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吕岱和徐原是好友,吕岱见徐原为人耿直,便他将推荐为御史,望他成就功业。 然而,在吕岱犯错之时,性情忠厚的徐原总是不留面的指责他的过失。 有人觉得徐原忘恩负义,便到吕岱那里说坏话。 吕岱却没生气,只是感慨道:“这才是我尊重徐原的原因啊。” 徐原死后,吕岱更是悲伤的说:“我的好友,如今你离世,以后,我还能从哪里听到自己的过失呢?”
就像唐太宗与魏征,一个是平定天下的雄主和一个忧国忧民的名臣,两人各负才能,二人一起共事,亦存在矛盾。 魏征总是直言劝谏,一点不顾及帝王的尊严,常常将李世民骂的狗血淋头;而李世民一开始也不喜欢魏征的,可当他醒悟时,他才知道这样的大臣才是他需要的。 若没有魏征这样的大臣警醒自己,他又怎能知道自己的错误呢?若所有的大臣都只知道歌功颂德,或许,再英明的皇帝,也会迷失方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