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学修】如如定慧,始成觉

直达彼岸

依持正见 倡导实修

问:学生在观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问题:
第一,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把眼睛当摄像头观万物,突然发现:这样只是观到外面,观不到自己的念头。我知道万事万物都是自己的心,念头也是心,可是为什么弟子觉得这样观却分了内外,把观打成两截了呢?
第二,当再次听师父讲:之所以烦恼是因为你喜欢烦恼,你喜欢把心表现为烦恼相。弟子当下就觉得既然都是心,怎么都好,哪有烦恼,烦恼本空,这时感觉头顶的乌云一下子就散去了,虽然还在,但是已经远远的离开了,心一下就明朗了,是该持续在这种状态下来观呢,还是应该在弟子的第一种状态下突破?
师: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是!你照着这样观下去,首先,更多的是在定的基础上的努力,它也有效果,有好处。但是这个观法,慧不大明朗。它也有功德,就是更多地增长你的定。
其次,你的想法是对的。你认为这种观有了两截,有了能所,分了内外。OK,这个是你现在不得不有的,你不要太计较,不要太自责,不要要求自己太严格。为什么?你现在还没有达到真正无有内外、没有能所的水平。
第三点,我鼓励你试着用这种无内外、无能所的观法,自己可以尝试。可是怎么尝试,你还是把握不了,老实讲。为什么呢?因为这种观其实就是慧观。为什么叫慧观呢?慧观是有智慧地观。这种观带有一种明晰地了知,安住在这个了知上,甚至有一种思维修、观察修——观察内外、万事万物都是幻象,安住在知道万事万物都是幻象的念头上。这个不是安住在念上,而是安住在这个思维上。用这个思维直观来体察、体验、感受它。这就是观察修、思维修。这也可以叫毗婆舍那。所以这时候就叫慧观了,这时候你就会失去了定,因为你慧观的时候,思维是变动的、转换的,你还不能定下来,定的力量还不够。
所以,我觉得你现在这种观法,也没什么问题,很好!有能所就有能所,傻就傻,一直持续地傻下去,你的定力也会增长,而且你的定里还有慧,你懂了吗? 

第二个问题:你的第二种状态就是慧观了。你用第二种状态的这种观法,更贴近于成就、开悟!第一种观法象木人一样,这种是增长定力的。我鼓励你多用第二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也好啊。其实某种状态下,好多时候是不能分别说这是一种观法,那是另一种观法。往往有时候是两种观法的交替、漂移的,好像是一个事物偏左偏右而已。本身不是两种观法,而是你的心有时这样观,有时那样观。对于你,不管哪种观,不要计较太多,这很关键!修行不是非要在当下找个“最好”,也不要暗示自己一定要达到最好,有个持续就是好,因缘成熟就会成就。
所以修行的问题,最关键最关键是什么你知道吗?——你把修行当回事,你把修行当生命的重点,这种人很容易开悟!他不是一、两个小时、三天、两天,而是你老惦记着这个事情。时不时地观、时不时地观,慢慢地把观由一段一段变成一片一片的,所谓功夫成片,能达到这个水平,因缘成熟就开悟了!
要做到每时每刻都在观,没有这种人!达不到这种水平。你能时不时地提起来观,就不容易了,也了不起了。而且你在观的时候比较稳定。比如按你说的第一种观,你能持续稳定地观下去,这就非常好,不容易!这里有定的增长,但是如果你在定的时候没有一种慧观的念头——就是正知正见和定的配合,那么你这个观法就偏向于定多一点,而慧少一点;当然如果慧多而定不够力量,那也没有意义呀——你只是理解“一切都是假的”,可是如果没有定的支持,你的慧观怎么能深入呢?慧观不能深入,就不能变成你的智慧的生发,明白了吗?这一段对你们大家都非常重要。


ātuó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2
文章点评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