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八大人觉经全文注音版_白话文译文讲解

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本经以说明诸佛菩萨等大人应觉知思念之八种法。佛弟子须观察体会八大人觉,以作自觉、觉他之修行。

《佛说八大人觉经》(注音校正版2015).pdf

佛说八大人觉经白话译文

后汉沙门安世高译

鄂随州沙门慈舟讲

雪峰沙门妙灯、二埋记录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白话文:但是归依了佛的,不论是在家、出家,都是佛的弟子。既然是佛的弟子,就应当不管白天和夜里,应当常常亲切真诚地学习和修持这八种大人的觉悟。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白话文:第一:应当觉悟世间不是常住不变的,是坚硬的国土,也不一定永久坚实的;经过长时间的变迁,高山能变作了深谷,深谷也会变作了丘陵,这是说物质界的不可贪著。

再看我们的身体,不外由地、水、火、风四种物质组成的,这四大物质互相侵害,常常会害病苦,死亡,不能永久存在,结果是会空的。

其次,再看受、想、行、识并这身体的形'色’,叫做五阴;五阴里实在没有能主宰的'我’和'我所’,都是时时刻刻迁变著,转异著,虚伪而不真实,递相代替而没主宰,这是说于身体也不要贪著啊!

不但贪爱身体没有好处,若是昏迷迷地把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现象,印在心中的影子,认为是自己的'心相’了,这样错误下去,心便是罪恶的源泉了!若把四大虚假合成的身子认为是自己的'身相’了,则形便是罪恶的泽薮了!能这样观察,不执著了身和心,是渐渐离开生死的方便法儿。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白话文:第二,应当觉知:若多贪欲,就是苦恼。生生死死很疲劳的苦果,是从贪欲的原因而起:若能少欲少求,不多从事因缘造作,身心就得自在了!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白话文:第三,应当觉知:若是心不知道厌足,惟是多求著事物,便是增长罪恶。发菩提(道)心的菩萨可不是这样,能常常念想著知止知足,能安忍著贫困的坚守道业,惟以修养智慧为最重要的事业。

◎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白话文:第四,应当觉知:若懈怠懒惰,就不能长进,向下坠落;得常常不杂乱、不止已地向前进行,破除烦恼的恶事;使烦恼魔、阴魔、天魔、死魔这四种魔都摧伏毁灭,出了五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眼识至意识的六识。)的牢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白话文:第五,应当觉悟;因有愚碍,才有生死的苦。菩萨常常念想著广事学习,多多见闻,以成就智慧的增长;有了智慧,还得成就辩才,才能把自己的智慧宣扬出去,教化一切人类以及物类,使一切众生都得到最大的快乐。

◎第六觉知,贪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白话文:第六,应当觉知:若是贫苦的人们,就多有埋怨,不顺情理的结了恶缘;菩萨当行财物的布施,用平等的观念,不分怨亲,也不记著从前的恶事,也不憎恶作恶的人们,就是希望他们在坦白悔过中来学习改造,都布施给他们以所需的财物,和大无畏的佛法教育。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白话文:第七,应当觉悟: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过患。虽然是在家的佛弟子,也不染习世间的快乐。常常念想著出家佛弟子用的三衣(安陀会,作务衣;郁多罗僧,入众衣;僧伽梨、杂碎衣。)和瓦钵,是诸佛标帜的法器,当志愿出家,修习高深的佛道,离开烦恼的垢染,身心清清白白,用那清净无欲的'梵行’,极高尚远大的事业,来慈悲一切众生,拔除苦恼,与以快乐。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白话文:第八,应当觉知:生死像火焰地炽然,苦恼无量数的。发大乘的愿心,普遍的救济一切众生,愿意代替一切众生去受无量的苦恼,使令众生终于得到最大的快乐。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白话文:这八种事,是诸佛菩萨那样大人所觉悟的。精进不懈的行道,慈悲为怀的修习智慧;乘坐著法身(真理)的船,到达涅槃彼岸(不生不灭究竟圆满的境界)。再来到生死苦恼的人海里,度脱一切众生。应当知道,乘法身船,就是掌握佛法的真理,坐在真理船中,至涅槃岸,就是到了理论与实践联系,理事相融洽不有生灭、矛盾的境界;自己有了这样的研究与修养,复还加入群众中,在生灭、矛盾丛集的事物中,解除一切问题,利益一切人民,这便是度脱众生。用什么方法度呢?就用以前的八种事,开发引导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知道生死的苦楚,舍离五欲的贪求,修习超越凡俗到达至圣的道业。

若是佛弟子们,能诵念这八种事,在念念的思想中,可以灭除无量数的罪过,进趣在菩提觉道,迅速地到了明白宇宙绝对真理的真正觉智境地。永恒地断了生死苦—日常生活上的矛盾,常久地住在快乐境界里。

佛说八大人觉经白话

一、前言

在众多佛经中,《般若心经》与《佛说八大人觉经》是两部很简短又很重要的经典,前者对空慧的了悟与修持极为重要,后者对大乘修行人由出离心、发菩提心直到行菩萨道证菩提,本经都提供重要的开示。因此本人认为大乘修行人都要仔细研读《佛说八大人觉经》,甚至要经常背诵。本经的文字初看似乎很浅显易解,但其中有些词句并不是很简单。笔者在此愿以自己所知对本经做白话之解说,但愿有缘读者能得到利益,也请各位先进多予指教!

二、经文的白话解说

(一)经名《佛说八大人觉经》批注:

1.八=八条、八项。

2.大人=指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修行人,即菩萨之义。

3.觉=觉知、了知。

(二)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是说作为一个佛弟子都应该经常以至诚心念诵此经。

(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这一段话是要修行者由对身心的观照而生出离之心。

1.世间无常=众生轮回六道之处(世间之义)都是无常,此中之一切都是变化不定,没有常住不坏的现象。例如众生有生死、星球有坏灭与出生,世间一切都是无常,这是「真理」。

2.国土危脆=指我们所居住的土地是危险又脆弱之处,例如地震、水灾、风灾都会导致山崩地裂,居处受损,甚至人命不保。

3.四大苦空=指我们四大所成的肉身有各种苦,有病苦、老苦、最后死亡而化为乌有。

4.五阴无我=人的精神身即五阴。吾人精神身的「能知作用」是无明妄想所生的虚妄觉知,其「所知作用」是过去在人界活动所积存于名色中的名、相、符号,属过去之阴影,我们的一切认知作用就是外尘与我们的五官接触后,经由这些虚妄的能知与所知的「识」三者和合所生(又称意识心),三者缺一不可,也没有任何一个可作为主,故说五阴无我。也就是我们精神身的认知作用并不是来自一个作主的「我」。

【注:真正的我是真心(如来藏),众生因无始无明遮障真心,故不得而知。】

5.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此指人的身心、肉身有生有死,心念变化不断,但这些都是虚妄无实、都是因缘和合妄想所生,非有主宰。

6.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妄心是一切身、口、意造恶之源,身体是罪恶的同路人、是妄心造恶的帮凶。

7.如是观察,渐离生死=要常起如上之观照则可生出离心,逐渐超脱生死轮回。

(四)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这一段话是要修行人减少欲望。

1.多欲为苦=欲望太多是苦的原因。

2.生死疲劳,从贪欲起=众生在世间轮回生死,如走马灯不休止的疲劳,主要原因是贪欲。

3.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减少五欲之追求,做事无所求、无所得(无为之义),如此则身心自在、不被五欲所束缚。

(五)第三觉知: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

◎这一段话是要我们知足守道,以修法身慧命为终身努力的目标。

1.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人的妄心是贪得无厌,为了满足此贪求之心,人只好努力追求事业,甚至作奸犯科,增长造恶业的机会。

2.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一个大乘修行者就不如此贪求,他对自己之所有感到知足,即使物质困乏也会安心于自己的道业,一心只以修空观了脱生死为努力的目标(即以法身慧命为重,人间的事业随缘即可,不必太执着)。

(六)第四觉知: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这一段文字是开示我们要努力修行,克服各种心的障碍以得解脱烦恼。

1.懈怠坠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人若懒惰不努力上进则会堕落,故修行人要经常做精进之行以破除各种内心烦恼的痛苦(恶事之义)。

2.摧伏四魔=四魔指四种内心的障碍,此即病魔、死魔、烦恼魔与五阴炽盛魔,说明如下:

(1) 病魔=即对病苦的烦恼。肉身无常,如机器会老旧、会变坏,要如此观。当病苦发生时就要看医生,心不抱怨烦躁,要坦然面对,也要适度养身(养生)以减少病苦的发生。

(2) 死魔=即对死亡的恐惧。人都是害怕死亡的,死亡是人类内心的隐忧,尤其是年老的人。对死亡的问题,修行人必须有方法克服。例如常观照肉身无常、有生必有死、死又再生、不足为虑。又例如,常想今生依佛菩萨,往生必蒙佛菩萨之摄受,或生净土、或生善道,不必害怕。又例如,可发大愿常住世间渡生、修习不死虹身。总之,修行人对死亡的问题必须有所准备,长期观照修持以得解脱内心的烦恼。

(3) 烦恼魔=众生因五毒心造诸恶业,贪着世法,因此各种烦恼扰乱身心,或为自身、或为家人、或为事业、或为爱情、或为金钱,红尘俗事多生烦恼、心不得清净,修行人必须设法克服以得清净心,如此才能入三昧修行。克制之法甚多,如「观无常苦空,钱财名利甚至一切情谊终必化为无有」。又可「观因缘」,世间诸法皆因缘和合而有,缘尽则坏。也可做「如幻观」,观一切法如梦幻不实,钱财名利起灭如电,不必执着、不必为其生烦恼心。

(4) 五阴炽盛魔=这是五阴过盛所起。例如好色之徒,眼见男、女美色则心起躁动不可停止,此类眼见色相而过度贪着即「色阴炽盛魔」。又例如,耳贪美声(如女性娇柔之声、他人赞美之声)、鼻贪好香、舌贪美味(如为贪口味而到处找美食者)、身贪滑腻之觉受等,当耳、鼻、舌、身四种感官面对尘境若生起太强烈的贪爱,则是「受阴炽盛魔」。若经常妄想不止,面对事情或境界之时起过度之想,以致忘却修行之正事,此即「想阴炽盛魔」之属。「行阴炽盛魔」是指念头强烈。例如常起恶念头、起害人之念、起骂人之念、起贪念等,这些恶念头由内心生起不能克制,则属行阴炽盛。所谓「识阴炽盛魔」,此即强烈的记忆不忘。例如有人骂你则终生记忆不忘,甚至经常提起此事,这类即属识阴炽盛。总之,五阴炽盛魔是过度强烈的执着所引生,其结果是自己受苦甚至伤害他人,修行人要小心自制。

3.出阴界狱=自心要观照以出离烦恼痛苦的阴暗而入自在光明的境界(即心解脱之义)。

(七)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这一段文字是开示修行人,要努力修慧以渡众生的愚痴。

1.愚痴生死=愚痴无智是众生轮回生死的原因。

2.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大乘修行者心中常忆念,要多学习、多听闻有利益上求下化的知见以增长自己的智慧、以成就自己说法渡生的辩解能力,如此才能教化众生使得一切智慧,也可使众生远离愚痴而得大乐。

(八)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这一段文字是开示我们要布施济贫。

1.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贫苦的人经常会怨天尤人,这种心态就很容易与他人不和而产生彼此的恶缘。

2.菩萨布施,等念怨亲=菩萨对贫苦的人要做布施财物等,且做布施时要以平等心。对怨家与亲人要以平等的心念对待(即不可以亲人给予布施,怨家、仇家则不给予布施)。

3.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在布施之时,对过去曾作恶的人不可起忆念而不给予布施,也不可讨厌现在作恶的人而不给予布施。

(九)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这段文字是要修行人不可贪五欲而染世乐。

1.五欲过患=五欲是指人的五官面对尘境时,心中起贪爱之念。也就是眼见美色、耳闻妙声、鼻嗅香味、舌尝美味及身体接触滑腻境界等,对这些境界心起贪爱即是五欲之义。众生贪五欲则对尘境不舍、不能脱离三界轮回,且因为贪五欲会造作各种恶业,成为烦恼痛苦之因,因此说五欲有很多过失与祸患。

2.虽为俗人,不染世乐=我们虽是世俗之人,但也不可贪染世间人的各种欲乐,否则就不是修行人了。

3.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三衣是出家人所穿的三种衣服,第一种是平时穿的「中着衣」(梵语安陀会)、第二种是作法事所穿的「上衣」(梵语郁多罗僧)、第三种是「大衣」(梵语是僧伽黎),是作大法会或见贵宾时所穿。此三衣分别由五条、七条、九条(可多至二十五条)所制成。瓦钵法器是出家人吃食、饮水与作法事所用的器物。这一句是说,修行者要常忆念出家之事,有机缘则要出家修行。这是对有机缘出家之人而说,若立志以白衣居士渡生之人,则要行「心出家、身不出家」之法,对亲情与爱情之因缘要了断并修如幻观,观诸法如幻、心出三界。

4.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修行人要心坚定守戒不犯,身心清白无染无垢,也要常修清净之行(梵行之义),对一切众生都要慈悲不可以有分别心。

(十)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这一段话是要修行者发大慈悲心普渡一切众生。

1.生死炽然=众生轮回生死之苦如火焚身(燃烧身体)。

2.苦恼无量=众生在六道轮回苦恼繁多不可胜数。

3.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菩萨体悟众生生死苦及烦恼多,因此生起渡生之心(即大乘心),发心救济一切众生,发愿为渡众生之苦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要使众生都能了脱生死轮回之苦,终成佛道、安住大乐之中。

(十一)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

乘法身船,至涅盘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

令诸众生,觉生死苦,舍离五欲,修心圣道。若佛弟子,诵此八事,

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这是本经的终结,包括修行的次第及修本经的利益。

1.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以上这八条经文就是诸佛与菩萨等大乘圣人所觉悟之事。

2.精进行道,慈悲修慧=要努力精进,行上求下化的菩萨道,且要起大慈悲心,并要修习空观的智慧以了脱生死。

3.乘法身船,至涅盘岸=要先求悟空性了生死(法身即空性之义)。此称为「入解脱门」。

4.复还生死,度脱众生=菩萨不永住涅盘,为渡生而出涅盘进入轮回生死的世间(注:一般是依本尊法修成金刚心菩萨,以神通力渡各道众生)。此称为「出菩提路」。

5.于念念中,灭无量罪=由于阿赖耶识中的识种生灭不止,故称为「念念中」。这句话是说:佛弟子常诵《八大人觉经》则得佛力加持,可消除阿赖耶识种子中的各种业障。

6.进趣菩提,速登正觉=菩提是觉悟之义,众生要修般若以证菩提,各种不同层次的众生所修、所证皆不同。例如凡夫的般若为「发心学佛」,所证菩提为「初地菩萨」。初地菩萨的般若是「空观」,所证菩提为「了脱生死不退菩萨道」。又例如,八地左右菩萨所修般若是「如幻观」,其所证菩提为「知诸法自心现量」。等觉菩萨所修般若为「无上正等正觉」,所证菩提为「空有不二」。妙觉果位以上所修般若为「无上正等正觉」,所证菩提为「众生本具空如来藏的四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等),也就是所修般若等同本觉。这一句话是说:常诵《八大人觉经》则会成就各种般若,逐渐证到各层次的菩提,且很快会证到无上正等正觉(本觉四智)。

7.永断生死,常住快乐=永远了脱生死轮回,常安住于佛的无上法乐中。

文章点评
2024-03-10
八大人觉经全文注音版_白话文译文讲解
《八大人觉经》本经以说明诸佛菩萨等大人应觉知思念之八种法。佛弟子须观察体会八大人觉,以作自觉、觉他之修行。《佛说八大人觉经》(注音校正版2015).pdf 佛说八大人觉经白话译文后汉沙门安世高译鄂随州沙门慈舟讲雪峰沙门妙灯、二埋记录◎为佛.. <详情>

文章 1

获赞 14403

访问量 1997030

简介

八大人觉经全文原文,八大人觉经全文念诵,八大人觉经全文原文及解释,八大人觉经是什么意思,八大人觉经全文原文念诵仪轨,八大人觉经读诵,八大人觉经多少个字,佛说八大人觉经,八大人觉经注音版,八大人觉经是佛陀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