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成唯识论概观

佛经首页

《成唯识论》概观

《成唯识论》十卷 护法等菩萨造,玄奘译,是唯识宗核心典藉。

一、作者

《成唯识论》是《唯识三十论》的集注。《三十论》世亲菩萨撰。世亲是无著的胞弟,唯识学的集大成者,原在有部出家,不久便通达犍陀罗一带流行的有部教义,旋即研究经部,当时正统的有部思想在西北印的迦湿弥罗,由世友等领导的结集的《大毗婆沙论》保存那里,严禁外传,世亲为探讨婆沙义,设法混进迦湿弥罗,研习多年后,回到犍陀罗,汲取经部思想,写出不朽的著作--《俱舍论》。

世亲遍通小乘教义,却不信大乘,甚至否定大乘是佛说,这时无著在中印度弘扬唯识教理,得知世亲识解超群,聪明过人,只是对大乘佛教缺乏认识,存有偏见,深恐其造论诽谤大乘,致招恶报,乃假托有病,去信招之,世亲来了,无著又派门人去迎候,夜住伽河畔的伽蓝,让弟子在世亲的隔壁房间高声读诵《华严经。十地品》,世亲毕竟是个大根机的人,一闻经语便觉大乘法的甚深微妙,懊悔过去对大乘的攻击,以为诽谤罪发源于舌,要割断舌头,忏除谤法之罪。无著对他说:汝以舌谤法,岂断舌而罪消除,但应赞释大乘,补过自新,若徒杜口绝言,其利安在?世亲听了兄长的劝告,从此极力弘扬大乘,为无著创立的唯识理论发扬光大。

世亲一生著述丰富,传有于部论主的称号,即先造小乘论五百部,后撰大乘论五百部。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从汉译论典看:有小乘有部、大乘唯识、法华、涅盘,他方净土等各种论著。就唯识方面:汉传的有《十地经论》、《摄大乘论译》、《辨中边论》、《大乘成业论》、《百法明门论》、《大乘五蕴论》、《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等。其中《唯识三十论》是世亲最后的作品,它总结整理了前期各种经论中的唯识思想,是代表着世亲在唯识学上的最高成就。

很可惜的是世亲写完《三十论》颂文后,未及造译,便谢世了。世亲生卒年代约在公元五世纪,此后一直到七世纪的二百年中,在印度学术界出现一般研习唯识的热潮,他们以《三十论》作为研究中心,参照弥勒、无著的各种论著,各抒己见,写出了印度唯识思想史上百家争鸣的一页。

然而,研究《三十论》究竟有哪些人呢?据向来传说,世亲入灭后,注释《三十论》的有二十八家,而闻名于教界的,古来称为十大论师:一、亲胜;二、火辨;三、德慧;四、安慧;五、难陀;六、净月;七、护法;八、胜友;九、最胜子;十、智月。此外著名的还有:德光、陈那、胜军、亲光、戒贤等。就十大论师中:亲胜、火辨与世亲同一时代,其他人都生活在世亲灭后。于中德慧是安慧的老师;与安慧同时的有护法、净月、难陀、为护法弟子是胜友、最胜子、智月。《成唯识论》是以护法注释为基础,参照安慧,难陀等说,糅台而成的。

二、翻译

《成唯识论》是玄奘三藏翻译的,奘公游学印度十七载,携归大量梵本,回国后,虽广译三藏典藉,然其主体在于法相唯识,而最能体现唯识思想的一书。就是《成唯识论》。翻译时间在显庆四年(六五九),据《成唯识论掌中枢要》说:奘公译《成唯识论》时,原想把十大论师对《三十论》的注释,一一译出,并指定神访润文,嘉尚笔受,普光检文,窥基证义,但数日后,基师求退,奘公问之,基乃请求参糅十释:并曰:

况群圣制作,各驰誉于五天,虽文具传于贝叶,而义不备于一本,情见各异,禀者无依,况时渐人浇,命促慧舛,讨支离而颇究,揽殊旨而难悟,请错综群言,以为一本,楷定真谬,权衡盛则,久而遂许,故而此论行焉,大师理遣三贤,独授庸拙。

窥基认为十大论师的注释内容分歧很大,且分布在五印度,现在如果一一都译出,恐怕后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云研习,而观点的不同,又会造成学者思想混乱,所以有必要综合十释,评判真谬,权衡得失。奘公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以护法的思想为中心,参酌调和九家之言,译成《成唯识论》,独受窥基。

三、造论目的

世亲为何撰写《三十论》?诸论师们又何故比纷纷注释弘扬呢?依《成唯识论》卷一说:

今造此论为于二空有迷廖者,生正解故,生解为断二重障故,由我法执二障具生,若证二空,彼障随断,断障为得二胜果故--。又为开示廖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复有迷廖唯识理者:或执外境,如识非无;或执内识,如境非有;或执诸识,用别体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令于唯识理得如实解,故造斯论。

这段论文有三个层次,依窥基说包含了安慧、火辨、护法三位论师的主张,代表着十大论师的造论目的,其含义可以归纳为二:

一、是为了破我法执显唯识理:凡夫、外道于诸法相起我法执,由我执起烦恼迟障,法执起所知障,造作诸有漏业,导致流转生死,不得解脱。今说唯识,明依他起,是为证二空,断二障,圆成二果。

二、破大小乘学者的偏执:在佛陀灭后的印度,初五百年是以有部为首的部派佛教盛行,大乘佛教不过隐行而已,到六百年马鸣出世,大乘才露端倪,继有龙树应运而生,依《般若经》,造《中论》、《十二门论》等,破斥小乘诸法实有思想,单场一切法缘起性空。但有些人根机太差,不能冥契即有即空的中道,却偏执于空,以致堕于断见。

到佛灭后九百年无著、世亲出世,依《深密》、《瑜伽》等经论创立唯识中道教,但有些论师对于心识的看法还固守已见,如《摄论》第四说一意识者,以为诸识用别体同;或如小乘经部觉天论师等,主张心所即心,为扫除这些偏见廖执,显示心有境空的唯识中道之理,所以论主撰写本论。四、所依经论

试凡一宗的成立,必有其依据教典,否则便是私见胸臆之谈,难以令人接受,唯识宗祖窥基大师为取信于人,显立说有所依据,在《成唯识论述记》,举出六经十一论,为本论所依,现在列如下:

六经

一、《解深密经》,前后共有四种译本:(1)、《深密解脱经》五卷,元魏菩提流支译。(2)、《佛说解节经》、一卷,陈真谛译。(3)、《相续解脱经》、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4)、《解深密经》、五卷;唐玄奘译。

二、《华严经》,有东晋佛陀跋陀罗译的六十卷本和唐实叉难陀的八十卷本。

三、《如来出现功德经》、汉地未有传译。

四、《大乘阿毗达磨经》,汉地未有传译。

五、《楞伽经》,汉地共有三种译本:(1)、名《入楞伽经》、十卷,元魏菩提流支译。(2)、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3)名《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唐实叉难陀译。

六、《厚严经》又称《密严经》,三卷,唐地婆迦罗译。

十一论

一、《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慈氏菩萨造,玄奘译。

二、《大乘庄严经论》、十二卷,本颂慈氏说,释论世亲造,唐波罗颇密多罗译。

三、《显扬圣教论》二十卷,无著造、玄奘译。

四、《集量论》四卷,陈那造,玄奘译。

五、《摄大乘论》、三卷,无著造,汉地传译本论和世亲、无性释论共有七次。

六、《十地经论》十二卷,世亲造,菩提流支译。

七、《分别瑜伽论》慈氏造,汉地未有传译。

八、《观所像缘论》一卷,陈那造,玄奘译。

九、《二十唯识论》世亲造,汉地传译次:(1)《大乘楞伽唯识论》、一卷,菩提流支译。(2)《大乘唯识论》、一卷,真谛译。(3)《二十唯识论》、一卷,玄奘译。

十、《辨中边论》、本颂慈氏说,释论世亲造,汉地共有二译:一名《中边分别论》二卷,真谛译,二名《辨中边论》三卷;玄奘译。

十一、《阿毗达磨集论》十六卷,本论无著撰,师子觉造释,玄奘译。

以上六经十一论是《成唯识论》的理论依据,而《成唯识论》是唯识宗核心典籍,所以六经十一论是唯识宗的所依教典。

四、组织结构

《成唯识论》是《唯识三十论》的注释书,《三十论》的构造也就是本论的结构。《三十论》的组织结构在《述记》中有三种三的分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分相、性、位:即三十颂的前二十四颂辨说唯识相,广明依他起;第二十五颂阐明唯识性,显示圆成实,最后五颂说明唯识位,即十三住等。先明相者,因为众生无始时来,虚妄分别,妄计二取为真为实,执我执法具生二障,随障造业招感苦果,菩萨大悲,为破除有情我法二执。显离妄心无别二取,因缘所生唯识所变,所以最初种种方便,广分别说唯识相。虽知此心虚妄显现,如果不证真性,还是不能了解妄相,正如经中所言,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所以次明唯识性。说明唯识性是为了有情断妄证真,成就佛果,可是如来功德殊妙无边,并非随便修习,就能证得,所以第三明唯识位,显示从凡夫到佛果的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五位,十三住的修行。这是根据《成唯识论》卷九(如是所成唯识相、性、谁于几位,如何悟入)一文,所作的分科,现对照《三十颂》,为:

唯识三十颂组织结构包括:1、唯识相(前十四颂);2、唯识性(第二十五颂)--此诸法胜义,即味识实性3、唯识位(后五颂)它包括(1)、赏量位--乃至末赴识,犹末能伏灭(2)、加行位--现前立少物,非实往唯识(3)、通达位--若时于所缘,离二取相故(4)修位--无的不思议,便证的转依(5)、究竟位--此即无漏界,大牟尼名法。

而第1点唯识相(前十四颂)又包括--略标与广释,其中略标包括(1)释难破机---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2)标宗均识---彼依识所变;(3)彰能变体---此能变唯三,及了别境识。广释包括1、明能变相;2、正辨唯必---是诸识转变,故一切唯识;3、通释妨唯:一、释违理难--由一切种识,复生余异熟;二、释违教理--由彼彼遍计,所执我法性。

其中明能变相包括1、异熟能变:它包括(1)三相门--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2)、所缘行相门--不可知执受,处了;(3)、心所相应门--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4)、五受相应门--唯舍受;(5)、心性分别门--是无覆无记(6)、心所例同门--触等亦如是;(7)、因果譬喻门--恒转如瀑流;(8)、伏断住次门--阿罗汉位舍;2、思能变:它包括(1)、举体出名门--是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2)、新依门--依被转(3)、所缘门--缘彼(4)、体性行相门--思量为性相(5)、心新相应门--四烦恼常俱,及余触等俱(6)、三性分别门--有覆无记摄(7)、界系分别门--随所生所系(8)超灭分位门--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3、了别能变:它包括:(1)、能变差别门--次识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2)、三性分别门--了境为性相(3)、三性分别门--善不善俱非(4)、相应俱受门--此心所遍行,寻伺二各二(5)、所依门--依止视本识(6)、俱不俱依门--五识阴缘赴,如涛波依水(7)、超灭分位门--意识常现起,睡眠与阀经。

此外还有初、中、后和境、行、果的二种分法,详见于《述记》中,此不赘述了。

3
文章点评
2023-02-01
礼敬佛陀竟能得到这五种殊胜功德
【原文】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所以然者,如来无与等也。.. <详情>
2023-02-01
远离妖媚的女人!这八种姿态为智者所厌恶
【原文】佛告大王:妖蛊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何谓为八?一者嫉妒,二者妄瞋,三者骂詈,四者咒诅,五者镇厌,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 <详情>
2023-02-01
震撼心灵的棒喝!人类贪图淫欲的恐怖恶果
【原文】夫淫欲者,譬如盛火,烧于山泽,蔓延滋甚,所伤弥广。人坐淫欲,更相贼害,日月滋长,致堕三途,无有出期。夫乐家者,贪于合会恩爱荣乐因缘,生老病死离.. <详情>
2023-02-01
至心念佛!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原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 <详情>
2023-02-01
《法华经》里的一个真相!
【原文】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沬泡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详情>
2023-01-31
佛陀开示何为怨妇?
【原文】何等怨家妇?见夫不欢,恒怀瞋恚;昼夜求愿,欲得远离;虽为夫妇,心常如寄;乱头勤卧,无有畏避;不作生活,养育儿子;身行淫荡,不知羞耻;陷入罪法,.. <详情>
2023-01-31
若做到这四点能远离各种障碍速证清净
【原文】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法障,速得清净。何等为四?一者、以深意乐摄三律仪;二者、闻甚深经不生诽谤;三者、见新发意菩萨,生一切智心;四者、于诸有.. <详情>
2023-01-31
佛陀开示一切法的本质
【原文】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法华经》【注释】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要静..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