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细讲弟子规 第三十六集

弟子规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弟子规》进入第五个单元「泛爱众」,广泛的爱众人,爱众物、众生。当然这爱是会意字,就是要能用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觉,那这样人与人的相处就能够很和睦、和乐,不至于常常出现冲突跟纷争。孟子有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天时、地利、人和谁最重要?人和。对,所以要能与人相处得好,才能有很好的人和,才有很大的团结力量。那如何赢得人和?当然在生活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我们要落实《弟子规》这些教诲,《弟子规》提到「己有能,勿自私」,那当然你就会得到人和。

孟夫子接着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能够有很多的帮助,失道者就很少人会帮助他。诸位朋友,这个「道」是指什么?得道、失道。这个道在《中庸》里面有提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这个道就代表仁慈之心。当一个人处处能为人着想,他就已经在仁道之中。所以得道者代表他存心能为对方着想,那失道者都是自私自利,没有去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没有去看到别人需要,只有看自己。只要长期下来,必然因为存心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得道者必多助,失道者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就是他太自私到了极点,连他的亲朋好友都离他而去,所谓众叛亲离。那「多助之至」,假如他处处替人着想,行的都是仁道,那就「天下顺之」,天下的人都会感他的仁慈之心,希望能够跟随着他一起打拼,一起有更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们看到周文王以仁慈之心赢得民心。记得有一次刚好在建筑一个工程,工作人员挖到了一些白骨,就放在旁边,被周文王看到了。周文王非常诚惶诚恐,马上就把这些骨头很慎重的办了祭祀,把它埋好。旁边这些人民看了很感动,他说:文王连死人都不敢轻慢,都这么恭敬,想必对于活着的人必然会尽心关怀,爱民如子。所以周朝很快以仁慈之心统一了天下,而且造了中国最长年代的一个盛世。他们整个朝代绵延了八百年之久。那我们来看看如何得道多助?《弟子规》这一个「泛爱众」的教诲事实上也环绕在一个「仁」字,仁慈的仁。那我们来看看:

【己有能。勿自私。】

所以能替别人尽心尽力的服务。在宋朝时候,宰相范仲淹,刚好他小时候遇到一个算命先生,他就走过去跟这位先生说:你可不可以帮我看看,我能不能当宰相?算命先生听了很惊讶,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口气挺大的。所以当算命先生这么一讲,范仲淹有点不好意思,头低了下来,接着又说:不然这样好了,你再看看我能不能当医生?算命先生也有点怀疑,奇怪!一开始是说能不能当宰相,现在居然降到当个中医师。就问他:为什么你两个愿望差那么大?接着范仲淹就说:因为唯有良相跟良医可以真正救人。因为一个好的宰相只要把国家的政策处理好,可以帮助千千万万的人民;而医生尽心尽力,也可以让人从病苦当中脱离。结果当算命先生听到范仲淹这么讲,也很感动,看他小小年纪处处立的志向不为自己,而是为了帮助他人。所以很感动,马上跟范仲淹说:你有这一颗心,你一定可以当宰相,这才是真正的宰相之心。

诸位朋友,范仲淹后来有没有当宰相?这也不意外,因为他这么小就立志要当宰相。所以当他在念书,他在念四书、在念五经的时候,他要念出什么?念出如何治国平天下。其它一般的读书人要念出什么?功名利禄。请问念出来的味道一不一样?见地一不一样?所以诸位朋友,让孩子要早立志,目标一确定就可以全力以赴。而且得道者多助,必然,当你的孩子确实发了这种利益社会的心,可能在他成长的过程就会有很多贵人相助。

所以范仲淹在宋朝当官过程,他还买了很多的义田,他的亲族三百多个人都是他在照顾,兴义田,让他们来耕作,这样就可以生活无缺。他的俸禄,只要看到亲朋好友婚丧喜庆有困难,他都会慷慨解囊。有舍有得,得了什么?范仲淹的成就仅次于孔老夫子,他们的成就是大过历代的帝王。因为范仲淹的家族已经八百多年不衰,孔老夫子两千多年不衰,因为他们都是用真诚来对社会付出。

范仲淹除了在金钱当中尽心尽力帮助这一些亲友之外,他还盖了一个学校,兴义学,让更多学子能够得到圣贤教诲,进而可以报效国家。所以范仲淹办的那个学校,直到清朝考上的进士有数百个,状元就有好几十个,而现在那一块地也是当地很有名的高中。所以确实范仲淹的德行现在还在影响。『己有能,勿自私』,自然就能天下归心。而范仲淹这样的德行必然让他的后代子子孙孙得到庇荫。《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己有能,所以要勿自私。

【人所能。勿轻訾。】

当我们看到别人有能力而批评、而轻慢,就会造成团体不好的气氛,很有可能好事都被障碍了;而当这件事是众人之事,那我们罪过就很大,因为障碍了一群人。所以我们应该扩宽心量,随喜他的才华、他的能力,一同把好事办好。毕竟成事不易。这个年头做好事容不容易?我们更应该把这些好事极力促成。

【勿谄富。勿骄贫。】

所以有一颗仁慈之心就能够不去轻慢他人,当然也不会去谄媚别人。在一次各省的电讯招商会当中,刚好在上海举办,上海人怎么样?很有钱。那刚好上海人举办,其它省分来参加的人他们会区别,就是说有一些比较有钱的省分,吃的跟住的比较好;像一些比较偏远的,可能经济实力没那么雄厚的省分就吃差一点的。所以这就是『谄富』,没有以平等心去对待他人,也没有仁慈之心。当这一些被劣等招待的朋友了解到这些讯息,他们内心会不高兴,愤愤不平,怎么可以瞧不起我!所以这个时候广东人特别聪明,也很会做生意,马上把这一些情绪比较不好的人,安抚到他们安排好的旅馆去住,后来那一次招商会谁招到的生意最多?所以人不能太精明,还是要平等对待。所以勿谄富。

当人都是用金钱去与人相交往,这样的情谊稳不稳固?不稳固。你看企业常常在那里挖角,挖角来挖角去,用钱挖来的人,改天又怎么样?用钱挖过去。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用道义、用信义相交,这相当重要。我们看看古代这一些名臣将相决都不是用钱请来的。所以当初我们最早的革命是商汤对夏桀发动,那个时候商汤发现有一位很有贤德的人士,叫做伊尹,所以就拿着很多的黄金、很多昂贵的衣服就去请伊尹。伊尹神态自若,然后就说到:我岂是这些东西请得动的。这伊尹他不可能为这一些财物所动。那商汤也很有心,屡次去拜请,希望他能出来帮助他。后来伊尹被他的诚心感动,也了解到商汤确有救国之心。那时候商汤不是要打夏桀,是请伊尹来帮助夏桀,结果九次把伊尹介绍给夏桀,但是夏桀已经沈溺于女色之中,沈溺于这些酒池肉林,所以伊尹的话都没有听进去。

后来商汤不得已,因为已经闹得民不聊生了。所以商汤就对天立誓,是为了要为民伐罪,不得已才发动战事。也因为赢得民心很快就把夏桀打败。但是打败完后就把夏桀的这一些亲人、这些后代安顿在一个封地上。所以我们看古代这些仁君万不得已决不动杀戮。而且真正把夏桀赶走之后,绝对不会再伤害其它无辜的人。所以确实这一些贤德之人都是要用真诚去请。而伊尹的出来,诸位朋友,难道是为了商汤而已吗?而是什么?为了天下苍生。所以我们还是要以道义来待人,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绝对不是用钱去跟人家打好关系。所以勿谄富。

『勿骄贫』。对于贫穷的人我们也不能骄傲、不能轻视。所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人生都有起起伏伏,我们不能在别人困顿的时候还落井下石,那就没有顺道而行,那就会「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叛之」,人生可不要搞到这般下场,才来后悔莫及。这是「勿骄贫」。不只勿骄贫,我们还要主动协助、主动帮忙。

【勿厌故。勿喜新。】

这就是所谓「喜新厌旧」,当我们看到喜新厌旧的人,你的内心会怎么样?可能会摇摇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什么叫人心不古?这个古是什么?是不是古板?不是。这个古,古朴,非常老实,待人厚道,这是古代的人心。所以俗话说的「朋友还是老的好」,因为相处过程都有彼此的付出,还有对方给我们的恩义、情义,还有道义。所以我们讲到这里也会想到之前讲到的宋弘念旧。虽然有一个机会可以直接当汉光武帝的姐夫,一下子就变皇帝姐夫,这个机会是很特别,但是他是如如不动,还讲了两句话给皇帝听,哪两句话?我的坏习惯又来了,「贫贱之交不可忘」,你看『勿厌故,勿喜新』,「糟糠之妻不下堂」。诸位朋友,我们一起念一遍「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您假如多念这些句子,保证你身体很强壮,那个叫养天地浩然之气,真的不盖你的。

所以古代的人确确实实他的信义、他的道义看得比什么还重?比生命。纵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了,叫他违背道义,他也宁死不屈。所以像文天祥他已经被抓了,他还是从容就义。你看他在监狱里面写到「鼎镬甘如饴」,对于这些刑具他是完全不惧怕,只希望从容就义。所以因为有这种浩然之气,他的风范也影响了数百年的读书人,也影响到现在的我们。想起了文天祥,我们又要想起另外一句话,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所以在汉朝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荀巨伯,他去看望他一个生病的朋友。当时候的古人去探望朋友,是不是骑摩托车五分钟就到了?那可不是,都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过去。这一点我可以确定,大陆的山真的满多的。结果当他到的时候,正在照顾他的朋友,刚好他那个郡有盗贼侵入,对整个郡开始烧杀掳掠,所有的人都赶快逃命。结果因为他的朋友病重,动作不方便,就赶快跟他说:你赶快走,我已经没有能力走了,不要让他们伤害到你。结果荀巨伯就说:我假如走了,我就没有道义,所以我宁死也不可以走。结果盗贼一进来,荀巨伯就主动走出来对他们说:我朋友已经病重了,你不要再伤害他;假如你们要伤害就伤害我好了。那荀巨伯讲得非常的慷慨就义,结果这一些盗贼,因为前面的人统统都赶快逃跑了,居然有一个人不怕死在这里等着,而且又是为了什么?不让他们伤害他生病的朋友。这些盗贼了解以后也很感动,这些头目就说:我们这些人都是无义之人,怎么可以来抢这个有道义的地方?所以全部盗贼都撤走了。

所以一个人的道义,一个人的真心,就可以唤醒他人的这一些道义之心。荀巨伯一个人的道义挽救了很多人的劫难、生命。历史上这样的好戏很多,最近有没有上演?最近这几十年有没有上演?应该有!比例怎么样?比较少。这也不能怪我们,因为「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因为圣贤教诲已经断了两到三代。所以我们看看古代人是可以念念为别人,现在的人头一个念头都是什么?比较为自己。所以愈为自己,人生的路愈狭窄。因为失道者寡助,而得道者必多助,反而当你的孩子从小有一个仁慈之心,他的路会愈走愈广。所以对于朋友、对于妻子我们都应该「勿厌故,勿喜新」。

我记得在好多年前,我跟我一个初中的朋友借钱,跟他借了几万块钱。当他把钱领给我,然后就走了。那我就跟他说:你为什么没有问问看我要干什么?他说:认识这么久了,有什么好问的。所以这也流露出老朋友对我们的性格,对我们做人的一个本质,他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所以不用说太多,可以心心相知相印。

那其实一个人如何「勿厌故,勿喜新」?如何从根本解决一个人喜新厌旧的习性?因为喜新厌旧就是不念旧,忘本,是吧?那怎么从根本解决?我们这几天的课程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请教诸位朋友,为什么离婚率这么高?为什么?你不知道上课到后面考试都很多吗?不能怪诸位,这要长期熏习。

记不记得我们之前上课的时候提到,假如有一个女士,她刚好有一位男士在追求,追求了她三年,三年如一日,几乎是有求必应。晚上这位女士肚子饿了,打通电话给他,他会二话不说,马上买一个芝麻糊,还是杏仁糊,赶快送到她的家门口给她喝,喝完之后还会问她:够不够?我再去买。然后平常一放假,就赶快探听哪个饭店菜特别好吃,都赶快去订位子请她去吃。礼拜天早上,平常都睡到八、九点,跟她交往都五、六点就起来陪她爬山。但是也从来没陪过父母爬过山,也从来没请过父母去吃过饭。这个当局者迷:对我这么好。三年之后跟她求婚。刚好这个女士祖宗有德,所以她的一个长辈刚好是这一个男生的邻居,因为了解到他对父母不孝敬,赶快跟这个女士讲:他对父母不敬,你自己要考虑考虑。

诸位朋友,要不要嫁?你们怎么这么理智?不过,听说太理智的女生都嫁不出去。所以我们从这里要了解到一个重点,当一个人他没有孝,他会忘本,他会没有情义、没有道义、没有恩义。因为父母是对他最大恩德的人,他都生不起这样的态度,那他为什么对这个女生这么好?所以人要冷静一点。当他的人生价值观好的没有长,会长什么?你说好的没长,坏的也没长,有这档子事吗?学如逆水行舟,不是进铁定退。所以当这个情义、恩义没有建立起来,就会形成另外一个人生态度,叫利害。

诸位朋友,有没有找到答案,为什么现在人与人相交往都觉得关系很不稳定?很不牢靠?因为现在人跟人关系建立在哪?利害多,常常都交往了很多年了,都感觉不到这一分很深的情谊。所以现在很多人谈恋爱,谈了好多年都不敢结婚,有没有?总觉得好像不怎么踏实,我们女性又很强调第六感。所以有了利害,他做事的标准就依这个。所以当看到对方年轻貌美,又在某某小学当老师,所以工作又稳定,有利可图,必然全力以赴。等追到了,结了婚,三年以后,你也帮他生了一个儿子,长的也白白胖胖的。但是因为生了孩子以后很辛劳,要照顾孩子,日也照顾,晚也照顾,所以长了几条皱纹,没有像以前这么年轻貌美。突然他在外面又看到一个更年轻貌美的,这个时候从利变什么?利害的人只要能得到他要的,他都会不择手段。所以这个时候从利变什么?害。害要怎么办?怎么这个男生讲这么大声?除掉!你们说的,我可不干。

所以你看,没有道义就会做出很薄情的事情,所以这个动作一做,悲剧就出来了,离婚率上升。离婚率一上升,孩子又缺乏稳定的家庭照顾,所以犯罪率就开始了。所以整个社会结构是牵一发动全身。每一对夫妻就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夫妻关系只要不稳固,整个社会必然动乱。所以现在犯罪率也愈来愈高。所以要让人不薄情,不厌故,不喜新,根源要从哪里教起?对!所以「往者已矣,来者可追」,面对我们现在的小孩一定要教。面对大人?要教,但是教的方法不一样,小孩还可以用说的,大人要怎么样?要用做的,要用德行来感化他。他应该慢慢的也懂得迷途知返。

所以「勿厌故,勿喜新」。当一个人很厚道,他不只会对人念恩念情,甚至于对物也会很有感情。比方说这个衣服是他母亲亲手帮他织的,因为他对父母有情义,所以看到这衣服一定会非常爱惜,很可能一件衣服穿多少年?几十年。当他能够体谅别人的辛劳,所有亲人买给他的东西,他绝对不会糟蹋。因为他这一分孝、这一分恭敬已经成了他的存心。所以对事对物的恭敬,必然是建立在对人的恭敬之上。所以从根本来讲,还是要教孩子懂得珍惜情义、珍惜恩义。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所以我们这种仁慈之心是处处都在体现,绝对不是挂在口上说:我对人很好,我很有仁慈之心。但是可能他人跟我们相处都会觉得很难受,这个时候我们要好好反省反省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我会这样体会?我是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同学跟同学之间都会写一本纪念册,我们就每一个同学发一张,那个时候也还满有平等心的,每个同学都发一张。结果收回来,有很高的比例都写到我「太热心」,热心就好了,还前面加一个「太」。所以你看你很好心有可能给别人压力。所以『人不闲,勿事搅』,纵使你要把很多好的东西给他,也要看看他现在方不方便、有没有空?所以这个进退的分寸我们要敏锐一点。

所以当我们打电话给朋友,绝对不能霹雳啪啦就一直讲,一定要先问一句:请问你现在方便说话吗?当对方听到我们这样的言语,他的内心也会觉得很舒服,而且他真有事,他也会很自然的告诉你:我现在刚好有事,那不然你什么时候再打过来。所以礼貌处处体现在生活之中,是人与人之间很优美的距离,有礼就不容易发生尴尬、发生摩擦。除了打电话过去要先问之外,平常吃饭时间尽量怎么样?不要打。不然他刚好有胃病,你又铃,害他怪紧张的,这我们也要斟酌。不然他刚吃一半,你刚好又霹雳啪啦一直讲,他到底是要拒绝你还是要不吃饭?所以这也要处处替对方着想。除了三餐进食时间不要打之外,晚上太晚也不要打电话,不然很可能影响到一个家庭的睡眠、作息。

除了打电话之外,当我们要去跟别人商量事情,都要先观察一下他现在是不是在忙,等他不忙了,我们再怎么样?去找他,去跟他讨论。所以要善于观察。你看很多小孩子,他一想到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马上拉着大人的衣服在那里霹雳啪啦讲,有没有?或者妈妈正在炒菜,他想说什么就过来。这都是当下要机会教育。不只小孩要机会教育,大人需不需要?也需要。因为确实没有人提醒,我们都难免会失去这个敏感度。所以只要有朋友会互相提醒一下,我们就会提得起这种态度。当然我们提醒大人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怡吾色,柔吾声」,保持笑容。纵使是劝他不要抽烟,也要:先生,对不起,我有气喘。这样就不会有什么不好的情况。所以这《弟子规》可以活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当一个人情绪很不好的时候,他会想怎么样?静一下。这个时候你就不要过去跟他罗哩八嗦的,所以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常常都有一句台词叫什么?「你给我出去,让我一个人静一静」。所以我们要会察言观色。

但是假如我们的亲人刚好情绪到了谷底,甚至于还有可能想要了结生命,这时候我们也不能不闻不问,对不对?所以有时候很多人做出不可挽回的事,都只是一个念头没转过来,所以我们也不得不防。比方说,当你的兄弟姐妹情绪到了谷底,这个时候你就端一杯热茶,端好,然后走进他的房间,脸不要看他,然后就轻轻的走,把这一杯热茶放在他的桌上,然后又缓缓的退出房间去,「进必趋,退必迟」。让他感觉到还有人在关心他。所以他这一口气真的撑不住的时候,他会去找谁?一定会去找你好好宣泄一下。因为人只要感受到有人在关怀他,他就不会走上绝路。所以纵使是再亲的亲人,进退之间,我们也要站在对方的感受设想,这样就可以相处得很融洽。这叫「人不安,勿话扰」。我们接着看下一句经文: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这个仁慈之心还要落实在言谈之中。诸位朋友,上到目前为止,《弟子规》里面谈到言语的经文多不多?很多。所以说话要不要学?要。「言语」在孔门四科的教诲是仅次于排在「德行」之后,所以从小孩子讲话的分寸,我们也要多加调教。「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其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我们有短有私,希不希望别人到处宣扬?不希望。所以我们不希望别人如此,我们也不应该这么做。

之前经文也提到「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所以纵使见到别人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应该拿来反省自己。之前也有提到,有一位朋友说他实在没有办法都会看到别人的过失,结果他的师长教他一个方法很好用,诸位朋友,你用上了没有?看到太太不好,就想到都是我不好,因为我做得不够好,没让她感动得痛哭流涕;看到儿子不好,就是我教得不够认真;那看到社会很乱,就是我不好,没有捡垃圾给他看,没有扶着老人给他看。所以处处见人的恶都当作是自己的恶、自己的本分,他就会努力好好去做修身的工作。相信他只要能够转到这样的态度上,绝对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以我们中心的老师,还特别写了一篇文章叫《捡垃圾》,这个捡垃圾的故事可多!所以不要小看捡垃圾这个动作。我们中心老师有一次到长城(去攀爬长城),走在路上,我们很自然就开始一路捡。突然有一个外国人对着我们把这个捡得动作拍起来。为什么他们要拍?难得!那个时候我也没穿这么帅。难得,在中国人的地方看到捡垃圾。

所以有一次我跟一位李老师,还有后面另外两位老师,四个人走在一条走道上,我跟李老师就开始一路捡垃圾。捡的这个过程,迎面面来很多初中生,他们都是边吃边丢。结果后来看到我们在捡,他们就愣住了。当我们走过以后,其中有一位初中生就说:少见,难得。结果因为后面还有两位老师,这老师也很有教育敏感度,马上就跟他说:既然少见,既然难得,那你们都一起来捡,那不就不少见、不难得了吗?这个初中生说:有道理。结果他就弯下身来捡起了一个垃圾。所以我们要「行为世范」,唤醒大家的这一分善心,这一分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

所以见人的恶不要放在心上,要念念想着如何当好榜样去影响他们;更不可以把人家的过失到处宣扬,这样很不好。所以别人错也是对的,自己对也是错的。听得脑子都糊涂了,再说一遍:别人错,我们也把它当对的,我们对要当错的。我们来猜猜谜语什么意思?其实这个有很深的含义。别人错为什么对?当然对,他就是没有读《弟子规》,所以才会做错事,「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别人演出了社会的需要给我们看,我们要赶快尽心尽力去帮助、去当榜样。为什么我们对也是错的?你常常在那边说:我对,你错。在制造什么?对立,制造高下。所以有没有发现很多那个常常都说:我对,你是错的;常常会说你错了。这样的人人缘怎么样?所以自己对也是错!因为都是以自己的对怎么样?理直气壮压人,不对;应该理直气和,以和为贵,这样才正确。当人能够心气和平,就能够去感染别人,他也会觉得跟着你一起相处、一起学习,感觉很好。所以「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说实在的,我们光找自己的缺点就已经够我们忙的,有没有?因为找出来的缺点还没有改过,突然又发现新的又产生了,所以「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一节课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5
文章点评
2021-10-21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很多名人都推崇《弟子规》,是优良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现在人特别需要注重和学习的!《弟子规》其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 <详情>
2021-10-21
细讲弟子规 第四十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讲到【能亲仁。无限好。】这个“亲”是时时刻刻,最重要要记住圣贤的教诲,不可以松懈。只要常常拿这“君亲师”起来观照自己有没有做到,相信:【德日进。过日少。】相信人与人一定往愈来愈圆满的一个境界去发展。上一次也提.. <详情>
2021-10-19
细讲弟子规 第三十九集
我们接着看「亲仁」。亲近仁德之人,之前也有讲过这个「仁」是会意字,二人,哪两个人?能够想到自己就能想到他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一种态度;再讲白一点,处处能替人设想。我们在判断一个仁德之人.. <详情>
2021-10-17
细讲弟子规 第三十八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昨天的课程,我们提到:【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我们昨天也提到有缘才会相会,能够共聚在一个屋檐下一起工作都是难得的缘分,所以我们应该对于这些员工、这些仆人都能.. <详情>
2021-10-16
细讲弟子规 第三十七集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看下一句经文:【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道人善,即是善』。当大家听到很多善人的行持,善人的风范,每个人心中都会生起这种效法之心,是绝对会这样,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在这几天当中,一定有人已.. <详情>

文章 42

获赞 14403

访问量 1997069

相关章节

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很多名人都推崇《弟子规》,是优良传统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现在人特别需要注重和学习的!《弟子规》其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