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马麦之报,佛陀弘法生涯中的一段特殊经历

人物故事

按照《四分律》的记载,那个时候佛陀带领着弟子们在人间游行,四处教化有缘的众生。有一次他们来到了苏婆罗国的毗兰若。因为印度的文化是非常尊重宗教导师的,毗兰若的城主一位婆罗门,听说佛陀来到这边教化,他就按照礼节过来拜访,并邀请佛陀和弟子们在这个地方做三个月的夏安居。

因为当时已经快要到雨季了,印度的雨季雨水非常多,地里边各种小虫子,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生长。因为爱护物命的原因,加上僧侣们也需要一段时间安住精进用功,佛陀在这个时候举行三个月的夏安居,在安居期间大家就不再离开这个地方。白天乞食或者做一些教化工作,晚上都回来,三个月时间安住在一处不动。

毗兰若的婆罗门邀请僧团在他们这个地方进行夏安居,佛陀答应之后,僧团就在城外森林里一个安静的地方的住了下来。可是毗兰若的婆罗门,他虽然礼节性地拜会、邀请了佛陀,但是拜见完了回到城市里,就忙着去处理他自己的事务去了。

因为他的事情太忙,而且这个人可能做事情也有点丢三落四,他就把僧团在森林里安居这件事情给忘在了脑后。三个月的时间里,他都没有想起来僧团住在森林里是需要供养的,师父们修行也是要吃饭的。他把这件事情完全抛在了脑后,整整三个月,忘掉了供养,就忙着去管理城市、家务、产业。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当时正好遇上了大饥荒。那一年印度的饥荒非常严重,按照律藏的记载,当时人民饥饿、白骨狼藉,大片大片的村庄一片荒凉,人们纷纷逃难到其他地方,随时能在路边看到饿死的人倒在地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僧团住在这个地方三个月的时间不能离开,毗兰若城市里的婆罗门又没有任何供养,这给僧团带来了非常严峻的挑战。

那怎么办呢?比丘们尝试着去周边的村庄托钵乞食,希望能够找到一些粮食。当时正好就在僧团安居的森林附近,有一群商人,他们是贩卖马匹的马商,有五百匹马,喂养在附近的山谷里等待出售。当僧团来乞食的时候,这些马商就说,今年的饥荒实在是太紧迫了,我们自己也没有什么吃的了。

而且佛陀的身边有很多弟子,僧团的人很多,实在没办法。如果佛陀能接受,我们可以供养僧团马麦。僧团没有其他的食物,只能接受了。阿难拿到马麦以后,请人加工处理了一下,做成了非常粗糙的食物,拿给佛陀和僧团的大众来食用。

在这个时候,当时跟佛陀在一起的大目犍连,他看到佛陀居然吃马麦,心里特别难受。因为他有神通,他就跟佛陀讲,佛陀您老人家这么尊贵的身份,不应该吃这样下劣的食物。我来用神通从其他大陆取来最好的稻米供养您!但是佛陀却拒绝了。为什么呢?佛陀说:你有神通,可以去取其他地方的食物来,那没有神通的比丘怎么办?

大目犍连说:我可以用神通带他们过去;或者我多取一点回来。佛陀说:我们现在拥有神通,那未来的比丘们如果没有神通又该怎么办?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困境,而我们不能总是使用超能力来处理所有的事情。如果我们遇到任何问题,只想借助于超能力,那么这样的佛法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学习和受益的了。因此,佛陀拒绝了大目犍连的建议,坚持用从容接纳的态度面对当下的因缘。

这时,阿难也觉得佛陀吃的食物太过粗糙简陋。佛陀却告诉他:如果你的内心宁静,没有那么强的分别心,你会发现所谓的粗糙食物其实也没那么难吃(我们现在人也是这样,现在也有很多人开始吃粗粮,爱吃南瓜叶、山芋藤、野菜)。粗糙与精美,其实也只是我们内心的一个价值评判。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僧团在这个地方安住,每天接受马麦的供养,也有很多比丘在安居期间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到了安居结束的前七天,佛陀吩咐阿难到毗兰若城市去向毗兰若婆罗门告辞:安居快要结束了,佛陀和僧团即将离开。

在这个时候,阿难旁边有比丘说道:他邀请我们来安居三个月,却没有供养僧团任何食物,我们干嘛还要去跟他告别?直接走就好了!佛陀说到:我们是应了他的邀请来到这个地方,那么也必须在走的时候去告辞,这是宾主之道。

然后阿难就来到城里求见了毗兰若婆罗门,告诉他:还有七天安居期即将结束,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了,向你告辞。这时候婆罗门才突然想起来,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自己竟然没有供养僧团任何食物!邀请了却没有尽到邀请的义务。他就问道:你们这三个月是怎么过的?阿难告诉他:还好有马商供养了僧团马麦,安居期间大家都平安度过,实际上还是生活得很平静的。

这个时候毗兰若婆罗门就非常惭愧。他亲自去请求佛陀:僧团能不能再住一段时间,我要弥补我的过失,我的疏忽太严重了!他匍匐在地上忏悔,哀求僧团再留一段时间。但是佛陀却告诉他:安居期已经结束,我们将要去下一个地方弘化了,未来如果有因缘的话,我们也许还会再次相见。然后佛陀率领僧众们往舍卫城方向出发。

舍卫城的居士们听说僧团三个月的时间只能靠着马匹的粮食来维持生活,他们觉得特别心痛,于是精心准备了极为丰盛的供养。佛陀一路上受到了整个舍卫城的国王、大臣、富商和信众们的夹道欢迎,大家给予了最高礼节的欢迎和最盛大的供养。

佛陀当然一如既往地安详平静,任何食物在他看来都只是食物。可是弟子中有一些比丘就变得非常兴奋激动,失去了正念。他们开始眉飞色舞,而且大声喧哗,表现得非常开心。他们喧闹的声音给原来住在城市里安居的比丘们带来了困扰,打扰了大家的修行。僧众们就去找佛陀告状了,说这些尊者大饥荒的时候没有吃的,好像还比较克制,还能静得下来;现在拥有了丰富的食物,他们就变得这么动荡!

这时,佛陀就为弟子们开示道:愚痴者在事情不顺利的时候,神情沮丧、满心忧愁;一旦事事如意,就会快乐得意、雀跃不已。所以愚者接受快乐、拒绝痛苦,追寻虚幻短暂的欲望享受,沉迷于永不满足的欢乐。而智者不为世间财富、权势、名位和荣耀所征服,他不执着世间的一切,不因苦乐而喜忧,内心一直保持着清净和安宁。

摘自:《法句经智者品》偈颂:智者不为得失心动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戒幢法雨

文章点评
2023-05-22
苏东坡指使歌妓试探佛印,结果……
佛印与苏东坡既成莫逆之交,自然无所忌讳,两人常常喜欢开玩笑。有一次,东坡带了个歌妓去游润州,这个女孩子名叫琴娘,长得娥眉莲脸,体态轻盈,雅淡自然,如花.. <详情>
2023-05-22
诵经驱虎的苦行僧:明得法师
明神宗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 1620年),有一位苦行僧,他白天总是不辞功苦,为寺庙里挑水打柴,烧火煮饭,伺侯大法师和其他师兄弟,真可谓无微不至,他却依然欢.. <详情>
2023-05-22
十个孩子九个残,洗心革面“治”好残疾
《迁善录》公案:我们来看《文昌帝君阴骘文》中引用《迁善录》中的一则公案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位士大夫叫蒋瑗,他生了十个孩子。然而这十个孩子,一个驼背、一.. <详情>
2023-05-22
如见文殊,但睹老人
佛菩萨不违大悲愿力,来娑婆世界游化众生,让我们众生偶然能够碰到、见到。但为什么说若逢不逢,或见非见,见了跟没见一样,碰到了跟没碰到一样蹉过呢?下面就举.. <详情>
2023-05-21
永明延寿大师是古佛再来
永明延寿大师是古佛再来,他悲悯我等众生才到这里来示现,观机逗教。他是生活在唐五代和北宋前期,当时北宋赵匡胤在北方统一之后,当时杭州钱王还拥有着江浙一带.. <详情>
2023-05-21
窥基大师为什么被叫做三车和尚?三车和尚的故事
窥基大师为什么被叫做三车和尚?窥基大师被叫做三车和尚是因为其出家时带着一车美女、一车美酒、一车财宝。窥基大师三车和尚的故事当年玄奘大师去西域取经途中,.. <详情>
2023-05-21
阿阇世王与提婆达多的故事
摩揭陀国的国王频婆娑罗王的王子叫阿阇世,他出生时有过一段奇特因缘。频婆娑罗王的夫人韦提希生下王子后,请相师观相,相师说此子将有杀父祸行。频婆娑罗王十分.. <详情>
2023-05-21
长耳和尚衣着破烂坐首席 殊不知竟是燃灯古佛化身
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