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张海生博士
美国国际医药大学整合医学院院长、博士后合作导师,哈佛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塔夫茨大学医学中心等博士后,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学习家传中医、禅修近30年,《闭目养神》,《佛医养生秘诀》、《佛医心法概要》作者。
佛(仙)医同源 医道相资
自古学仙者不可不学医,学医者亦不可不学仙。盖仙医同源,取其医道相资,落实于身心性命之真确而已,修佛也是同样道理,佛教的法义与佛医的法理同源且相互资助。从某种意义上讲,佛医养生思想中最具现代价值的就是其生理(根)、心理(识)、社会环境(尘)三者相统一的医学观,佛医养生从生理—心理—社会三者相统一的医学模式出发,不但认为个体的生理状况(四大是否协调)、行为(业)是致病原因,而且还深入分析了心理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在疾病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外界环境中的种种污秽、恶行和各种不良心理情绪,都会引发身心失衡,导致疾病连连,所以佛医养生术特别重视从炼心修性和环境改造入手来养生防病。
01
佛医养生与心身疾病
关于疾病的分类,佛医认为主要有二大类:一类是身病,一类是心病。心病是指由“贪、嗔、痴”而引发的诸多烦恼,导致心理失衡而致疾。身病即由于一身四大不调导致的病苦,为佛医养生防治身病提供了基本思路,即从调合人体生理机能平衡入手来防病养生,这是佛医养生思想的一大特色。佛医还从因果报应及根(生理)、识(心理)、尘(社会环境)三缘和合的教义出发,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有先世作孽和现世失调两大原因。前一种称作先世行业病,即由于先世不修善行,作恶害生,从而得到报,故今世多病。后一种称作现世失调病,即所谓现世饮食失调、冷暖末防、纵欲过度,导致身体虚弱、病魔侵身。这一病因思想,不仅从个体的生理上分析了致病因素,还十分强调个体的行为、心理因素及外界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尤为可贵。
人身就好比大海中的一艘小船,而他的思想就好比船上的舵,要想成功靠岸,舵掌握的方向正确,船身坚固不漏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少林初祖达摩祖师深知这一道理,在教导弟子精进修行同时还要注意强身健体,并在九年面壁期间悟出了《易筋经》、《洗髓经》两部健身、防病、延年、益智的功法。自此,少林僧人禅、武双修。身体健康状况要比同时代其他寺院僧人及大众强很多。到金元时代,著名历史学家元好问亲撰《少林药局记》,记述少林寺自金代已设有“少林药局”机构,距今已有790年的历史。当时的药局主要服务少林寺内众僧跌打损伤及其他疾病治疗,后来逐步发展为服务当地及远道而来的百姓。少林药局僧医不但有多姿多彩的气功健身疗疾功法,还藏有历代高僧珍藏秘传的丰富验方,或养生延寿,或济世活人。
佛教烦恼的含义比通常指心烦恼怒的外延大得多,可以说泛指与佛教正道相反的一切心理和行为,是负性的、错误的、有害的、罪恶的,可说是一切烦恼皆是虚妄 。作为病因的烦恼包括七情致病的主要内容,造成人的性情偏颇,心身疾病,在妇科疾病中大部份也是由烦恼而引起的,一般医生治病靠药物,佛医养生更多靠“心”,法眼识药,慈悲医病,博爱兼济。
佛医养生中的心理调理与精神卫生思想极为丰富,甚至可以说自成体系,凡人可借用这些具体的方式来修性养生,佛医养生的目的是跨越生、老、病、死,这已超过当代心理学上讲究的心理卫生范畴,通过参禅打坐,入静止观,内省静虑,明心见性,避开人间凡尘的苦恼,清静自然,调养疾病,修行四大,求得解脱,最后能寂灭一切烦恼,圆满清净的功德而达到涅盘境界。
02
佛道与明心见性
佛医养生的终极目标是追求涅盘、努力摆脱世俗杂念的束缚、名色的诱惑,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可以致病,执着于烦恼恶念,必然生理失调而致病。若心静行正,物我两忘,则身体亦随之健康,这与《黄帝内经.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宗旨非常接近。
所以佛与祖师大德一直在讲,‘六度万行,般若为眼。八万四千法门,明心为要’,‘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不见性,三藏十二部尽是魔说’。这良苦用心就在这里啊!你无明习气断尽后,就能跟佛一样把这尽虚空遍法界的世界众生,就像在大脑里掌控想法一样,随心自在掌控运转了,一念也能让十方世界合成一个世界,都只要你一个念头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了!这才是最至高无上的‘如来大涅盘’境界!
为求得解脱,僧众们普遍采用静坐修禅法,这虽是宗教修炼方式,但客观上起到了良好的养生健身功效,通过坐禅使思虑集中,身心安宁,以臻虚静状态,产生异于常人的功能,协调和恢复脏腑的生理功能,祛病除邪、强身健体。佛学传入中国后,产生了各种门派,各门派修禅方法也各有不同,这对中医养生和中医气功的发展影响极大。
03
仙道内丹与养生延命
《黄帝外经》运用阴阳五行的哲理,畅论了顺逆、寿夭、脏腑、经络、三才、四时、五运等,所有可能发生的天、地、人之间的互动情况及其造成的影响。《黄帝外经》和《黄帝内经》互为表里,互相补充,共同形成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她的问世,使内、外二经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外经》的内容,有不少是可补《内经》之不足,即仙道内丹、养生延命范围,如《阴阳颠倒 篇》记载,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谓天矣。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遣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问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