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前为子女许愿,有四种方法,最为有效!

素食师兄

佛教认为人性有善的一面和佛性,也有贪嗔痴慢疑自私的一面。佛教的因果律、慈悲观、中道思想对人的自私性能起到警醒作用,佛菩萨庄严慈悲的形象也能激发许愿者善的一念佛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业力和命,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点。想要孩子会读书,就要给孩子广种福田。古人讲留财给子孙,守不住,留书给子孙,子孙不读。你要先去种福田,做善事,留阴德给子孙,这才是正确的出路。

佛前为子女许愿的方法有四:

一、诚心不疑,

二、切合实际,

三、不要高香粗香,

四、莫把菩萨当保姆。

一、诚心不疑

佛前许愿,心诚是关键,许愿时要专一至诚,才容易获得感应。不要有疑心,不好一边许愿,一边半信半疑,这样很难做到真正的诚心敬意。

二、切合实际

许愿要切合实际。不能现在是中国公民,祈求菩萨保佑你一月后当选美国总统;现在普通月薪三千元,祈求菩萨感应一月后比肩李嘉诚同样的财富;愿望也不能是害人的,不能祈求佛菩萨保佑你害人顺利,这与佛菩萨慈悲思想背道而驰。

三、不要高香和粗香

佛前许愿,最好洗净手,拿一枝或三支香,点燃香后不要用嘴吹香火。

点香是表达诚心的一种形式,佛没有人的分别虚荣心,不是看谁的香粗香高而感应,所以不需要粗香和高香。高香粗香是商家经销产品的宣传。

四、莫把佛菩萨当保姆

佛菩萨很慈悲,但不是你的保姆和佣人,不要事事要求佛菩萨替你办好一切,佛菩萨不鼓励增长你的惰性和自私。

佛菩萨的加持护佑,是希望启发你的善心正念、佛性智慧和淡化你的我执傲慢。

在民间,愿望实现后需要还愿,许愿时许了什么愿,按什么还就可以了,如许愿时没许具体还愿方式,到佛菩萨面前恭敬礼拜,表示感恩即可。还愿体现了人性美好的感恩报恩品德。

如何做才能为子女谋福,保子女平安呢?

灾难是一种果报,形成灾难是有诸多原因的,和子女先天的因,也有父母后天的缘,在姻缘的聚合之下,才会形成灾难这样的果,养育子女,要注意几个问题。

1、不能过度的消耗孩子的福报。特别是当孩子八字并不是很好时,或有冲禄,损印,官杀攻身,枭神夺食等凶的组合时,更要注意这个问题。

当今社会,因为子女稀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孩子也变得非常金贵。

不能打,不能骂,不忍心让孩子吃一点苦,什么好的都要让孩子先享受,要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等等。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点委屈,不是告诉孩子如何坚强勇敢,而是去指责他人,为了帮助孩子出气,与他人大打出手。如此而来,久而久之,只会不断的消耗孩子的福报,如果孩子本身福薄命浅,就会给孩子招惹一系列的灾难。

比如,孩子长大之后,就容易变得忤逆,不孝,任性,没有教养,好吃懒做,败家,缺乏上进心,好逸恶劳,好赌,甚至吸毒,违法等等。

因为,一切灾难,都是自己感召来的,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

所以,养育子女,不论自己多么富有,都不能让孩子过度享乐,要知道,如果孩子福报很浅,过早享乐,只会导致福尽人绝。

就如同两个相同八字的人出生在不同家庭,一个富贵一个贫贱,富贵家庭的孩子长到十岁就意外身亡了,而贫贱家庭的孩子却依然好好的活着。

很多时候,贫穷,劳累,被指责,伤害等,也是一种消业的过程。

不能把这些都看作是坏的,要知道,没有阴就不会有阳。

没有经历挫折的人,是不能承受打击的,稍微遇到一点麻烦,就会选择逃避,或推卸责任。

父母对孩子的帮助,也要适可而止,我们去观察身边的人,父母越帮助谁,谁就越困难。可谓是越帮越难,越帮越苦。

金钱的帮助,在多数时候都是弊大于利的。

父母要给孩子智慧上的帮助,帮助孩子明白道理,做一个通达之人,才是利大于弊。

1
文章点评
2022-10-13
家中设佛堂,原来有这五种不可思议的好处
壹 家中设佛堂,有这五大好处经常会有人问,在家中设立佛堂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禁忌等一系列问题。询问这些问题的朋友大多是刚刚接触到佛法,对佛法还没有全面.. <详情>
2022-10-12
佛像上的“卍”字表示什么?
【即时如来,从胸卍(wàn)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 <详情>
2022-10-11
为什么寺院早上念观世音菩萨,晚上念阿弥陀佛?
问:老和尚慈悲!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拿出相当的时间念佛。早上念观世音菩萨,晚上念阿弥陀佛。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安排?净慧长老答:早殿晚殿,早念观音.. <详情>
2022-10-09
明白了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因为.. <详情>
2022-09-29
有这些现象,说明福德正在溜走!
福德本指福禄功德而言,佛经中则以名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佛教认为,福德是可以积累的,也是可以获得的。但缺乏福德时,我们会更容易被表相所迷惑。《金刚经》有.. <详情>
2022-09-29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行你也来?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一度作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 <详情>
2022-09-29
为什么坚持做早'晚'课没有得到加'持
我们早课、晚课的仪轨都非常殊胜,但是很多人做早晚课坚持一两年以后,就开始没有兴趣了,都当成是一种任务。今天任务没有完成,还得勉强做,不是心甘情愿地做,.. <详情>
2022-09-29
家里为什么要设佛堂,并勤做供养?
首先,供养佛菩萨,并不是佛菩萨需要我们的供养,佛菩萨已经解脱,而我们还在苦海当中!所以,是我们需要通过供养来培植解脱的因缘,同时积累福德。没有福德,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