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坚净信,从座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我今于此众中欲有所问,咨请世尊,愿垂听许。
佛言:善男子,随汝所问,便可说之。
坚净信菩萨言:如佛先说:若我去世,正法灭后,像法向尽,及入末世,如是之时,众生福薄,多诸衰恼,国土数乱,灾害频起,种种厄难,怖惧逼扰。我诸弟子,失其善念,唯长贪、瞋、嫉妒、我慢。设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间利养名称以之为主,不能专心修出要法。尔时,众生睹世灾乱,心常怯弱,忧畏己身及诸亲属,不得衣食充养躯命。以如此等众多障碍因缘故,于佛法中钝根少信,得道者极少;乃至渐渐于三乘中,信心成就者亦复甚鲜;所有修学世间禅定,发诸通业,自知宿命者,次转无有;如是于后入末法中经久,得道、获信、禅定、通业等一切全无。
我今为此未来恶世像法向尽,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请问如来,设何方便开示化导,令生信心,得除衰恼?以彼众生遭值恶时,多障碍故,退其善心;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中,数起疑惑,不能坚心专求善法。如是众生,可愍可救。世尊大慈,一切种智,愿兴方便而晓喻之,令离疑网,除诸障碍,信得增长,随于何乘,速获不退。
佛告坚净信言:善哉!善哉!快问斯事,深适我意。今此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曰地藏。汝应以此事而请问之,彼当为汝建立方便,开示演说,诚汝所愿。
时,坚净信菩萨复白佛言:如来世尊,无上大智,何意不说,乃欲令彼地藏菩萨而演说之?
佛告坚净信:汝莫生高下想。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萨婆若海,功德满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权巧现化,影应十方。虽复普游一切刹土,常起功业,而于五浊恶世,化益偏厚,亦依本愿力所熏习故,及因众生应受化业故也。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身相端严,威德殊胜,唯除如来,无能过者。又于此世界所有化业,唯除遍吉、观世音等诸大菩萨,皆不能及。以是菩萨本誓愿力,速满众生一切所求,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所谓巧说深法,能善开导初学发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以如是等因缘,于此世界,众生渴仰,受化得度,是故我今令彼说之。
尔时,坚净信菩萨既解佛意已,寻即劝请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哉!救世真士!善哉!大智开士!如我所问,恶世众生,以何方便而化导之,使离诸障,得坚固信?如来今者,为欲令汝说是方便,宜当知时,哀愍为说。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语坚净信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谛听,当为汝说。若佛灭后,恶世之中,诸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于世间、出世间因果法,未得决定信;不能修学无常想、苦想、无我想、不净想,成就现前;不能勤观四圣谛法,及十二因缘法;亦不勤观真如、实际、无生无灭等法。以不勤观如是法故,不能毕竟不作十恶根本过罪;于三宝功德种种境界,不能专信;于三乘中,皆无定向。如是等人,若有种种诸障碍事,增长忧虑,或疑或悔,于一切处,心不明了,多求多恼,众事牵缠,所作不定,思想扰乱,废修道业。有如是等障难事者,当用木轮相法,占察善恶宿世之业、现在苦乐吉凶等事缘合故有,缘尽则灭;业集随心,相现果起,不失不坏,相应不差。如是谛占善恶业报,晓喻自心,于所疑事,以取决了。
若佛弟子,但当学习如此相法,至心归依,所观之事,无不成者。不应弃舍如是之法,而返随逐世间卜筮种种占相吉凶等事,贪著乐习。若乐习者,深障圣道。
善男子,欲学木轮相者,先当刻木如小指许,使长短减于一寸正中,令其四面方平,自余向两头斜渐去之,仰手傍掷,令使易转,因是义故,说名为轮。又依此相,能破坏众生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其轮相者,有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轮相,能示宿世所作善恶业种差别,其轮有十;二者轮相,能示宿世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其轮有三;三者轮相,能示三世中受报差别,其轮有六。
若欲观宿世作善恶业差别者,当刻木为十轮,依此十轮,书记十善之名,一善主在一轮,于一面记;次以十恶书对十善,令使相当,亦各记在一面。言十善者,则为一切众善根本,能摄一切诸余善法。言十恶者,亦为一切众恶根本,能摄一切诸余恶法。
若欲占此轮相者,先当学至心总礼十方一切诸佛,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咨受正法;次应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受持读诵,如法修行,及为他说;次当学至心敬礼十方一切贤圣,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疾皆得亲近供养,发菩提心,至不退转;后应学至心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因即立愿,愿令十方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恶业重罪,离诸障碍,资生众具悉皆充足。如是礼已,随所有香华等,当修供养。修供养者,忆念一切佛法僧宝,体常遍满,无所不在。愿令以此香华,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诸佛刹土,施作佛事。
又念十方一切供具,无时不有。我今当以十方所有一切种种香华、璎珞、幢幡、宝盖、诸珍妙饰、种种音乐、灯明烛火、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乃至尽十方所有一切种种庄严供养之具,忆想遥拟,普共众生奉献供养。常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养者,我今随喜。若未修供养者,愿得开导,令修供养。又愿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刹土,于一一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种庄严供养之具,共一切众生等持奉献。供养一切诸佛法身、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塔、一切佛事,供养一切所有法藏及说法处,供养一切贤圣僧众。愿共一切众生,修行如是供养已,渐得成就六波罗蜜、四无量心,深知一切法本来寂静、无生无灭、一味平等、离念清净、毕竟圆满。
又应别复系心供养我地藏菩萨摩诃萨,次当称名,若默诵念,一心告言:南无地藏菩萨摩诃萨!如是称名,满足至千,经千念已,而作是言:地藏菩萨摩诃萨,大慈大悲,惟愿护念我及一切众生,速除诸障,增长净信,令今所观称实相应。作此语已,然后手执木轮,于净物上而傍掷之。如是欲自观法,若欲观他,皆亦如是应知。
占其轮相者,随所现业,悉应一一谛观思验,或纯具十善,或纯具十恶,或善恶交杂,或纯善不具,或纯恶不具,如是业因,种类不同,习气果报,各各别异,如佛世尊余处广说。应当忆念思惟观察所现业种,与今世果报所经苦乐吉凶等事,及烦恼业习得相当者,名为相应;若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虚谬也。
若占轮相,其善恶业俱不现者,此人已证无漏智心,专求出离,不复乐受世间果报;诸有漏业,展转微弱,更不增长,是故不现。又纯善不具、纯恶不具者,此二种人,善恶之业所有不现者,皆是微弱未能牵果,是故不现。
若当来世佛诸弟子,已占善恶果报得相应者,于五欲众具得称意时,勿当自纵以起放逸,即应思念:由我宿世如是善业故,今获此报。我今乃可转更进修,不应休止。若遭众厄种种衰恼不吉之事,绕乱忧怖、不称意时,应当甘受,无令疑悔,退修善业,即当思念:但由我宿世造如是恶业故,今获此报。我今应当悔彼恶业,专修对治及修余善,无得止住懈怠放逸,转更增集种种苦聚。是名占察初轮相法。
善男子,若欲占察过去往昔集业久近、所作强弱、大小差别者,当复刻木为三轮,以身、口、意各主一轮,书字记之。又于轮正中一面,书一画令粗长,使彻畔;次第二面,书一画令细短,使不至畔;次第三面,作一傍刻如画,令其粗深;次第四面,亦作傍刻,令使细浅。当知善业庄严,犹如画饰;恶业衰害,犹如损刻。其画长大者,显示积善来久,行业猛利,所作增上;其画细短者,显示积善来近,始习基钝,所作微薄。其刻粗深者,显示习恶来久,所作增上,余殃亦厚;其刻细浅者,显示退善来近,始习恶法,所作之业未至增上,或虽起重恶,已曾改悔,此谓小恶。
善男子,若占初轮相者,但知宿世所造之业善恶差别,而不能知积习久近、所作之业强弱大小,是故须占第二轮相。若占第二轮相者,当依初轮相中所现之业。若属身者,掷身轮相;若属口者,掷口轮相;若属意者,掷意轮相。不得以此三轮之相一掷通占。应当随业主念一一善恶,依所属轮,别掷占之。
复次,若占初轮相中,唯得身之善,于此第二轮相中得身恶者,谓无至心,不得相应,名虚谬也。又复不相应者,谓占初轮相中,得不杀业,及得偷盗业,意先主观不杀业,而于第二轮相中得身恶者,名不相应。复次,若观现在从生以来,不乐杀业,无造杀罪,但意主杀业,而于此第二轮相中得身大恶者,谓名不相应。自余口、意中业不相应义,亦如是应知。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不得即学禅定、智慧,应当先修忏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习恶心猛利故,于今现在必多造恶,毁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忏悔令其清净,而修禅定、智慧者,则多有障碍,不能克获,或失心错乱,或外邪所恼,或纳受邪法,增长恶见。是故当先修忏悔法。若戒根清净,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则离诸障。
善男子,欲修忏悔法者,当住静处,随力所能,庄严一室,内置佛事,及安经法,悬缯幡盖,求集香华,以修供养。澡浴身体,及洗衣服,勿令臭秽。于昼日分,在此室内,三时称名,一心敬礼过去七佛及五十三佛;次随十方面,一一总归,拟心遍礼一切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图庙塔、一切佛事;次复总礼十方三世所有诸佛。又当拟心遍礼十方一切法藏,次当拟心遍礼十方一切贤圣,然后更别称名礼我地藏菩萨摩诃萨。
如是礼已,应当说所作罪,一心仰告:惟愿十方诸大慈尊,证知护念,我今忏悔,不复更造。愿我及一切众生,速得除灭无量劫来,十恶四重、五逆颠倒、谤毁三宝、一阐提罪。复应思惟:如是罪性,但从虚妄颠倒心起,无有定实而可得者,本唯空寂。愿一切众生速达心本,永灭罪根。次应复发劝请之愿:愿令十方一切菩萨未成正觉者,愿速成正觉。若已成正觉者,愿常住在世,转正法轮,不入涅槃。次当复发随喜之愿:愿我及一切众生,毕竟永舍嫉妒之心,于三世中一切刹土,所有修学一切功德及成就者,悉皆随喜。次当复发回向之愿:愿我所修一切功德,资益一切诸众生等,同趣佛智,至涅槃城。
如是发回向愿已,复往余静室,端坐一心,若称诵、若默念我之名号。当减省睡眠,若惛盖多者,应于道场室中旋绕诵念。次至夜分时,若有灯烛光明事者,亦应三时恭敬供养悔过发愿。若不能办光明事者,应当直在余静室中一心诵念。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
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时遇恶因缘而造恶法,罪障轻微,其心猛利,意力强者,经七日后,即得清净,除诸障碍。如是众生等,业有厚薄,诸根利钝,差别无量,或经二七日后而得清净,或经三七日,乃至或经七七日后而得清净。若过去、现在俱有增上种种重罪者,或经百日而得清净,或经二百日,乃至或经千日而得清净。若极钝根,罪障最重者,但当能发勇猛之心,不顾惜身命想,常勤称念,昼夜旋绕,减省睡眠,礼忏发愿,乐修供养,不懈不废,乃至失命,要不休退,如是精进,于千日中必获清净。
善男子,若欲得知清净相者,始从修行过七日后,当应日日于晨朝旦,以第二轮相具安手中,频三掷之,若身、口、意皆纯善者,名得清净。
如是未来诸众生等,能修行忏悔者,从先过去久远以来,于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功德,业有厚薄种种别异,是故彼等得清净时,相亦不同。或有众生,得三业纯善时,即更得诸余好相;或有众生得三业善相时,于一日一夜中,复见光明遍满其室,或闻殊特异好香气,身意快然;或作善梦,梦见佛身来为作证,手摩其头,叹言:善哉!汝今清净,我来证汝。或梦见菩萨身来为作证;或梦见佛形像放光而为作证。
若人未得三业善相,但先见闻如此诸事者,则为虚妄诳惑诈伪,非善相也。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摄心猛利者,我于尔时,随所应度而为现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隐,离诸疑怖;或示神通种种变化,或复令彼自忆宿命所经之事所作善恶,或复随其所乐为说种种深要之法,彼人即时于所向乘得决定信,或渐证获沙门道果。
复次,彼诸众生,若虽未能见我化身转变说法,但当学至心,使身、口、意得清净相已,我亦护念,令彼众生速得消灭种种障碍,天魔波旬不来破坏;乃至九十五种外道邪师、一切鬼神,亦不来乱;所有五盖,展转轻微,堪能修习诸禅、智慧。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困苦、忧恼逼迫者,亦应恭敬礼拜供养,悔所作恶,恒常发愿,于一切时、一切处勤心称诵我之名号,令其至诚,亦当速脱种种衰恼,舍此命已,生于善处。
复次,未来之时,若在家、若出家诸众生等,欲求受清净妙戒,而先已作增上重罪不得受者,亦当如上修忏悔法,令其至心,得身、口、意善相已,即应可受。
若彼众生,欲习摩诃衍道,求受菩萨根本重戒,及愿总受在家、出家一切禁戒,所谓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化众生戒,而不能得善好戒师、广解菩萨法藏先修行者,应当至心于道场内,恭敬供养,仰告十方诸佛菩萨,请为师证,一心立愿,称辩戒相,先说十根本重戒,次当总举三种戒聚,自誓而受,此亦得戒。
复次,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出家,及已出家,若不能得善好戒师及清净僧众,其心疑惑,不得如法受于禁戒者,但能学发无上道心,亦令身、口、意得清净已。其未出家者,应当剃发,被服法衣,如上立愿,自誓而受菩萨律仪三种戒聚,则名具获波罗提木叉出家之戒,名为比丘、比丘尼,即应推求声闻律藏,及菩萨所习摩德勒伽藏,受持读诵,观察修行。
若虽出家,而其年未满二十者,应当先誓愿受十根本戒,及受沙弥、沙弥尼所有别戒。既受戒已,亦名沙弥、沙弥尼,即应亲近供养给侍先旧出家学大乘心具受戒者,求为依止之师,请问教戒,修行威仪,如沙弥、沙弥尼法。若不能值如是之人,唯当亲近菩萨所修摩德勒伽藏,读诵思惟,观察修行,应勤供养佛法僧宝。
若沙弥尼年已十八者,亦当自誓受毗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学比丘尼一切戒聚。其年若满二十时,乃可如上总受菩萨三种戒聚,然后得名比丘尼。若彼众生,虽学忏悔,不能至心,不获善相者,设作受想,不名得戒。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
善男子,若欲占察三世中受报差别者,当复刻木为六轮,于此六轮,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数,书字记之,一数主一面,各三面,令数次第不错不乱。当知如此诸数,皆从一数而起,以一为本。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著,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若未来世佛诸弟子,于三世中所受果报,欲决疑意者,应当三掷此第三轮相,占计合数,依数观之,以定善恶。如是所观三世果报善恶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种。何等为一百八十九种?
一者、求上乘得不退;
二者、所求果现当证;
三者、求中乘得不退;
四者、求下乘得不退;
五者、求神通得成就;
六者、修四梵得成就;
七者、修世禅得成就;
八者、所欲受得妙戒;
九者、所曾受得戒具;
十者、求上乘未住信;
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
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
十三者、所观人为善友;
十四者、随所闻是正法;
十五者、所观人为恶友;
十六者、随所闻非正教;
十七者、所观人有实德;
十八者、所观人无实德;
十九者、所观义不错谬;
二十者、所观义是错谬;
二十一者、有所诵不错谬;
二十二者、有所诵是错谬;
二十三者、所修行不错谬;
二十四者、所见闻是善相;
二十五者、有所证为真实;
二十六者、有所学是错谬;
二十七者、所见闻非善相;
二十八者、有所证非正法;
二十九者、有所获邪神持;
三十者、所能说邪智辩;
三十一者、所玄知非人力;
三十二者、应先习观智道;
三十三者、应先习禅定道;
三十四者、观所学无障碍;
三十五者、观所学是所宜;
三十六者、观所学非所宜;
三十七者、观所学是宿习;
三十八者、观所学非宿习;
三十九者、观所学善增长;
四十者、观所学方便少;
四十一者、观所学无进趣;
四十二者、所求果现未得;
四十三者、求出家当得去;
四十四者、求闻法得教示;
四十五者、求经卷得读诵;
四十六者、观所作是魔事;
四十七者、观所作事成就;
四十八者、观所作事不成;
四十九者、求大富财盈满;
五十者、求官位当得获;
五十一者、求寿命得延年;
五十二者、求世仙当得获;
五十三者、观学问多所达;
五十四者、观学问少所达;
五十五者、求师友得如意;
五十六者、求弟子得如意;
五十七者、求父母得如意;
五十八者、求男女得如意;
五十九者、求妻妾得如意;
六十者、求同伴得如意;
六十一者、观所虑得和合;
六十二者、所观人心怀恚;
六十三者、求无恨得欢喜;
六十四者、求和合得如意;
六十五者、所观人心欢喜;
六十六者、所思人得会见;
六十七者、所思人不复会;
六十八者、所请唤得来集;
六十九者、所憎恶得离之;
七十者、所爱敬得近之;
七十一者、观欲聚得和集;
七十二者、观欲聚不和集;
七十三者、所请唤不得来;
七十四者、所期人必当至;
七十五者、所期人住不来;
七十六者、所观人得安吉;
七十七者、所观人不安吉;
七十八者、所观人已无身;
七十九者、所望见得睹之;
八十者、所求觅得见之;
八十一者、求所闻得吉语;
八十二者、所求见不如意;
八十三者、观所疑即为实;
八十四者、观所疑为不实;
八十五者、所观人不和合;
八十六者、求佛事当得获;
八十七者、求供具当得获;
八十八者、求资生得如意;
八十九者、求资生少得获;
九十者、有所求皆当得;
九十一者、有所求皆不得;
九十二者、有所求少得获;
九十三者、有所求得如意;
九十四者、有所求速当得;
九十五者、有所求久当得;
九十六者、有所求而损失;
九十七者、有所求得吉利;
九十八者、有所求而受苦;
九十九者、观所失求当得;
一百者、观所失求不得;
一百一者、观所失自还得;
一百二者、求离厄得脱难;
一百三者、求离病得除愈;
一百四者、观所去无障难;
一百五者、观所去有障难;
一百六者、观所住得安止;
一百七者、观所住不得安;
一百八者、所向处得安快;
一百九者、所向处有厄难;
一百一十者、所向处为魔网;
一百一十一者、所向处难开化;
一百一十二者、所向处可开化;
一百一十三者、所向处自获利;
一百一十四者、所游路无恼害;
一百一十五者、所游路有恼害;
一百一十六者、君民恶饥馑起;
一百一十七者、君民恶多疾疫;
一百一十八者、君民好国丰乐;
一百一十九者、君无道国灾乱;
一百二十者、君修德灾乱灭;
一百二十一者、君行恶国将破;
一百二十二者、君修善国还立;
一百二十三者、观所避得度难;
一百二十四者、观所避不脱难;
一百二十五者、所住处众安隐;
一百二十六者、所住处有障难;
一百二十七者、所依聚众不安;
一百二十八者、闲静处无诸难;
一百二十九者、观怪异无损害;
一百三十者、观怪异有损害;
一百三十一者、观怪异精进安;
一百三十二者、观所梦无损害;
一百三十三者、观所梦有损害;
一百三十四者、观所梦精进安;
一百三十五者、观所梦为吉利;
一百三十六者、观障乱速得离;
一百三十七者、观障乱渐得离;
一百三十八者、观障乱不得离;
一百三十九者、观障乱一心除;
一百四十者、观所难速得脱;
一百四十一者、观所难久得脱;
一百四十二者、观所难受衰恼;
一百四十三者、观所难精进脱;
一百四十四者、观所难命当尽;
一百四十五者、观所患大不调;
一百四十六者、观所患非人恼;
一百四十七者、观所患合非人;
一百四十八者、观所患可疗治;
一百四十九者、观所患难疗治;
一百五十者、观所患精进差;
一百五十一者、观所患久长苦;
一百五十二者、观所患自当差;
一百五十三者、观所患向医堪能治;
一百五十四者、观所疗是对治;
一百五十五者、所服药当得力;
一百五十六者、观所患得除愈;
一百五十七者、所向医不能治;
一百五十八者、观所疗非对治;
一百五十九者、所服药不得力;
一百六十者、观所患命当尽;
一百六十一者、从地狱道中来;
一百六十二者、从畜生道中来;
一百六十三者、从饿鬼道中来;
一百六十四者、从阿修罗道中来;
一百六十五者、从人道中而来;
一百六十六者、从天道中而来;
一百六十七者、从在家中而来;
一百六十八者、从出家中而来;
一百六十九者、曾值佛供养来;
一百七十者、曾亲供养贤圣来;
一百七十一者、曾得闻深法来;
一百七十二者、舍身已入地狱;
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作畜生;
一百七十四者、舍身已作饿鬼;
一百七十五者、舍身已作阿修罗;
一百七十六者、舍身已生人道;
一百七十七者、舍身已为人王;
一百七十八者、舍身已生天道;
一百七十九者、舍身已为天王;
一百八十者、舍身已闻深法;
一百八十一者、舍身已得出家;
一百八十二者、舍身已值圣僧;
一百八十三者、舍身已生兜率天;
一百八十四者、舍身已生净佛国;
一百八十五者、舍身已寻见佛;
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
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已住中乘;
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获果证;
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住上乘。
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种善恶果报差别之相。如此占法,随心所观主念之事,若数合与意相当者,无有乖错;若其所掷所合之数,数与心所观主念之事不相当者,谓不至心,名为虚谬;其有三掷而皆无所见者,此人则名已得无所有也。
复次,善男子,若自发意,观于他人所受果报,事亦同尔。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来求请欲使占者,应当筹量观察自心,不贪世间,内意清净,然后乃可如上归敬修行供养,至心发愿而为占察。不应贪求世间名利,如行师道,以自妨乱。若内心不清净者,设令占察而不相当,但为虚谬耳!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一切所占,不获吉善,所求不得,种种忧虑、逼恼怖惧时,应当昼夜常勤诵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则吉,所求皆获,现离衰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