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
(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道教奉祀天、地、水三神,称为三官,这三官的诞辰分别是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十月十五,于是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十月十五这天是“水官”的生日,传说这一天“水官”大禹会降临人间,巡查人间善恶。
这一天,他倾听人间疾苦,把那些伤心的、难过的、困苦的、悲哀的事,依次分类,录奏天廷,为人解厄。这一天,道观会设坛供斋蘸神,以鲜花素果,虔诚祈愿,借助其神力为世人求福免灾。不仅如此,古人还会在祭祀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洁身清心,以示诚敬。“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季节,莆仙民间一些人家做豆腐、再油炸,也用新谷磨糯米粉做薄饼,包素菜馅心,油炸成“影糕”、“葱饼”、或香润可口的油炸食品团子,然后当作供品在大门外“斋天”。北京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现在特别常见的豆沙包,在明代,只有孟冬十月能尝到。还有的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以前道教徒在这一日还在家门外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不仅如此,下元节还融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以示虔诚。人们始终相信,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中国人自古就有敬祖的信仰,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也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人们会焚“金银包”祭拜先人,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叩拜后焚化,遥寄给逝去的亲人。
先人们若收到了“金银包”,说明这世上还有人挂念着他,而被记住的亡灵也不会消逝。我们供奉着先人的牌位和遗像,脑海中回忆着有关他的一切,好像在这下元节,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与已故亲人的告别,这天月圆如昼,人却阴阳两隔,幸好记忆还在,死亡便不是终点。
扫码联系编辑投稿
做更好的佛教文化传播平台
中国佛教报道网优选活动
点击图片阅读详情
来源 | 内容来自网络
投稿 | 248293256@qq.com
投稿 | 525716374@qq.com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