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上11点,一晴忽然在群里大声嚷嚷:驼梁的豹子!并且发了个桃心眼的表情
。
她发了一段视频,一只华北豹走在绿树成荫的夏季山谷里,颇有几分热带雨林的感觉。
从这只豹子倒三角的体型和大脑袋来看,是一只公豹。
也就是说,自打我们持续看到那只从山西来到河北的母豹大约一年后,又看到了一只公豹。
真是一个惊喜。
豹的扩散正在按照它们的神秘规律有条不紊进地行,我们的红外相机帮助我们见证着这些。
虽然我们暂时也没啥可以帮得上忙的,但还是老话:看到方能了解,了解才能保护。
驼梁拍到的母豹
摸底:生态最好的未必兽类种类越多
一晴已经在野外很久了,久到我几乎忘记了她的样子。
我只记得4月份疫情松快一点的时候,她来了一趟办公室,然后第二天就出野外了——一直到现在也没回来,看上去她也没啥兴趣回办公室来。
她在山西、河北、青海之间来来回回,主要围绕着野外监测和她关注的栖息地质量研究。
据志愿者描述,一晴已经成为在丛林里矫健穿行如履平地的野外工作者——这显然和一年前有所不同。
当蓓蓓出了个长外勤从野外回来的时候我也看到了这种不同,她整个人都散发着森林的活力,虽然她说这只是被晒黑了。
因此我们获取了很多数据,关于我们所关心的带豹回家之路:华北山地的生态现状。
三个保护区位置地图。制图©大牛
先简单说一下动物的实际情况:
©小可、大鹅,地名按大牛所说按位置从北到南排列
如上图所示,目前在 山西和顺(太行山),有12种典型 (红外相机可以有效拍摄和识别)的兽类:
豹、赤狐、豹猫、果子狸、猪獾、狗獾、黄鼬、狍子、野猪、蒙古兔、岩松鼠、花鼠
在 河北驼梁(太行山),有13种:
豹、赤狐、豹猫、果子狸、猪獾、狗獾、黄鼬、狍子、野猪、中华斑羚、蒙古兔、岩松鼠、花鼠
在 河北小五台山(太行山),有14种:
赤狐、貉、豹猫、果子狸、猪獾、狗獾、黄鼬、狍子、野猪、中华斑羚、蒙古兔、岩松鼠、花鼠、松鼠
在 内蒙黑里河(燕山),有11种:
貉、豹猫、猪獾、狗獾、黄鼬、狍子、野猪、蒙古兔、岩松鼠、花鼠、松鼠
当然,每个地方都还会有一些不大典型的 (很少拍到或者拍到也认不出来的比如刺猬、鼯鼠、各种老鼠、鼩鼱等)物种,那些我们先不去过多讨论。内蒙黑里河的数据还很少,也暂不加入对比评价。
是不是很有意思? 看上去生态最好的山西和顺,在兽类种类上并不是最多的;而没有豹子距离北京最近的小五台,却拥有种类最多的兽类。
但回到动物的数量,却又是另外一个状况:因为动物的绝对数量很难统计,因此我们会根据拍摄率来看它们的相对数量 (通常使用相对多度RAI, 一个物种拍摄的次数除以总的相机工作天数来获得一个相对值。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是指有多少个物种,物种“丰度”(abundance)是指某种动物的数量多少。)。
在用同样的方法对拍摄到的动物进行统计和对比后,我们就能知道什么地方动物更多。
我们来看个对比:
制图©蓓蓓
这个对比图表很有趣,能说明很多问题:
1. 如果以拥有豹繁殖种群的和顺为标准,狍子、野猪、野兔这三种主要猎物的相对数量非常重要,而兔子的重要性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高;
2. 河北境内的两个保护区仅从猎物的情况来看,驼梁基本达到山西和顺的标准,小五台略差一些,但是除了兔子外,其余几种猎物 (狍子、野猪、獾)与山西差距不大;
3. 赤狐作为一种适应力很强、又是华北地区历史上主要的狩猎对象的动物,出现了分布极不均匀的现象:
小五台的赤狐很多,是当地所有动物里拍摄率最高的物种,但驼梁却非常非常少。这可能说明了历史上的狩猎情况。
山西的赤狐
我们可以尝试把豹的分布与狍子、野猪、獾、野兔、斑羚的数量建立起一种关系,换句话说:
只有当狍子、野猪、野兔等猎物的相对数量达到某个指标时,才有可能养活豹,并让它们健康繁殖。
接下来我们还需要在更多地方进行调查,得到更多能反映栖息地质量的数字,并更加准确地评估北太行山作为豹未来栖息地的潜质。
过于贫瘠的北太行,希望在哪里?
从监测数字来看,驼梁能够达到满足豹生存的条件,事实上驼梁也确实迎来了豹。
小五台保护区虽然没有拍到,但也并不意味着完全不满足豹的生存需求,毕竟2012年我们也曾经拍到过一只。
小五台保护区的主要问题是距离已知的豹种群分布地太远,很难得到豹个体和基因的补充。
目前为止唯一的小五台山保护区金钱豹影像,摄于2012年
在整个北太行山,我们可以认为驼梁和小五台是生境保存最完好的区域。在它们之外,是更加破碎的森林和更低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目前整个北太行山对豹而言,还是过于贫瘠,无法支撑一个跨越整个山脉的豹种群生活所需——这就是经过几年的调查,我们发现带豹回家所面临的现状。
数字是客观的,会击碎很多美好的想象。
我们常会听说:哪哪哪特别好,这几年森林恢复得很好,据说还出现豹子了,你们最好去看看。
然而 对于豹这种食物链顶级物种而言,充足的猎物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商量的余地。
而 充足的猎物则取决于地形、植被构成、人为干扰等多方因素的影响。
这几个因素中,地形是天然形成的,比如小五台山陡峭的地形就比较适合斑羚,相反,山势平缓的和顺一只斑羚都没有。
驼梁的中华斑羚
华北的大多数大中型动物都更喜欢平缓的地形,而无论是太行山还是燕山,都有很多岩石嶙峋、绝壁耸万仞的地形。
北京就有不少,例如白河峡谷、十渡等,这些地方除了斑羚外,狍、野猪、豹等都不是很喜欢,这会天然导致某些动物的数量较少。
那么植被因素呢?
经过多年的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华北山地的森林总体在恢复,但植被质量距离一个理想的能够维持较高生物多样性水平的标准还比较远。
对动物们来说,并不是树越多越好。
从华北森林自身恢复的阶段来说,最理想的情况是恢复到由高大的油松和栎树为主体混交而成的针阔混交林,就像和顺小南沟、胡木岭一带的森林。
这种林子能提供较多食物,林下既有足够的空间供动物们活动,也有足够的灌草丛以便动物躲藏。
但过去对森林的砍伐导致华北山地水土流失,变薄的土层难以维持高大乔木发达的根系,而停伐后的先锋植物又以灌木为主。
它们非常适应这种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因此快速发展,甚至可能整座山都被密集的灌丛占据——
这就让一座山看上去比较绿,却并不适合动物,兔子的数量甚至还不如长满了草的荒山上多。
驼梁的山地
北京很多山就这样,令人绝望的是这种山近10年看上去都没啥改变,森林的恢复似乎停留在某个阶段再也不肯往前前进一步。
若要等到恢复成理想的针阔混交林阶段,恐怕还需要上百年乃至数百年,我们都看不到这一天了。
但,悲观之余,人为干扰的情况在过去的20年间已有好转和改变的趋势。
这是一个构成复杂的因素,总体而言,现在上山放牧、采集和打猎的人少了,但旅游的、修工程的人多了。
当然,盗猎一直是个无法根绝的直接破坏因素,无论是在山西、驼梁还是小五台,红外相机都拍到过证据确凿的猎人。
偷猎野猪的被红外相机抓了正形。
野猪、狍子、斑羚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地下市场价格,因此即便现在生活好了温饱不成问题,也仍然有些坏分子上山打猎。
管理和执法是关键所在,希望今年的疫情和与食用野生动物相关的禁令,会让盗猎分子打消上山搞破坏的念头。
我们还在评估山上其他人为活动造成的影响。 对豹种群而言,目前在华北山地没有一个保护区能大到让豹生活在一个几乎没有人类活动的环境里。
不过事实上也并无必要,在和顺,华北豹能够适应一定强度的人类活动。
牛粪上的豹爪印©蓓蓓
华北山区一些风景好的地区在夏季会迎来相当可观的人流量,越是靠近保护区的林子好的地方越是如此,比如驼梁和小五台都紧挨着一些风景区。
在某些监测点位,驴友等上山旅游的拍摄率会随着金莲花等山花盛开而达到高潮,如果按照月活动记录来看,在这种时候动物的拍摄率会有所下降。
所幸大多数时候山上游玩的人不多,特别是冬季,这给了动物休养生息的空间。
但人类活动与动物数量的关系究竟怎样?还需要进一步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分析。
山西的公豹
跳板构想
所以大家现在可以看到带豹回家所面临的局面: 即便是北太行山生态最好的保护区,对豹种群繁衍而言依然差强人意。
面积过小、缺乏连续的优质森林是主要核心问题,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现在猎物数量不够、动物的迁徙扩散受阻。
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我们的跳板构想。
豹的扩散是天性,它们总会到处游荡,寻找合适的栖息地。
在一个整体上缺乏适宜栖息地的山脉中,我们设想会存在一些面积在100-300平方公里的生态岛屿,足以维持一个豹的小种群的生存,然后以此为跳板,继续扩大豹的分布范围。
根据这些年对和顺雌豹F8的监测来看,刚成年的雌性华北豹初始的扩散距离大约在10公里左右,并在建立领地后的几年里逐步扩大领地范围。
F8带着孩子
而雌豹是建立稳定豹繁殖家族的基石,因此最理想的情况就是:
每一个跳板之间的距离都不超过10公里,否则即便游荡的雄豹来到此地,也未必会留下来,而雌豹则很难到达这里。
但以北太行山的现状来看,目前要实现这一点也很困难。
现实情况是: 驼梁正在成为一个理想的跳板,小五台山也有潜力成为一个跳板。
驼梁正在成为理想的跳板。©一晴
驼梁到小五台山大约距离100公里,其中还存在着好多林场和各级保护区、森林公园。
从地理景观的角度看,形成一系列的跳板并非完全不可能,而要实现这一系列的跳板,则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1. 控制各种人为干扰,提升狍子、野猪、野兔、獾等猎物的数量——这些物种在过去都是被盗猎的主要目标,因此打击盗猎和吃野味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2. 确保不同跳板之间的连通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减阻计划。
森林破碎化是导致野生动物无法扩散、进行基因交流的重要原因,道路、基建工程、旅游等都是形成因素。
蓓蓓的道路影响研究就是在尝试用科学的手段来解释动物扩散阻力这个问题,并去寻找靠谱的解决方法。
驼梁的豹猫
带豹回家之路坎坷且漫长,这个近似于月球探索的项目注定不会是个快速漂亮的网红项目。不过我们有充足的耐心去把各种问题搞明白,并不断尝试解决的办法。
驼梁的两只豹子给了我们充分的信心,在一晴和蓓蓓终日行走于太行山的林间兽道的同时,它们也没有闲着,而是遵循着埋在基因里的古老规则,不断尝试回到自己曾经的家园。
带豹回家,一直都是一个由人、豹共同完成的伟大工程。
太行山上的东东 ©一晴
除了长期合作的 河北驼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还特别感谢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以及 内蒙古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力支持。
回家,首先得狍子野猪兔子管够~
欢迎成为猫盟合伙人,一起带豹回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