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楞严经》的脉络——《楞严经》逻辑体系的掌握方法

佛经首页

【编发说明】本文是2009年6月在新加坡法华寺楞严法会上《楞严讲座》中第一讲《〈首楞严经>把脉》中的第三节。今发于此,供法会诸位菩萨参考,并请方家教正。

所谓楞严经脉络,就是传统称为科判部分,代表一经的逻辑结构或体系性,现代通常编写成既方便系统掌握,又方便随时查找的目录。我们称为脉络,因为脉络这个词汇比较形象,具体、易懂。我们会制成树形图,以便能直观地掌握和记忆。

传统上,过去注家,对《楞严经》主要内容进行科判的,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按传统教理行果体系科判,第二类按经文本身的原文提示科判,第三类现代学术式科判,最后介绍我自己的科判,并提出学习者借用他人科判方面的建议。

第一类 按传统教理行果体系科判

按传统的佛法三分或四分结构进行,分为教-理-行-果,或信-解-行-证,或在此基础上浓缩成三分:教理-行-果或信解-行-证,例如守培老法师(我非常敬仰这位有独立人格和独立见地的前辈长老)就是把《楞严经》主要内容分为信解-行-证三分的。近代有的解说者,参照密宗系统沿用的佛法大纲见-修-行-果四分,或其简化版见-修-果三分去掌握《楞严经》的逻辑结构,如如李钟鼎居士(元音老人)就把《楞严经》分为见道-修道-证道-入圆觉海四分。

◎守培《楞严妙心疏》的科判分为信解-行-证三分。

◎附:元音老人(李钟鼎居士)《楞严经讲记》按见-修-果三分作科判分为

他分为:见道分、修道分、证道分、精研七趣五阴,较为简明。但他关于《楞严经》的讲述目前似乎没有完全整理出来,所以后三部分的具体科判还看不到。

一.见道分

一、开经缘起

缘起:其内容初述阿难至外地托钵行乞,遭受摩登伽女之诱惑,几将破戒。佛陀知阿难被淫术所困,遂派遣文殊师利以神咒护持之。待阿难返回住所后,摩登伽女亦尾随而至。此时佛陀即为此女开示,而使之出家学道。

二、七处征心:⒈执心在内,⒉执心在外,⒊妄计潜根,⒋开合明暗,⒌合处随有,⒍计在中间,⒎一切无着。

三.二种根本;

四.十番显见:⒈明暗无亏,显见非眼;⒉动乃客尘,显见不动;⒊童耄观河,显见不灭;⒋颠倒名失,显见无失;⒌八还辨见,显见无还;⒍见性周遍,显见无杂;⒎心能转物,显见无碍;⒏心物一如,显见不二;⒐本无是非,显见超情,⒑非因非缘,显见离见。

五.二种妄见:1.别业妄见;⒉同分妄见

六、四科虚妄七大本真 (空不空如来藏):1.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2.七大本真:⑴地大 性色真空,性空真色;⑵火大 性火真空,性空真火;⑶水大 性水真空,性空真水;⑷风大 性风真空,性空真风;⑸空大 性觉真空,性空真觉;⑹见大 性见觉明,觉精明见;⑺识大 性识明知,觉明真识。

八、妙心不灭

九、三种相续(一)世界相续(二)众生相续(三)业果相续

贰、修道分(卷五、卷六)

(内容缺)

叁、证道分(卷七、卷八)

(内容缺)

肆、精研七趣五阴 中中流入大圆觉海(卷九、卷十)

(内容缺)[page]

第二类 按经文本身的原文提示科判

按《楞严经》经文本身的原文提示进行科判,有其自身的严谨性:第一,由于印度佛经的制作,不仅与阿毗达磨论典关于佛法体系的逻辑结构不完全一致,更与现代学科体系规范不完全相同,往往是仅有一定的逻辑性,而内容往往带有自由联想的色彩,经常出现随文演绎。就是论典也免不了这种情况(如著名的《发智论》),大乘经书往往是文学体裁,结构与情节之间往往要协调,因此变易性更大。从这个角度看,按原文本身的提示进行科判更尊重原文,但逻辑体系上就会不那么理想;第二,按经文原文提示进行科判的注释,往往对经文功夫下得深,对经文本身钻研特别精细,注释特别详细,因此对学习者参考价值较高。虽然有过分琐碎的副作用,但按这个方面进行科判和注释的注疏,往往是有名的、重要的注本。历史上,有名的《楞严经正脉疏》、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都属于这个类型。

按经文原文提示进行科判的科判,层次过多,枝节过细,往往反而使人陷入迷宫似的,现代人学习这种科判要做重新整理,主要是简化工作,也几乎是重新科判了。我们把比较普及的圆瑛《楞严经讲义》的科判进行了重新整理,放在这里,供养学修者。

◎圆瑛《楞严经讲义》的科判简化本(简称为圆瑛科判)分为:

(其科判原来太繁,上面作了简化。)圆瑛法法师的科判,符合经文本身的表述,但在理解上、逻辑严密性上问题较大。

圆瑛《讲义》科判的大段起止如下:

◎楞严经新表解树形图:

近年,网上流行一个名为《楞严经新表解》的科判,是马来西亚佛界界的菩萨发心制作的,未注明源流,读上去似乎是圆瑛科判的改造本,今经整理并重排为树形图:

[page]

第三类 现代学术式科判

所谓现代学术式科判,是试图按现代西方的哲学体系或宗教学体系,对传统佛经进行逻辑地把握。这种尝试具有时代的烙印,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通过比较研究而加深理解的意义。所使用的逻辑结构往往有哲学式的本体论-现象论(或知识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体系,或宗教学意义上的宗教体验-核心思想-行仪-实践体系,或教义-教理-行仪-实践体系等。这样的科判法和解释,都是与现代日常语言和学术接轨的,因此,相对而言,通俗易懂一些。《楞严经》的现代式科判,以南怀瑾的《楞严经大义》的章节划分为代表。那是一部串解性质的书,一些现代从哲学和人文思想角度理解佛教的人,可能比较容易接受。

◎南怀瑾《楞严经大义》章节分法,前半部分是西方哲学模式的,后半部分是修道论模式的,简列如下:

我把南先生的章节分法概括为:本体论-认识论-现象论(变现论(自性变现))-修道论(含修行误区)。

第四 最后介绍我们自己的科判,并提出学习者借用他人科判方面的建议。

我对《楞严经》乃至各大乘佛经的逻辑把握方式,大抵是综合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佛教传统固有的教(教导教诫)-理(原理)-行-果体系,第二方面是经文本身的提示,因为有的经不是按照严格的逻辑体系撰写的,为示尊重原经,必须在经文本身中去找线索;第三个方面是现代中立化宗教学客观研究对宗教的结构剖视,一般来说应当是教义-教理-行仪-实践-世用(实际上,这也是我自己根据一些宗教学体系提炼出来的,是我自己掌握诸教的一种方法)。

我(惟海)对《楞严经》的分章,是以原文为主,适当参考现代哲学、宗教结构学的部分判析法作出的。

┌缘起

├⒈心性本体(征心)

├⒉自性功德(见性)

├⒊本如来藏(蕴入处界七大)

┼⒋流转还灭(生命迷悟观,卷四三种相续)

├⒌修道方法论(方向(圆通)与途径(耳根))

├⒍实修行门(戒心清净、持明方便、进道过程(行位)、经旨(经名)

├⒎生命境界与修道误区(升堕原理,趣道因果(七道有仙道),魔道(五蕴区域)

└结劝

如果按照达磨祖师二入(理入-事入)来理解,《楞严经》的前五章(前五卷半,至文殊说偈),示理入,主是是讲从耳根圆通悟理直入如来藏性,如经末所说理则顿悟是也;后四卷半,示行入,讲次第修证,如经末所说事非顿除,因次第尽之谓也。

我的《楞严经科判》在原文中起止如下:

┌缘起:卷初如是我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

├⒈心性本体(征心):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⒉自性功德(见性):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彼暗与通及与群塞亦复如是

├⒊本如来藏(蕴入处界七大):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烁迦罗心无动转

┼⒋流转还灭(生命迷悟观,卷四三种相续):尔时富楼罗弥多罗尼子~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⒌修道方法论(方向(圆通)与途径(耳根)):尔时阿难在大众中

│   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性比丘尼说偈已成阿罗汉无量众生皆发菩提心

├⒍实修行门(戒心清净,持明方便,进道过程(行位),经旨(经名):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

│   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⒎生命境界与修道误区(升堕原理,趣道因果,七道有仙道),魔道(五蕴区域):说是语已

│   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密印波怛罗义~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结劝: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作礼而去

现代人修《楞严经》如何借鉴前人的科判呢?我个人的建议是:(1)如果是初步学修者,按教-理-行-果四分体系,或见-修-果三分去掌握,原理有二:一是简明,容易记住,二者它是传统佛教固有的,不会出偏差;(2)如果是详细研究经文字词概念等为主,试图嚼碎嚼细,则宜学《正脉疏》和圆瑛《讲义》的科判。(3)如果是现代普通学习所谓佛学的人,当成本体论现代论哲学,当成人生哲学,当成心灵哲学,当成宗教哲学来研究,可以采用现代的哲学或宗教学的模式来掌握。我都不反对,只要有有助于大家掌握。

此外,有个提醒请勿忽略:《楞严经》是密乘经典,是讲三摩地法门的。密宗有密宗自身的套路,首楞严属于定学。这是大方轨,不能脱此而臆解,否则会离谱的。(圆满)

(说明:感谢shj法师把我在新加坡所讲的《楞严经概讲》和《楞严禅法》转录成文字。时间允许时我会整理成文,共佛友参考。惟海09年11月22日)

1
文章点评
2023-02-01
礼敬佛陀竟能得到这五种殊胜功德
【原文】世尊告诸比丘:承事礼佛有五事功德。云何为五?一者端正,二者好声,三者多财饶宝,四者生长者家,五者身坏命终,生善处天上。所以然者,如来无与等也。.. <详情>
2023-02-01
远离妖媚的女人!这八种姿态为智者所厌恶
【原文】佛告大王:妖蛊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何谓为八?一者嫉妒,二者妄瞋,三者骂詈,四者咒诅,五者镇厌,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 <详情>
2023-02-01
震撼心灵的棒喝!人类贪图淫欲的恐怖恶果
【原文】夫淫欲者,譬如盛火,烧于山泽,蔓延滋甚,所伤弥广。人坐淫欲,更相贼害,日月滋长,致堕三途,无有出期。夫乐家者,贪于合会恩爱荣乐因缘,生老病死离.. <详情>
2023-02-01
至心念佛!能消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原文】佛告阿难及韦提希: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 <详情>
2023-02-01
《法华经》里的一个真相!
【原文】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沬泡焰。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 <详情>
2023-01-31
佛陀开示何为怨妇?
【原文】何等怨家妇?见夫不欢,恒怀瞋恚;昼夜求愿,欲得远离;虽为夫妇,心常如寄;乱头勤卧,无有畏避;不作生活,养育儿子;身行淫荡,不知羞耻;陷入罪法,.. <详情>
2023-01-31
若做到这四点能远离各种障碍速证清净
【原文】妙慧!菩萨成就四法,能离法障,速得清净。何等为四?一者、以深意乐摄三律仪;二者、闻甚深经不生诽谤;三者、见新发意菩萨,生一切智心;四者、于诸有.. <详情>
2023-01-31
佛陀开示一切法的本质
【原文】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不生不出,不动不退,常住一相,是名近处。《法华经》【注释】观一切法,皆无所有,犹如虚空,无有坚固:要静.. <详情>

最近更新

© 2015-2024 素超人

发帖规范以及说明 举报方式:点击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