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观世音
秽迹金刚名义
「秽迹金刚」,古梵语的拉丁写法为Ucchusmah或Ucchusma。
Ucchusmah及Ucchusma这两个古梵字,在古代经典中汉文音译
分别有:乌刍涩摩、乌枢沙摩、乌枢瑟摩、乌素沙摩、乌枢沙摩等不同译法。Ucchusma乌刍沙摩的汉语直译,用现代语来说,是
「爆裂的声音」;而其意译为「除秽忿怒尊」,亦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火神阿耆尼(Agni)之别名。而Agni这个古梵字,汉语意思是代表火或火神,有燃烧净化一切的意味。《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四册,收录有唐代慧琳法师所撰的《一切经音义》共一百卷。其中在第三十六卷解释《苏婆呼经》下卷的名相中,有「除秽忿怒尊」的条目。经文第五百四十五版下栏:「除秽忿怒尊,旧译名「不净金刚」或名「秽迹金刚」,并拙译不正,有同毁骂圣者,其实义不然,或名「火头金刚」,亦非正译,梵云「乌?涩摩」,义译云焚烧秽恶。此圣者以深净大悲,不避秽触,救护众生,以大威光,犹如猛火,烧除烦恼,妾见分别垢净生灭之心,故名除秽。又梵名「摩贺摩罗」,唐云大力。以大慈力犹如炽火,烧除秽恶生死业,故名大力也。」慧琳法师的见解认为,将古梵语「乌枢涩摩」翻译成汉语的「不净金刚」、「秽迹金刚」、「火头金刚」等名称,好像对圣者有点不敬,都不是正确的译法。法师认为将古梵语「乌枢涩摩」,义译作「焚烧秽恶」,这才是正确的汉语译法。时至今日,后人却没有因为慧琳法师的这段训释,而对「秽迹金刚」的尊称有所改变,确实极少修行人尊称「秽迹金刚」为「焚烧秽恶金刚」或「除秽金刚」。
虽然「秽迹金刚」、「火头金刚」等尊称实非古梵语「乌枢涩摩」的正式或正确译法,然而这些尊称沿用至今,又却非后人的虚构或伪作,而都来源于不同朝代不同译师的手笔,出自于各种大乘密典。今从一一密典当中,印证「秽迹金刚」每种名义的相关出处,以证金刚本尊之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