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觉舟法师 读诵
「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
佛又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人为了这部经去听法,不论他是坐着正正经经地听,还是站在门边随便听听,只要他听了那么一下,生起一丝信受,以这个功德,他就会生在人天善处,拥有各种上好的象马、车乘、珍宝和轿子,甚至得升天宫。再者,如果有人已经坐在会场听法,看到其他人来,赶忙招呼人家一起听;看到座位坐满了,就把自己的座位分出来同他一起坐,以这个功德,他不久就能生作帝释天、梵王,或作转轮圣王。
「僧坊」,以前讲过,就是出家人的房舍,这里虽然只说「往诣僧坊」,其实也代表其他说法的地方。「辇舆」,是人抬的车,相当于轿子。
转身得帝释座处
佛经说「转身」,不一定是指下辈子,这其实是个副词,表示很快、不久。不过你要知道,这一段说的都还是人天福报,并没有多么了不起,如果你跑去听经还是为了这些目的,那你真是没有把《法华经》听进去。
若以出世法来解说,「转身得帝释座处」不但不夸张,还是很保守的话,实际上是「转身得诣诸佛住处」。不过从某种意义来说,帝释、梵王、转轮圣王跟佛也没有差别。这句经文也是公案,有志于大乘见道的人,不妨于此处参究。
「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即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瘖痖,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踈,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喎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 㔸,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狭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
「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
佛继续说,如果还有人,邀请其他人一起听闻《法华经》,就算只听了一会儿,以这个功德,他不久也会生到佛国净土,成就敏利的智慧和端正的形貌,世世在佛座下听闻说法,信受教诲。劝一个人去听法都有这么大的功德,那些一心谛听读诵、为人解说、如法修行的人,功德就更大了。
经文里用了很多词句来描述相貌的庄严,我们不一一解释了。简单来说,就是难看的、令人不喜的情况他都没有,身形的各个部分都是端正、令人生喜的。「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陀罗尼菩萨,就是能「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不忘不失」的菩萨,能够跟这样的菩萨共生一处,你不久也会成就「总持一切诸佛所说,不忘不失」的智慧和功德。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随喜《法华经》的功德这么大,一旦反过来毁谤《法华经》,或者毁谤弘扬《法华经》的菩萨法师,果报就会变成反向的。例如,随喜者的功德是身形端正,毁谤者的果报就是身形丑陋;随喜者的功德是「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毁谤者的果报就是转身即与谤三宝者共生一处──这是什么地方呢?当然是三恶道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于一偈,随喜为他说,
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
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众,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
见彼衰老相,发白而面皱,齿踈形枯竭,念其死不久,
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盘真实法,
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
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最后第五十,闻一偈随喜,是人福胜彼,不可为譬喻。
如是展转闻,其福尚无量,何况于法会,初闻随喜者。
若有劝一人,将引听法华,言此经深妙,千万劫难遇,
即受教往听,乃至须臾闻,斯人之福报,今当分别说。
世世无口患,齿不踈黄黑,唇不厚褰缺,无有可恶相,
舌不干黑短,鼻高修且直,额广而平正,面目悉端严,
为人所喜见,口气无臭秽,优钵华之香、常从其口出。
若故诣僧坊,欲听法华经,须臾闻欢喜,今当说其福。
后生天人中,得妙象马车,珍宝之辇舆,及乘天宫殿。
若于讲法处,劝人坐听经,是福因缘得,释梵转轮座。
何况一心听,解说其义趣,如说而修行,其福不可量。」
重颂的内容和经文差不多,但其中有一句特别重要,讲的是声闻法的重点:「涅盘真实法,世皆不牢固」。这是告诉大家,三界当中的法,包括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无常脆危的,只有三界外的涅盘能够恒常存在。这是六见处的浓缩版,请大家一定要把常住法和无常法区分清通,才能声闻见道。
结缘《法华探微》纸本书,请联系正传法师,微信ID:ZCFS2014
赞助实证佛教研究中心
赞赏念诵者 释觉舟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