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阿羅漢與菩薩,居然也有習氣!

念念不捨彌陀佛名



01


“世尊”是諸佛的通號,每尊佛都能用這兩個字來稱呼。

諸佛的通號有多少個?十一個,即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曇鸞大師是怎麼解釋“世尊”的呢?

分成兩部分:一是從智德來說,二是從斷德來說。

論智,則義無不達;語斷,則習氣無餘:

 

智斷具足,能利世間,為世尊重,故曰“世尊”。

佛的智慧是“義無不達”,沒有佛不能達到的地方,沒有佛不能說明白的地方。

佛的斷德(斷德就是斷習氣、斷煩惱這方面的德行),佛是“習氣無餘”,不再有任何習氣。“無餘”就是沒有,一點都不剩。

“智斷具足”,智德跟斷德完全具足,完全圓滿;“能利世間,為世尊重,故曰'世尊'”,能利益廣大的世間,為世間所有眾生所尊所重,所以稱為“世尊”。

佛為什麼能在智德上“義無不達”呢?

因為佛得了大圓鏡智。佛的智慧就像一面鏡子,任何東西在鏡子麵前都會現出本來面目。所謂本來面目,就是它本來是怎麼樣,在鏡子裡就是怎麼樣。任何的疑難、疑問,一切的問題,到了佛那裡立即顯示出它的本來面目。

也就是說,問題跟答案是同時生起的,就像鏡子照東西一樣,了了分明。佛照到哪裡,哪裡就自然顯出它本來的樣子,所以才稱為“義無不達”。這是智德。

佛的斷德,就是在斷習氣這方面,也達到了圓滿的程度。


02


所謂“習氣”,“習”是熏習,“氣”是氣氛。

為什麼用這兩個字呢?

好比一個杯子,曾經泡過茶葉,即便把茶水倒了,一樣還是有茶葉的味道,茶葉的氣氛還在。

有個詞叫“積習成性”,習慣積累久了,反复這樣,就能成為“性”。“性”是不改變的意思,就成為很難改變的東西。

凡夫是滿身習氣,從裡到外一層一層全都是習氣,凡夫就是習氣的存在。

聖者呢?比如阿羅漢或者菩薩,是不是就沒有習氣了?

他在斷習氣,但是沒有斷乾淨。

只有佛是完全把習氣斷乾淨了。

聖者還有習氣,這在《大智度論》裡講得特別多,我蒐集了幾個例子。


 舍利弗的習氣

 像舍利弗,他已經證得阿羅漢果,可是他的瞋心習氣還在,雖然瞋的種子已經沒有了,但是習氣還在,所以還會發火。

有一次,舍利弗托缽乞食,被人誤解,說他吃了不淨食,他就生氣了,就把吃的東西全吐出來,發誓再也不出去乞食了,佛勸他都沒有用。


 難陀的習氣

一個是難陀的淫欲習氣。難陀是佛的親弟弟,他娶了全國最漂亮的女人做妻子。他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每次講法,一邊坐著男眾,一邊坐著女眾,難陀都要先往女眾這邊掃一眼,然後再講法,可見習氣還在。


 大迦葉的習氣

大迦葉也有一個習氣,也是瞋心比較重。


 畢陵伽婆蹉的習氣

還有畢陵伽婆蹉,他也是個阿羅漢,他有什麼習氣呢?喜歡給人取外號。他每次過一條河,河裡有河神,他就給河神取外號叫“小婢”,說:“小婢,給我開條道,讓我過去。”

河神很生氣,就告到佛那裡去了,說:“您的弟子畢陵伽婆蹉,老是給我取外號。”

佛就把畢陵伽婆蹉叫過來,批評了一頓:“趕緊給人家道歉。”

畢陵伽婆蹉就道歉:“小婢,對不起!”

可見這個習氣非常難改。就像剎車,已經把剎車踩到底了,可是由於慣性的緣故,車還是會往前衝。


 摩頭婆和吒的習氣

還有摩頭婆和吒,這都是五百羅漢裡的。他有什麼習氣呢?因為他前世是猴,所以他喜歡每天在房上、樑上跳來跳去,從這兒跳到那兒,從那兒跳到這兒。


 憍梵波提

還有憍梵波提,《阿彌陀經》前面就列舉了憍梵波提。他前世是牛,牛有個習氣,吃飯的時候反芻,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嚼一嚼,再吞下去,反复幾次。他就是這樣,所以每次吃飯,旁邊的人都受不了。

所以,龍樹菩薩說:

如是等諸聖人,雖漏盡而有煩惱習。如火焚薪已,灰炭猶在。

火燒的炭,雖然火已經滅了,但是炭的熱量還在,不能令盡。所以這也告訴我們,成佛不容易,這些人經過這麼努力的修行,都還難以把習氣除乾淨。

菩薩也有習氣,菩薩的習氣是什麼?

菩薩一見到眾生,就忍不住要度化,忍不住要跟眾生講佛法,勸眾生念佛往生。

這也是一種習氣,只不過是一種好的習氣,就像條件反射一樣,菩薩看見眾生就想度化,他是發自內心的。


—版權 聲明

轉載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及時刪除。內容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未經核實,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6
文章点评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