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客参观条纹原海豚骨骼标本
大人和孩子都被海龟标本吸引
科普工作者给小朋友们解释海螺为什么会“发声”。记者程勇可摄
“哇!妈妈你看这是什么动物?长得真奇怪呀!”“这是玳瑁!”现场展示的水生野生动物标本和活体水生动物吸引了许多游客与孩子,他们围着展台向科普工作者问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2020年10月23日上午,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启动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老虎滩极地海洋动物馆举行。当天,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单位同时启动宣传月活动。
10月24日,2020年广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宁市动物园拉开序幕。
开幕式领导现场致辞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朱传华副厅长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本次活动由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主办,自治区渔政指挥中心和南宁市动物园共同承办。
活动邀请了国家林草局驻广州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南宁海底世界、广西融晟极地海洋公园等单位共同参与,吸引500余名热心市民和学生参加此次活动,厅办公室、渔业处、渔政渔港监督处、科技教育处等相关处室同志参加。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朱传华副厅长参观水生动物和标本展示
现场发放宣传资料
在“我是环保小能手”创意环保手工活动中,南宁晚报组织了100名小记者参与。小记者们利用废旧塑料制品DIY制作成各式各样有创意的手工艺品,放置在现场展示,引来不少游客围观。
“在贝壳类大家族中,谁的个头最大?”“我知道,是砗磲!”“这名同学说得很正确!据说,最大的砗磲可能有一辆小汽车那么大。它们常常生活在热带珊瑚礁海域。”
现场展出的水生野生动物标本展,展出了江豚、大砗磲、中华鲎、绿海龟、海苹果等动物标本和活体,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
可爱的小观众好奇地观赏动物标本
他们一一仔细观察,一边不停地向志愿者询问,有的还拿起海螺,放在耳边倾听大海的声音。
当天还展示了广西本土水域的一些水生野生动物。比如,前年在北海涠洲岛救护采集的条纹原海豚、江豚等标本。
此外,现场还展示了活体救助的海龟和亚洲小爪水獭等一些稀有动物。“希望更多人加入到爱护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中来。”南宁市动物园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水生野生动物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拥有4000余公里的河流和近1600公里的海岸线,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分布着中华白海豚、布氏鲸、儒艮、绿海龟、中华鲟、花鳗鲡、佛耳丽蚌以及中华鲎等众多珍稀濒危水生动物。
广西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休渔禁渔制度、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特许管理、支持人工繁育研究、实施增殖放流、建设海洋牧场和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以及组织开展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等一系列措施,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了成效。
近年来,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在邕江放生各类的小动物就让主管部门大伤脑筋。广西渔政指挥中心主任陆毅介绍:“例如巴西龟因为它的天敌比较少,鱼卵它都把它吃掉,破坏整个生态链的平衡,实际上清道夫(鱼)之类,这种放生也不行,水体里面这些氨氮的平衡也很重要,现在是很多水体富营养化跟不科学放生也有关系。”
为了维护生态安全,国家明令禁止将外来种、杂交种、转基因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用于增殖放流。
在广西,依据地方标准,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适合于放生于自然水域的,应该是本地种的原种或子一代。例如四大家鱼,草鱼、青鱼、鲢鱼、鳙鱼及本地的土著鱼,如黄颡鱼、赤眼鳟等。
除不当放生行为外,塑料垃圾污染也对水生生物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塑料袋吃进去以后水生动物们消化不了,可能就生病甚至死亡,救护难度也比较大。” 广西渔政指挥中心主任陆毅解释说。
据悉,广西宣传月活动将进行至11月23日。在此期间,南宁市动物园将围绕本次活动主题“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在动物园智慧中心微信公众号发起“我的减塑故事”手抄报征集活动,带动更多线上市民一起参与水生动物保护行动。
图文来源网络。内容仅作公益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shanyuanhusheng@126.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推荐阅读:
● 一起来放鱼吧!2020.6.6全国放鱼节暨世界海洋日活动
● 全国多地同步举行2020年全国“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
● 2020年广西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南宁启动,30万尾鱼苗放流邕江
● 1842年开始,为拯救自然,他们已经行动了近200年
● 十年禁渔,让母亲河休养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