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好
最基础的见解
佛教所有的见解当中,最谨慎、最底层、最基础的见解,是小乘佛教的见解,所以他们的行为也是非常保守的。
但莲花生大师也反反复复地提到:“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
也就是说,我们的见解必须要高如虚空,不能有执著,不能有分别,但是在行为上,必须仔仔细细地严格取舍因果,不该做的杀盗淫妄不能做,甚至哪怕是非常小的罪过也不能做,该做的放生、念咒、布施等六度四摄,则应该去做。
寻找见解的最佳方法
第一、依靠上师诀窍 修持上师之教言
麦彭仁波切接着告诉我们说,我们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在这样一个有限的过程中,不要有无限的计划。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完成无限的计划,故而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做适当的事情。
什么是适当的事情呢?就是从现在起,要走上一条通往轮回出口的安全之路。要踏上这条路,首先要恭聆上师教言,然后反复思维,在掌握熟练之后,再到静处观修。
第二、依靠静处 静处抉择心本性。
所谓的静处,是指具备修行环境与条件的地方。
从严格意义上说,最好的静处,就是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人,就像米拉日巴当年修行的环境那样的地方。
如果暂时找不到,不太适应或没有条件去这样的环境,就要找相对安静,对修行没有太多人为与非人为阻碍的环境,在比较自然、安全的氛围中,去掌握、追究心灵或意识的秘密。
为什么要追究心的秘密呢?
心是万物的创造者、控制者和毁灭者。
佛教徒没有必要去争论外界是唯心还是唯物,因为我们认为,万事万物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质,而是一种幻觉,这种幻觉的源头不是哲学,不是科学,不是宗教,就是我们自己的心。
外境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东西,我们没有必要顽固地执著外境,把不存在的东西当作存在的,然后去分析这是物质还是精神。
在中观里,会让我们全方位地观察空性,哪怕是小小的一朵花,也要在上面进行思维观察,将粗大的物质细分,直至分解到最后的能量,并感觉到空性。
其实这都是不需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观察房子是不是空性,车子是不是空性,宇宙、山河大地空不空,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心创造的。
我们只需回头追究心,心的秘密一旦掌握好了,一切都解决了,这是大乘佛法的诀窍。
如何推测出一切法都是清净的结论呢?
学密者在见解上证悟一切法的本性为清净以后,通过修习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两种修法,就能使自己的身、口、意,与佛的身、口、意融为一体,这就是成佛。
通过成佛的果可以推知,这种见解和修法有能力让人成佛。
但我们还可以这样怀疑:虽然这种观点可以让一个人成佛,但也不能确定万法当下清净啊?也许万法当下并非清净,只是通过长时间的修行,慢慢转化为清净的呢?这也是显宗的主流观点。
事实并非如此!见解就像眼睛,有了见解,修行才不会盲目。
如果见解和修行,也即理论和实践相互矛盾、背道而驰,那其中一个肯定有错,最终也不会取得成就。
文字:《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