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要紧之嘱,在于保身。汝之一身,关系全家。汝父已往外国去,汝家内尚有母亲,二弟、小妹皆依靠汝。汝若不知慎重守身,则全家危殆矣。论汝性格,亦断不至淫荡。然于夫妇之际,亦当有节,不可任意贪快乐。于《寿康宝鉴》之忌讳,当详审记忆,亦令师昭详阅,庶可齐眉偕老,同得寿康。
彼世之青年孀居,与娶未久而妻亡者,十有八、九,皆由不自慎重以送命耳,岂一一皆属生来本命如是耶?罗济同与某商人,及某商之子,使彼详阅《寿康宝鉴》,已熟知忌讳,岂有即死之事乎?光是以悯彼无知,特辑此书(已印五万本)。恐汝以为我必不至犯邪淫,何必看此?则便成大错。同治皇帝亦因病未复原,而行房事以死,此事实为守身淑世之要道。古者皇帝尚令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即街道村巷),而报告之。今则父母亦不与儿女说,待其犯忌讳而死,则只知叫号,岂不大可哀哉!
我与汝父有深交,汝母与汝夫妇又皈依,直将汝夫妇作儿女看,故有此络索也。其余善知识,断断不言此事。不知汝以光言为是与否也?余则有经典在,固不须光说也。
——《复师康居士书》
如来说法,悉顺人情,不强人以所难。如受优婆塞戒者,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受之,悉随人意。即如淫戒,出家则须全断,在家则唯制邪淫。以男女居室,大伦所关,故不为制。然既受佛戒,必须节欲。若不为宗祀,唯图快乐,虽不犯戒,亦有大过,不过比邪淫为轻减耳。
菩萨处俗既有妻室,虽无欲念,亦当俯顺人情,时行夫妇之事。以凡夫不能无情,若欲绝不与相亲,则或出怨恨,致起毁谤佛法之衅。不但不能增长善根,或致造谤业,堕落恶道。以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乃曲顺人情,巧设方便之大慈悲也。但当节欲,不必绝欲,一季一亲,庶不致妻有怨望之苦,于汝修持亦无碍,且可以诱令修持净业。当云:“若不修行净业,即永与绝交。”彼自会勉而行之。至于生子与否,固不须论。以汝兄弟子甚多,岂必自己有子,方为不绝先祖之嗣哉?
良以夫妇相处,殆有夙缘。不能使其种善根,忍令致彼堕恶道乎?《诗》云:“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孔子曰:“父母其顺矣乎!”汝一意修行,断绝欲事,彼或长时怨望,或致抑郁而死。汝果上品上生,固无大碍。否则于亲有拂意之咎,于妻成怨对之人,亦属大累,较稍开欲事之累,深之多多矣。
光为僧人,断不劝人造业。人既以身从汝,当尽夫妇之道。此实修行要义,伦常至情。祈发菩提之心,摄彼不知欲为苦本者,同生无欲之极乐世界,庶可不负夙生有缘,今为夫妇矣。
——《复周群铮居士书》
观汝书,知汝之罪,上通于天。然此罪之源,乃由汝父母于小时一味骄惯,不加教训,待其恶性已成,方自悔恨。于子无益,于己有损。此世间一切人之通病。今为汝发明者,冀汝生贤善之儿女也。幸汝宿世尚有善根,中途知悔。倘至死不改,则地狱欲出,恐难梦见矣。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以汝极不孝、极淫荡之人,一念至诚称念,即得所作如意。彼谤佛法,欲灭佛法者,直是陷天下后世之人于苦海之中,彼尚嚣嚣自得而夸其功,思之不禁为此等人怜悯耳。
汝于十四、五岁,已自戕其元气。十年来淫欲无度,其精神之伤,何可胜言?况又有两个少妇,若不知节欲,不但不能生儿女,或致短命而死。从此以后,凡见人之妇女,作母姊妹女想。见己之二妇,作道友想。日常念观音,夜与二妇另寝。身体养得十分复元,偶行夫妇之事一次。二妇年各一次,则夫妇之情达,彼此均不受伤。决定所生儿女,庞厚聪明,心性贤善,无病长寿,可以光大汝之门庭,以为一乡人之模范。若以行房当做乐事,则乐事未久,大苦即来。精枯身死,无药可救矣。又以此义,与二妇说,大家同各守此禁戒,可得多好儿女。汝三人齐眉偕老,生享五福,没登九品。
今为汝取法名为“宗真”。宗,本也,主也,谓居心动念行事,必期真实不伪,至诚无伪,方可为世间善人,亦可为出世之资粮。李氏取法名为“宗贞”,何氏取法名为“宗洁”。女人以贞洁为德,况念佛求生西方,若不以贞洁为本,则身心污秽不净,何能往生净土?汝三人陪汝母念佛,劝汝母勿求人天福报,专求往生西方。若能助母之道,则是大孝。以此孝行,忏除从前不孝之罪,譬如从地而倒,亦复从地而起也。
——《复杨真居士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