担忧,所以把这么多年养成的习气,在一般人看来不可克服的问题,全都克服了。戒毒所的人说,用现代所谓科学的戒毒方式,能够真正戒掉毒瘾的人,只有百分之二而已,少得可怜。但是那些吸毒人员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孝心提起来了,责任感、感恩之心提起来了,戒毒成功的比例就大大的提升。

在佛门中还有一句话:“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父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脱离苦海,做儿女的孝道才真正圆满成就。想一想,自己四十多岁了,四十多岁除了有一个虚名,以及因为这一个虚名所带来的浮华与傲慢之外,在道德学问上一无所成,没有让父母离尘垢,也没有让那些关心过我们、帮助过我们的人有所获益,我们还敢悠悠放任,浪费时间、浑浑噩噩吗?想一想,那么多如父母般的众生,都等待着我们早日成就,去救度他们于苦海之中,我们还敢不精进用功吗?所以,一个人有孝心,学习才有动力,不用别人去催促,他也知道用功。

我们尊敬的上净下空老法师已经年近九旬,每天还坚持讲经四个小时,最近才改成了两个小时。因为护法实在是看到师父上人年事太高,每天讲四个小时,真是太辛苦。每一天还要接待那么多来访的客人,几乎都没有闲著的时候,从早到晚不疲不厌的教导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还在念念想着化解冲突、团结宗教、促进世界和平,为此坚持每天讲经说法两个小时不中断。因老法师讲经太多,每一次讲经之前,嗓子都感觉不舒服,还要用喉珠来滋润喉咙。看到了这些,做为学生的如果再不起来承担,那真的是对不起师父的谆谆教诲。

老法师以他的真实智慧看到,能够真正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的,唯有中国的孔孟儒学和大乘佛法。而孔孟儒学和大乘佛法现在都面临着衰落、甚至灭绝的危险。如果再没有人来承传,我们确实对不起祖宗,我们也将是历史的罪人了。在这种情况下,老法师念念希望圣教有人承传,能够通过讲解和力行孔孟儒学、大乘佛法,使众生离苦得乐,为世界带来真正的安定和平。我们如果真正有孝敬之心的话,还敢悠悠放任、懈怠懒散吗?所以,孝敬之心没有提起,是人不能改过的根本原因。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不能觉,不能改,是真有过。如果大家明白这句话可以悟到:能够改过,就能够恢复本来面目。人虽“过恶猬集”,但是“众罪如霜雪,慧日破诸闇”。智慧一现前,就像慧日一样,把霜雪全都融化了。“慧日”在佛教净土宗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各种念头刚要生起的时候,马上转成念“阿弥陀佛”,这可谓最简单、最方便、最直接的改过方法。

以上是惭愧弟子刘余莉恭敬汇报的《群书治要》学习心得报告,用于“岁次丙申年清明祭祖专刊”,如有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刘余莉顶礼敬呈。

老法师:刘老师的这一篇报告,是我们所有同学都应该警觉到。她带个头,首先提醒我们,我们自己反省。谁没有过失?真能反省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没有不成就的。凡是不能成就,念佛不能往生,还继续搞六道轮回,原因就是不肯改过。这个话题,这几天有不少朋友来访问,也都谈到。

儒跟佛。儒家如果只着重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功夫做得再好,成为社会上高级知识分子,获得名闻利养,但是他所学的圣贤之道没有落实,算不算成就?不算成就。他一生所学所修,所获得的利益就是名闻利养,就是五欲六尘的享受,那死了以后怎么办?人不能回避这桩事情,有生必有死,世间人,不管他是有神论是无神论都免不了。有神论的,对于那个神是真信是假信?真信有好处,如果不是真信,半信半疑,它对你不起作用。换句话说,所学的东西没错,不能落实就错了,所以要笃行。最贵的就是笃行,我知道多少,我就做到多少,落实在生活,修心养性,身心健康,自在幸福。

儒家的标准,它不是没有标准,它有标准,这个标准都要从学问当中去体现。《大学》里面说得很好,修身,甚至于告诉我们,在古时候,上从帝王,下到平民百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为什么?你到人世间来,你要做个人,人身没有修,这个人要用左丘明的话来说,他不承认你是个人。《左传》上说得很好,“人弃常则妖兴”。这话什么意思?你是个人,你把五常丢掉了,五常是什么?仁义礼智信,你这一生不仁、不义、无智、无礼、无信,这是什么人?这不是人,这叫妖魔鬼怪。我们到人间来是愿意做妖魔鬼怪,还是愿意做一个圣贤君子?要做圣贤君子就要修身。身怎么修?身要从心正修,心要正。这就有讲求了,心里面没有邪思、没有邪念。心怎么正?心要真诚。所以我们常常劝同学们,这一生处事待人接物,包括自己的生活行为,用真诚心。真诚心是什么心?是菩提心。《观经》里面讲菩提心,三心:第一个真诚心,第二个深心,第三个回向发愿心,求生净土。《起信论》里面说直心,直心就是真诚心、至诚心,深心相同,后面是大悲心,大慈大悲,怜悯一切苦难众生。我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成佛?就是为了要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这是菩萨。所以修身是有标准的,诚意正心。

意怎么样才能诚?《大学》上讲,你要想诚意,你先要致知。致知是什么?理智,在佛法讲的是要有智慧,这个智慧不是邪知邪见,是佛知佛见,是圣贤的标准。如何才能致知,让我们觉悟过来、明白过来?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什么?放下物欲。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七情五欲,你的智才会现前。这个智不是从外学的,是自性上本自具足的,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智慧,无量智慧,不但具足智慧,还具足德能、相好。大乘教里面,所有的一切都是自性里头本自具足的,不是从外来的。所以佛法称为内学、内明,佛留下来的这些经典称为内典。我们学了之后,有没有真的学明白、学通了?真的明白就做到了。佛家讲的是信解行证,如果你有信、你有解,你没有做到,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依旧是凡夫。你讲得天花乱坠,你的信徒再多、你的地位再高都没用,为什么?死了以后,还是搞六道轮回,出不去。如果造作一些罪孽的话,三途苦报你逃不过。常常想到三途苦报,常常想到像印光大师那个好榜样,印光大师闭关的关房,我去参观过。那个小佛堂很简单,我看到一张方桌,供一尊佛像、一个香炉、两支蜡台,很简单,一个引磬,一个小木鱼。这老和尚,佛像后面墙壁上写了一个“死”,天天面对这个“死”,这是提醒自己,死了怎么办?死了以后,到哪里去?

一个人,六十岁以后就应当常常想着这桩事,八十岁以后就要想到天天都可能死亡,不要以为还能活多久,错了,不定明天就走了,今天要老实念佛。天天都可能走,所以每一天都要老实念佛,什么都不想,万缘都放下。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的。经就读《无量寿经》,行就靠一句阿弥陀佛。我真信,我真愿,我愿意早到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像经典上所说的,绝不是骗人的,全兑现了。那是个什么境界?阿惟越致菩萨的境界。四十八愿告诉我们,每一个往生的人,品位是有高下,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待遇是一律平等。这十方世界没有。从同居土下下品,到实报土上上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待遇是谁?阿惟越致的待遇,阿惟越致是什么待遇?就是法身菩萨的待遇。还得了!所以难信之法。我们还在这里留恋什么?还在这个地方想什么?什么都别想了,都不要问了,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大事、大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事了!

这一句阿弥陀佛,全都改过了,为什么?这心里没别的念头了,只有阿弥陀佛。如果这句佛号里头还夹杂着杂念、夹杂着妄想,这功夫就失掉了。这样念佛不能往生,跟经教上所说的不相应。念佛的时候,必须把所有念头统放下,让你的心,从早到晚永无间断,就是一个清净心、就是一个平等心、就是一个觉悟的心,清净平等觉。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是非人我、没有得失,真把这个世间放下了。不但这个世间要放下,《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什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舍掉行吗?行,为什么行?八万四千法门都在这一句佛号当中。你这句佛号全包了,不但包括一切法门,包括一切经教、包括一切宗派,这句佛号里头有禅、有密、有教,有显、有密,不但世尊一生所说的,而且还包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都在其中。你要不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这个搞清楚、搞明白叫看破,儒家叫致知,就这个意思。然后你才老老实实的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这往生才有把握,才是真正念佛人,才是真正的弥陀弟子,你改过是真改了。如果不用这个方法,怕的是真正想求改过也改不了。为什么我说这个话?我看得不少,九十岁了,看九十年了,前面十年小,算是不懂事,十岁开始懂事了,也看了八十年了,看到什么?毛病习气难改。亿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真难改!只有这个方法可以救命,信愿持名。蕅益大师把这个法门归纳成四个字,简单容易,成就圆满。

这报告里面说的都是事实真相。有几个人知道犯过造恶的严重危害?六十年前,二战结束不久,那个时候还有,很少了。二战时候,不少,知道自己造恶修善果报的人很多;二战之后,少了,一年比一年少。现在人造作罪业的太多,最严重的罪业,我听说是邪淫、堕胎。严重到什么程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这大概是十年前了,不是现在,每年堕胎的人数,全世界,是医院里头有档案的,超过五千万,也就是平均每一天有十五万人,这还得了!这个杀生不是杀别人,杀自己的子女。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父子的缘分四种,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果是报恩的,你把他杀掉,恩将仇报,变成仇人;如果是仇人,你把他杀掉了,这仇上又加上仇恨,怎么得了?欠债的,本来是还债的,你把他杀掉,他不必还债了,债变成仇,麻烦可大了!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怎么办?

佛菩萨教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到这个人间来干什么?到这个人间来修行,修行为什么?化解怨结。别人毁谤我,别人侮辱我,别人陷害我,没有瞋恚,欢欢喜喜,还感恩他,为什么?过去我们的业消了。我如果有怨恨、有报复,那好了,来生我要对付你,再来生你又对付我,这就玩这个把戏,错了。善缘顺境不生贪恋,我们要求生净土;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冤孽都化解了,来干这个的,这是正确的。所以学了佛,这一生明白了,一生不跟人对立。对立虽然是很小的矛盾,会演变成大的灾难。不对立,你跟我对立,我不跟你对立,他就对不起来;他跟我对立,我也跟他对立,就对起来了。一方面不对立,这两方面就化解了,好事。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不是造业的,是来消业的。到这个世间来,不跟人作对、不抱怨,是来化解怨结的,这就对了。

样样都要舍得,为什么?没有一样是真的。《般若经》上说得很好,要记住,“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现在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所有物质现象都是假的,都是在高频率之下意念产生的幻相,不是真的,刹那生灭。生灭的频率多快?我们只可以用无法想像,弥勒菩萨说了,我们把它计算出来,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单位不是万、不是亿,是兆,一秒钟。我们现在看电视,电视上的画面,我们知道它是动画,一秒钟生灭多少次?一百次,就是电视的画面是百分之一秒。我们现实的环境,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这么高的频率,让我们连概念都不能产生,这是事实真相。明了这个事实真相,这叫致知。致知,你一定要放下,放下就是格物,格是格斗、打仗,跟谁打仗?跟自己的欲望打仗。你能战胜物欲,你的智慧现前,意就诚了,心就正了,身就修了。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太平。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我就说出儒释道的代表,这个代表什么?概论,这一部书能够包括圆满的儒佛,或者是道。儒家的,我们选择四书;佛法,我们选择《无量寿经》,佛法的代表确实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太大了,古人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我们就采取这个好,容易学习;道家的《老子》就够了,《老子》五千言,够了,不够再加上《庄子.内篇》,行了,这是儒释道三个根,根本的教科书。我们除了修根之根,那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帮助我们回归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让我们在行上回归,我们真的能做到。教上做到就这三本书,这三本书必读,不管你学佛学儒统统要读,三种都读。中国古圣先贤里面出家在家,统统都是这样做法的,他们读的比我们说的还多,我们这是不可能再少。要通达儒释道,儒要读佛经、要读《老子》;道要读佛经、要读四书;佛要读四书、要读《老子》,然后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落实在生活上,管用,就是《论语》上第一句话。为什么你要学?如果要问孔老夫子,孔老夫子头一句话就是回答你这个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要学?快乐!我学到的,我把它落实到生活、落实到工作,快乐无比。佛,为什么佛叫我们学?佛会答复你,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跟孔老夫子的答复完全相同。你说孔老夫子是什么人?佛陀再来,要不然说话怎么是那么巧、那么一致,这个我们要晓得。

这篇东西提醒我们,每天常常想自己的过失。常常想自己的过失,看别人,自己的过失很难看到,看别人。看到别人过失,马上回过头来,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怎么改、怎么加勉?一句阿弥陀佛不要间断,问题全解决了。

刘余莉教授简介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伦理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人民网·理论版》文化教育专家,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士、硕士,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员,美国耶鲁大学、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访问学者;曾担任第18届(2007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委,海口广播电视台《余莉开讲——品读〈群书治要〉》栏目主讲专家。

曾应邀到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日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进行学术访问,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演讲和研讨。

中文代表著作为《政德:刘余莉精解〈群书治要〉》《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华文化五讲》《〈群书治要〉十讲》《儒家伦理学》《心态即命运:正说传统人生智慧》,主编大型丛书《〈群书治要〉校订本》(宣纸版)《〈群书治要〉译注》(精装10册)《文白对照〈群书治要〉》。已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一般项目)的科研任务。

曾应邀为人民网·人民讲堂、中央电视台、全国工商联、国家税务总局、国防大学、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校、国资委党校、中石油党校、中石化党校、中铁建党校、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清华大学培训学院、华能集团、中远集团、上海铁路局、天津市检察院、浙江省交通厅、山东省直机关工委等机关团体,特别是全国各地的传统文化公益论坛讲授《弘扬中华文化,实现“中国梦”》《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功之道》《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管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领导心理调适》《中国传统官德》《认识〈群书治要〉》《〈群书治要〉与政德修养》《从〈群书治要〉看文化的本质》等课程。

2015、2016、2017年连续三年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就“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从《群书治要》看如何进行道德教育”“中华文化的大根大本——孝亲尊师”等问题进行主题演讲,助推“东学西渐”。

2017年为海口广播电视台录制了52集大型人文讲座《余莉开讲——品读〈群书治要〉》,开播不到两周年,创下了单集点击量超过70万次,总点击量超过2000万次的成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8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