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 No. 1561 俱舍论实义疏
尊者安惠造
5卷
尊者悉地罗末底造(唐言安惠)
七义。谓智圆满。断圆满。利他圆满。方便圆满。应供圆满。期心圆满。方便圆满。
由敬法故常乐听闻。由听闻故发生闻惠。由闻惠故发□思惠故。发起修惠故生无漏惠。由无漏惠能断诸惑。为诸惑断故即证[卅/卅]。故名所为之利益。
七义者。颂言一切种冥灭。是知圆满。诸灭是断圆满。拔众生出生死泥者。利他圆满。敬礼如是者。应供圆满。如理师者。方便圆满。由佛世尊有胜方便说如理教利有情故。论我者当说者。期心圆满。欲造论故。对法藏者。立名圆满。揔摄七义。颂曰。
色法.心法.心所有法.不相应法。及无为法。于此五法所知境中。世皆不了。唯佛独悟。永断诸惑故。极远时者。谓过去未来三阿僧祇劫外声闻独觉不能知。何以得知。如昔有一人。于舍利子边求出家。时舍利子观二阿僧祇劫。此人无出家善根。遂不许。此人诣佛以求出家。世尊观之。出僧祇外此人有少善根。遂许出家。说偈言。
目连观其母。不知生处。往问佛。佛告。汝母生在摩利支世界三千界外。如是多种分别中。声闻等智皆不了达。
修福及智所得果。皆为利他非自利。犹月光净照十方。世尊悲愿亦如是。又颂云。
自他俱利不唐捐
如是虽说自利从因及果亦能利他人。有颂言。
颂云。
又颂。
对法宜如生得惠与闻惠为因。闻惠与思为因。思惠与修惠为因。修惠与漏惠为因。漏惠与涅槃为因。以此义故得名对法。以能增长闻等惠故。或诸有为悉皆弃舍。唯乐涅槃故名殊胜。苦集道谛为涅槃惠。佛教依法不依人。颂曰。
论曰。若离择法无胜方便能灭诸惑。佛告阿难。我在依于我。我灭度无别所依。应依杖经。勿令忘失。
佛云。老耄出家持吾三藏。甚为难得。三藏一经二律三杂藏。
昔迦叶佛时有一苾刍。聪明博学具闲三藏。尝以语业毁骂出家在家人等。为鸱鸺鱼狗诸禽兽等。命终之后。承此业报。生于海中。受大鱼身。其形甚大。有十八头具受众苦。世尊出世犹未得脱。后有渔人。其数一千。困捕鱼次。网著此鱼。曳之不出。后数千人同共曳出。见其异类多头形貌可怖。世尊观见知具报终。遂将大众至彼海岸敷座。坐已呼彼鱼云。三藏。汝岂不是过去佛时三藏苾刍。彼鱼闻已涕泪盈目。尔时世尊为说宿因。其鱼生悔更不饮啖。因兹命终生于天上。于彼时中闻法之众各于自乘获大法利。
五蕴不能摄一切法。是故不依五蕴而说先有染后要其净。净彼染故以先说有漏之法后说无漏。无为颂。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二
尊者安惠造
论如有颂言。
论说。北俱卢洲衣重一两。四天王众天衣重半两。三十三天衣重一铢。夜摩天衣重半铢。睹史多天衣重一铢中四分之一。乐变化天衣重一铢八分之一。他化自在天衣重一铢中十六分之一。已上。
色界天衣不可称。彼界若有重何言不可称。色界诸天随其身量所著衣服如光皎净故不可言。表色相今次当说。颂曰。
六失揔说颂云。
(此是眼耳鼻舌身意也说诸心)。
六失中自异意故。说颂云。
云地与地界有何差别。论颂曰。
论故义品中作如说。
诸欲若不遂 恼坏如箭中(说六识)
当说论颂曰。
三蕴七事。如有颂云。
颂曰。
颂曰。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三
尊者安惠造
三科一聚二生门三种族。聚蕴义。生门义。心心所法生长门义。生于眼识以眼为门。此经证门义有六。然心所法有十二。故契经说。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触起俱受想思如是。乃至意法为缘生于意识三和合。
种族义是界义。如一山中有多铜铁金银界族说名多界。如是一身或一相续。有十八类。诸法种族名十八界。眼根现在未来过去是。
无明颠倒颂曰。
蕴名想颂曰。
论颂曰。
论卷第二
十八界中几有见几无见。几有对几无对。几善几不善几无记。颂曰。
论曰。说分别略有三种。一自性分别。二计度分别。三随念分别。由五识身虽有自性而无余二。说有八种分别非也。唯有自性分别。而无计度随念分别。唯一分别名无分别。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四
尊者安惠造
一刹那颂曰。
内五即是眼之五界。十八界中几是见几非见颂曰。
论曰。眼全是见故。法界一分八种是见。余皆非见。论今当略辩。此决定相。颂曰。
论又经中说二十二根。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惠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释曰。此是何经所说。谓有梵志名曰生测。来诣佛所。欢喜问讯。在一面坐。而白佛言。施设几根摄诸根尽。佛言。我说二十二根摄诸根尽。若有遮此更说余根。当知彼说有言无义。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五
尊者安惠造
颂曰。
论曰。眼等五根至闻声别故。颂云。
颂曰。
适悦安泰
若男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恚。若女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恚。由如故知能续后有。皆是染心。是以意根于续后有。
经云。父母精血入胎者。识所摄持方能成就羯剌蓝也。
释曰。此显身语随心转义。如契经言。心能导世间。心能遍摄受。如是心一法。皆自在随行。颂曰。
论颂云。
颂曰。
言最后三根定是无漏。除此三根之外不通无漏。契经言。尔时世尊成正觉已作是思惟。我所证法甚深微妙。难见难解。不可思议。非寻思境。是智者所知。非凡愚所及。斯诸众生久习邪教。爱著诸有。诸见所惑乱故不能解了。以不了故不能信受。及生娆恼。我所言说无所利益。唐没劬劳。不如寂法受解脱乐。作是念已默然而住。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王知佛世尊作如是念。即自思惟。此世界中诸众生等多所失坏。今佛世尊证无上法。深广微妙虑诸众生不能信受。遂处闲寂受现法乐。我应诣彼劝请世尊转妙法轮。作是念已。譬如壮士屈申臂顷。从梵宫没。至于佛所。顶礼佛足。绕三匝已。却住一面。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世界中诸众生等久习异教。见惑萦缠。流转生死。无所归依。无所救护。世尊旷劫为诸众生修行[(妳-女)-小+水]引。今者得成无上正觉。证无上法。出现于世。如优昙花。不为有情随机演说。处于闲寂。静默而住。唯愿世尊。降大悲心。哀愍世间。为诸有情。说正法要。有诸众生。诸结微薄。机宜成熟。利根易化。不闻法故。自然损减。失大法利。唯愿世尊。为诸众生。开甘露门。说微妙法。令诸有情利益安乐。尔时大梵天王。劝请世尊。而说偈言。
尔时世尊闻梵天王劝请偈已。起大悲心。即以道眼观诸有情。或有钝根执著诸有。或有中根少厌生死。或有利根而不放逸。如是世尊观诸世间一切有情。处在世间或生或长。根有利钝。或有易化得道。如实知已。受梵王请。许转法轮。而说偈言。
颂曰。
论唯一命根定是异熟。释曰。无一命根非是异熟。颂曰。
等。世间有情所余福业。咸发愿言。愿我长寿。亦不愿言愿我住寿至于百年或住九十八十年等。或有尊人及亲友等恒祝之言。愿汝长寿。亦不定言尔所时等以此洲人所作诸业。与贪心俱作是愿。契经中说。苾刍当知。毗婆尸佛时。人寿八万岁。乃至迦叶波佛时。人寿二万岁。我今出世。人寿百岁。少出多减等。寿若无定限者。世尊何故作如是说。劫初诸根大种殊胜。寿即延长。今时渐劣故寿难至于十岁。福尽即死。不因命也。修故塔寺能延其寿。颂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