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祖定下的两条“天规”,不能触犯,一旦违背,必定灾祸不断!

师父学堂


不懂感恩,是人性中最大的恶。


南怀瑾说:人生的道路变幻莫测,我们都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但是一个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却能改变自己的运气。

一个人如果触犯了以下这两条天规,一辈子灾祸不断,所以越早知道越好!

01

不懂感恩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有多可怕?

17年的杭州保姆纵火案,可谓是轰动全国。

保姆7500元的月薪已不算低了,而且主人待她非常好,出入有车接送,还二话不说就借了10万元钱给她。

但是尽管如此,保姆莫焕晶还是一把火,把主人家四口人的性命给剥夺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说的就是像案中保姆这样的人,不仅不懂感恩,反而因为别人对你好,你就想得到更多。

一旦别人不能满足自己,便爆发出了狠狠的恶意。

不懂感恩,是人性中最大的恶。

尤其是不懂感恩的孩子,最让父母寒心,成人后比狼更可怕!

前段时间,南京一对父子因为互殴登上了热搜榜。

大概情况是,父亲老王花了几百万供养儿子出国留学,本想着儿子学成回国,可以做一番大事业,结果儿子回国后非但不工作,还理直气壮在家啃老。

为了惩戒儿子,老王在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卖掉了全款给儿子买的车,儿子非常生气,砸了父亲的车。

老王气不过:”怎么会养了这么个白眼狼”?直接跑到儿子家砸东西。

于是父子两人就打起来了,儿子还放出狠话要砍死父亲。


俞敏洪曾说过一句话:

“大把花着父母的钱,只懂自己的快乐,不懂父母的辛酸,不舍得为亲情付出一分一毫,那么你已经全无良知了。

就像老王的儿子,不仅不懂感恩,反而仗着父母对自己好,索求的反而更多,已经完全丧失了为人该有的良知!

这种人进入社会,也会被人唾弃,不受欢迎,遭人排挤,人生之路定会异常艰难,终将一事无成!

卢梭曾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生而为人,可以不优秀,可以不杰出,甚至可以没有钱没有才,但是不能不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并且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和快乐的人。


02

德不配位

《周易·系辞下》里有几句话: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
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大意是:德行浅薄却地位尊崇,智商低下却图谋大事,力量微弱却负担重任,这样很少有不招致祸端的。

一个人只能享受和自己相匹配的东西,否则,一切都是妄想。

比如,有一张桌子,只能承受十斤重的分量,如果给它放上15斤、20斤的重量,看看这个桌子会怎么样?

它就开始变形,可能整个桌子都会坍塌。

若你没有德行,而要享受的太大,顿顿饭都是鲍鱼龙虾,住的豪华别墅.....这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终将会有大祸的。

还有现在的学生、孩子,不管自己的家庭条件如何,就管父母什么都要最好的。自己是学生,现在还没有赚钱,凭什么就要最好的?

孩子不知道享福太多了会怎样?但是家长要知道,孩子的福报是一定的,你越溺爱,孩子越容易出灾祸。

为什么有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因为他的福报被快速消耗完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才知道“厚德载物”的重要性。

你看着那些领导开好车、住豪宅,就好想自己也能这般享受。

你看那些企业家那么有钱,就想着自己要有那么多钱就好了。

殊不知人家有什么样的德行和福报,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


《朱子治家格言》有云:“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什么层次的德行,就匹配什么样的人生。如果违背自然规律行事,自然会受到报应的。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一个人的命没有好不好一说,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但是如果你触犯了上面两条天规,人生之路定会充满坎坷。

因为不懂感恩的人,注定没有未来;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最妙的一部经

佛所说的法,都没有超出这五时和八教,由佛成佛后,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完全是为的《法华经》而说法。佛刚开始说《大华严》,这小乘根性的人不能接受;以后佛就“隐大示小”,就不讲高深的理论,讲很浅显的这个道理,这是“阿含”。为引二乘人来发心,所以说《阿含》;然后再说“方等”,这是一步一步的。“方等”以后,说了“般若”,教人生智慧;有智慧才能得到、达到《法华经》这种妙法的阶段,才能够听到《法华经》的程度。

 

可是,这《法华经》是最难得闻、最难遇到的;释迦牟尼佛当时说《法华经》,就有五千个比丘一听佛所说这个法,“这太不可信了!太不可信了!”就都站起来走了,退席不听了。“五千退席”,你算算,当时有五千个弟子都跑了,所以这部经是很不容易相信的。

佛说:“止!止!止!”说了三个“止”,止什么呢?“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佛就说:“我不讲了,我不讲了,我不讲《法华经》了!为什么呢?我这个《法华经》的法,太妙了!难思难议,人不容易相信的。我还是不要说的好,我不要说了,不要讲了!”但是舍利弗尊者,就一定要请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妙法莲华经》。

 

释迦佛辛苦了几十年,就是预备说《法华经》的,为《法华经》这个圆教、实相的妙理,而才说“阿含”、“方等”、“般若”;在以前所讲的那一些法会,都是为这《法华经》来铺路,这叫“为实施权”。好像修马路预备到纽约去,或者到美京华盛顿去。路一开始修的时候,就为的到美京华盛顿去;修了很多年,才到了美京华盛顿这个地方。可是路虽然修出来了,有些人也不愿意到那地方去,说:“你愿意修这条路,那是你修的。我不去!我不到那个地方去!”所以这“五千退席”也是这样子的。

 

现在我们讲这部《法华经》,这真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会放光的,十方诸佛菩萨都特别欢喜的。我们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忙里偷闲,要在百忙之中来听这个佛法,这是最妙的一部经。

这最妙的一部经,我们如果错过了机会,就得不到这个妙法了;得不到“妙”,就变成不妙了。所以我们人人都不要不妙,要找这个“妙”。那么想要找这个“妙”字,就要下一番苦功,能以一种坚固的心,在忙里偷闲,来研究这种妙法;所以必须要有坚固的心,才能明了这种妙法。

【编注】恭录自《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你听一遍《法华经》

那你来生智慧就不可思议了

若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假设你受持所有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藏、八万四千的法门,你都以十二部经给人来讲解。十二部经是: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论议共成十二部,广录大论三十三。

令诸听者,得六神通:使令这一切听经的人,得到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神足通,这六种神通。虽能如是,亦未为难:你虽然能这样子,这也不算是一件难事,这很容易做到的。

于我灭后,听受此经,问其义趣,是则为难:在我灭度之后,若有人能听闻这部《法华经》,再能问这部《法华经》的道理,它的宗旨、宗趣,这才是很难的一件事。

你们大家想一想,现在听这《法华经》,你还不来听经;你能听经,这是最难的一件事,你应该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应该听《法华经》!在以前没有讲到经文的时候,我也不对你们讲这“难”;听《法华经》难不难的,要你们自己去想一想。现在讲到这个文,告诉你们,你能有机会听《法华经》,这是一件最难的事情。不要说我们凡夫,多宝如来和释迦牟尼佛的分身,都来听《法华经》的。

你听一遍《法华经》,那你来生智慧就不可思议了。

为什么你现在这么蠢?为什么你现在这么大脾气?为什么你现在这么多障碍?为什么你这么多的妄想?这都是因为你没有听过《法华经》!就听过,你也听过一次、两次的,或者就错过很多机会,所以到现在还是这么多障碍。你现在听《法华经》之后,切记一次也不要错过,听懂也听,不懂更要听。因为我懂,不妨懂多一点;我不懂,我一定要懂。所以不要错过,这比你一天捡一百万两金子都有价值! 

震惊!吃鸡蛋的因果居然那么严重

学佛的人一定要知道!!

很多佛弟子学佛多年已经断除了肉食,却始终在吃鸡蛋、鸭蛋等,那么,佛弟子到底应不应该吃这些蛋类呢?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法会上,陈居士带来了她的同事小林。小林年龄在35岁左右,瘦削的脸上透着黄灰色,样子很是憔悴。由于是第一次见到果卿老师,她的眼神中满是欣喜和渴望,在听法的过程中,她虔诚而且专注。

当果卿老师问小林有什么问题时,她一下子紧张得满脸通红,话不成句,在陈居士的补充下,大家听明白了:原来结婚已十年的小林,非常渴望有个孩子,但不管怎样求神就医,一直没有怀孕。今天有幸遇到果卿老师,请求指点迷津。

果卿老师很同情她,为这种“求不得苦”深深地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对我说:“果宏,你来看看她没有孩子的原因是什么?”我抬头看了小林一眼,正遇上她那双期盼渴求的眼睛,我也不禁感叹了一声:“你是不是很喜欢吃蛋?特别是小小的鹌鹑蛋?”

“对对,我很喜欢吃成串成串的鹌鹑蛋,这……”后半句话的语气中流露出明显的疑惑。善解人意的陈居士在旁边帮她问了一句:“大家都认为蛋是有营养的食物,而且在没遇到佛法之前,我们每个人都在吃蛋,为什么小林就不能怀孕呢?”

我看了看在我旁边的果卿老师,老师肯定和鼓励的目光使我继续说道:“佛说食诸鸟卵,为无慈悯心。宣化上人在开示有关吃蛋问题时,曾幽默而又严肃地对提问者说:‘你若不怕下辈子做鸡下蛋给别人吃,你什么蛋都可以吃’。因为因果错综复杂,每个人的福德因缘不同,虽然都在吃蛋,但每个人受的果报不尽相同。你想要孩子,必须断除一切荤腥,当然包括一切蛋类,多放生,并念《地藏经》回向被你吃过的众生。”

我说完这一席话,再看小林,感觉她没有完全信受。她本想听到关于她不孕的因果故事,但被道破实相后,自认为是稀松平常之事,所以有些失望。我很惋惜小林不能闻即信受,就更直接地说了一句:“你现在只想自己要有个孩子,你想没想到被你吃掉的鸡蛋、鸭蛋等就是鸡妈妈、鸭妈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

这时果卿老师对小林说:“果宏对你讲的因果道理都是正确的,你要好好按着她说的方法去做,会感招好孩子来,最好让你的爱人也和你一起修。”

这时,果卿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生物研究所的女科长,她女儿结婚有四年了,一直没有孩子,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女儿女婿指导就医,但无奈的结果令她怀疑自己的科研理论。女科长紧皱眉头的愁苦样子,让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告诉她:‘你女儿和女婿都特别喜欢吃蛋,其中鹌鹑蛋为最爱,这是他们没有孩子的共业,要想有孩子,必须吃素、放生、念经,多做善事。’随后半年,这位女科长的女儿、女婿认真按照此方法去做,如今女儿已经怀孕了。”

果卿老师的故事刚讲完,做医生的李居士就问我,为什么现在来医院求治继发性不孕(曾怀孕但人工流产了,现在想要孩子而不得)的病人这么多?我告诉大家,每个孩子来投胎,都是和父母有着很深的因缘,在轮回的长河里,能有一次投胎做人的机会是很小很小的,但这些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很随便地去做了人工流产,殊不知造下了类似杀阿罗汉的重罪。

再加上肆意杀生吃肉,过重的杀业会感召断子绝孙的恶报。我看到小林和其他人赞同地频频点头,真高兴小林能有所醒悟,希望她能在佛力的加持下改过向善,持戒修行,早生贵子!

时过半年,当初带她来的陈居士在电话里告诉我:小林照着我们的指导去做,现在怀孕了,非常感谢大家。

在历史上也有许多类似说明蛋不可食的事例,如《法苑珠林》里记载,南北朝周武帝宇文邕喜欢吃鸡蛋,一顿饭吃好几个。有一位给武帝做饭的监厨官,在武帝死后,继续作即位的隋文帝的监厨官,一日,监厨忽然暴死,三日后又复苏过来,他讲述自己的经历说:他到了地狱,见到武帝与阎王,阎王问监厨:“你为武帝作饭,一天煮几个鸡蛋?”监厨如实相告:“不记数。”

阎王说:“既然不记数,从武帝那里可以知道。”这时就见庭前几十个牛头人身的狱卒把武帝拉倒在铁床上,用铁梁压武帝身,武帝两胁剖裂,掉出鸡蛋十余斛——因果昭然,早晚有清算的一天,还在吃蛋的人应该早日清醒。

《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经》中讲述火城地狱的因缘里就有一条“火煨鸡子”:“复有众生,常在火城中,煻煨齐心,四门俱开,若欲趣向,门即闭之,东西驰走,不能自免,为火烧尽。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时坐焚烧山泽,火煨鸡子,烧他村陌,烧煮众生,身烂皮剥,故获斯罪。”我们佛弟子应该依教奉行,切莫等到果报现前再后悔。

有人说现在养殖场中没有公鸡,市场上的鸡蛋没有受精不会有生命,以此作为吃鸡蛋的借口,这种观点为印光大师所痛斥,他分别在给唐陶镕居士和真净居士的信中说到:“蛋不可食!

邪见之人云:无雄卵之蛋可食,切勿听信。”“鸡卵之食否,聚讼已久,然明理之人,决不以食为是。好食者,巧为辩论,实则自彰其愚。何以故?有谓有雄之卵,有生不可食,无雄之卵,不会生雏可食。若如所说,则活物不可食,死物即可食,有是理乎?

此种邪见,聪明人多会起,不知皆是为口腹而炫己智,致明理之人所怜悯也。”为什么说没有受精的蛋也不可以吃呢?

因为佛在《楞严经》里清清楚楚地告诉一切佛弟子:“服其身分。皆为彼缘。如人食其地中百谷。足不离地。必使身心。于诸众生若身身分。身心二途不服不食。我说是人真解脱者。如我此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蛋类就是来自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想清净解脱的学佛人都不可食用。


提示:劝大家不要再贪图口福和营养而吃蛋类了,我在二十多年的学佛道路上遇到过多位因吃蛋(包括损坏鸟蛋、蛇蛋以及吃母鸡体内未成形的蛋)而造成不孕或常常流产的妇女,她们均是求助无门,只好按照我所说的方法在佛前忏悔,断除肉食、蛋类及五荤,每天念一至二部《地藏经》回向给吃过的蛋和下蛋的动物母亲,结果绝大多数都在三个月内怀上了宝宝,并且自己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

愿所有身体不健康的朋友和事业家庭不顺利的朋友如法实践,三个月内会有不可思议的事出现在你身上,你不但没花一分钱,还省了不少钱,何乐而不为呢?

还记得小时候,妈妈告诉你,因为吃素,所以不能吃含蛋的蛋糕和糕饼吗?好多次我都听到人们说,鸡蛋是素食,有益健康,所以要吃。关于鸡蛋是素食及其有益健康的功用是误导人的。这么多素食者都吃鸡蛋实在令人震惊。有这方面的无知谜思,流传久远,以至于人们都拒绝相信鸡蛋有潜在的生命,拒绝相信鸡蛋壳里含有还未孵出的小鸡。

人们对食物的欲望使他们做出极端的事,导致他们去吃那些沾满了暴力与苦痛的食物。大自然创造鸡蛋并不是让人们来吃的,而是作为母鸡繁殖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充满暴力的食物的欲望麻木了人们的感知与思考能力。他不再深入思考,回避事实真相。但是他能这样继续在无知的黑暗中待多久呢?事实就是事实,不管人们接受与否,它们永远都不变。

让我们来看看关于鸡蛋的真相,祛除遍布我们思想中的无知吧。你将要读到的事实选自奈米. 昌德博士(Dr. Nemi Chand)的书《关于鸡蛋的一百个真相》。

鸟禽类的蛋具有相似的结构(参见《麦克唐纳德世界鸟类百科全书》McDonald Encyclopedia of Birds of the World,第30-31页)。它们的内部构造是为繁殖后代的,而不是让人来吃的。食用鸡蛋意味人类退化到狩猎期,既扰乱大自然的规律,又打乱(鸡的)繁殖系统。

信仰非暴力的人完全禁止吃鸡蛋。从饲养母鸡到孵蛋,到处都充斥着暴力;到任何养鸡场去看一看,就会相信这个事实。在养鸡场里,母鸡只是被当作产蛋机器;她们被关在狭窄的鸡笼里,大小仅为15英寸 x 19英寸;她们的痛苦与挣扎,也会很自然地转移到吃鸡蛋者的血液与身体系统里,导致他们人格不健全。

鸡舍狭小拥挤,因为空间有限,她们很自然地变得暴力、易怒、具有强迫性和攻击性。她们野蛮地相互攻击,因此被剪断下喙。没有下喙,她们甚至无法喝水。难道我们在这些鸡笼里还认识不到造成我们目前普遍存在的病态、好斗及痛苦的原因吗?

就像之前提到的,母鸡的下喙被剪断,以防止她们争斗啄伤彼此。剪喙是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的,尤其是在晚上鸡几乎看不到的时候。下喙被剪掉。如果剪错了,鸡就永远也不能再进食了。剪喙后,因为喙伤,鸡至少有三天要饿肚子,这种残忍的行为难道不会对吃蛋的人产生影响吗?

母鸡吃的饲料里有五种导致暴力的食物:骨粉、血粉、排泄物、肉粉和鱼粉。知道这个真相之后,我们还敢称鸡蛋是素食吗?

素蛋这个词语是最典型的用词不当。受精的鸡蛋是用来赋予生命的,没有受精的鸡蛋没有这个使命,但也同样完全不能吃。层架式养鸡场和工厂出产的鸡蛋对身体有害,最好不吃。

没有与公鸡交配而产下的蛋(未受精蛋)也是有生命的,因为它是从母鸡身体里产下的,带有母鸡的血液与细胞。它百分之百不是素食。

按美国著名科学家菲利浦. 斯盖博先生(Mr. Philip J. Scamble)的说法,所有鸡蛋都是有生命的。这位美国密执根大学的科学家已经不容置疑地证明,所有鸡蛋——受精的或没受精的——都是有生命的。

母鸡在没有公鸡授精的情况下产下的蛋是未受精的。但是经观察,在与公鸡交配的前一天母鸡会产下受精蛋,与公鸡交配后的第二天也可产下受精蛋;也就是说,母鸡不与公鸡交配也能产下受精的蛋。在第五天,也可产下受精蛋。这意味着公鸡的精子在母鸡体内能存留相当长的时间。经观察,有时竟长达六个月之久。

受精蛋就是未孵出的小鸡;未受精蛋是母鸡生殖周期的结果,非常不自然。两者都不是素食。《慈悲:终极道德》一书的作者维多利亚. 莫兰(Victoria Moran)说,吃受精蛋实际是在小鸡生出之前就把它们吃掉(道德边缘)。有人告诉我,未受精的鸡蛋是母鸡生殖周期的产物,无法被看作是人类自然的食物。

不管鸡蛋受精还是没有受精,里面本质上都有生命;生命的各种征象它都有,比如呼吸系统、大脑、摄食能力等等。鸡蛋的蛋壳上有15,000个呼吸孔;鸡蛋在低于摄氏8度(华氏46度)时便开始腐烂;腐烂开始时显示为水分蒸发,然后感染细菌,变为病态。腐烂的过程很快就会到达蛋壳部分。

鸡蛋含有大量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蛋黄部分。胆固醇使动脉血管变窄,最终可能引发心脏病或者瘫痪。吃鸡蛋还可能引发风湿病和痛风,这使人们年老时关节疼痛异常。

上述所有事实都证明鸡蛋不是素食,让我们对鸡蛋的问题三思,让我们认识到均衡的素食是由丰富又有益健康的营养物和纤维组成的,而不包括蛋。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让佛法住世,普利有情,是每一位佛弟子的责任。希望大家发心,成为法的传递者和播种者。将手中法宝,一化为十,十化为百,让千千万万众生,都能步上成佛觉悟之道。
德不配位的人,必有灾殃!

更多内容

可长按二维码关注

师父学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6
文章点评
2021-01-10
这样流一滴眼泪,也能消除无数的业障!
具有慈悲心的人,一想到众生的痛苦,他会伤心难过,甚至哭泣。对上师三宝特别有恭敬心的人,思维上师三宝恩德的时候,也会流泪。但是哭和哭不一样,这是悲心的.. <详情>
2021-01-10
佛与魔的对话,惊醒无数人!
一天,佛陀和魔罗相遇了。 魔罗对佛陀说:“我要摧毁你的教法”。 佛陀说:“你要怎样摧毁我的教法?我的庙宇已经遍布世界各地, 披袈裟的弟子如森林里的树.. <详情>
2021-01-09
这样的手指是大贵之相,而且聪明过人!
大菩萨布施手足指时给众生的善根回向【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施时。摄诸善根悉以回向。愿一切众生得纤长指。与佛无异。愿一切众生得圆指。上下相称。愿一切众生.. <详情>
2021-01-09
什么样的人身上带佛光,什么人能看见佛光?
一说到佛,想必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理解,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信佛之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对于佛就是一种信仰,不容亵渎。据说只有与佛有缘的人.. <详情>
2021-01-09
中国高材生纷纷出家,震惊了谁?
释大安,俗名魏磊,生于1959年3月,江西南昌人。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江西大学读本科;1982年9月——1985年7月,在江西省委党校哲学教研室任助教;1985年.. <详情>
2021-01-08
读诵《金刚经》的巨大功德,你一定要知道!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中国佛教译介最早、流传最广,也是影响最为广泛、深远的经典之一。其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 <详情>
2021-01-08
千万不要让它吸走了你的福气!(必看好文)
你的念头是种子,你的生活只是它的开花。人生在世,福尽灾祸来。正如佛经有云:“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心中来了怨气,也就赶跑了福气。一个心中满是嗔怨.. <详情>
2021-01-08
梦到过世的亲人就这么做,对他们有好处!
问:梦中见到过世的亲人或动物,最好是读经、念佛回向给他们。请问怎样回向法?读哪一个回向偈?或者要念他的名字吗?答:这桩事情是《地藏经》上说的,我们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