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恭摘 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 王维军
李叔同在《黄天霸》中的扮相
1905年,李叔同的母亲王氏在上海城南草堂去世,在办完母亲的丧礼后,李叔同重拾心情,又踏上了他对希望和梦想的追求探索之路。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忧国忧民的知识精英们开始思考泱泱大国为什么被败于小国日本,日本为什么会富强?于是纷纷把视线转向日本,想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和救国救民的方法。
十九世纪末的日本,吸收了大量外国的新思想、新文化,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并与自身民族文化融合,培养现代化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极大束缚了中国人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和发展,进步的知识分子和革命者以强敌为师资,急欲从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中吸取营养,纷纷赴日留学,探索新知。
立志要以文艺唤醒沉睡国人的李叔同,和孙中山、黄兴、陈独秀、陈天华、邹容、秋瑾、鲁迅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一样,选择了留学日本,去寻求他理想中的救国救民之路、经邦济世之门。
临行前李叔同,写下了这首《金缕曲》,留别祖国和同学,洋溢着强烈的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西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在日本的六年时间,是李叔同艺术上广种博收的时期。1905年,李叔同为留日学生高天梅主编的启蒙杂志《醒狮》设计封面,并在刊物上发表了《图画修得法》、《水彩画法说略》,介绍图画之作用和水彩画的绘法,以输入新知。
1906年,李叔同又独立编辑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本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在日本印成后,寄回国内发行。这本杂志包括封面设计、插图、内容大都出自李叔同一人之手;书中编写了介绍音乐大师贝多芬的文章《乐圣比独芬传》,并用炭笔精心绘制了“乐圣比独芬像”,成为第一个向国人介绍贝多芬的中国人;
并引入日本、德国等音乐,洋为中用,为自己创作的《隋堤柳》、《我的国》和《春郊赛跑》三首词配了曲;在序言中,李叔同阐述了音乐可以发挥巨大社会功能的观点,体现了他的音乐启蒙教育思想和音乐观。1906年9月,李叔同考入当时代表亚洲美术最高水平的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撰科,初名李哀,又名李岸。当时,与李叔同同年报考西洋画预科的共有67人,合格30人,成为本科生的23人;报考西洋画撰科的共30人,成为本科生的只有5人,李叔同就是五人其中之一。
就学期间,李叔同师从日本著名油画家黑田清辉习西洋画,同时,又在校外从上真行勇学西洋音乐,专攻钢琴和作曲。并在戏剧表演上进行探索,得到日本新派戏剧家川上音二郎和藤泽浅二郎教导和帮助。由于他天才卓越,诗文卓然,李叔同很快融入日本文士名流,成为日本著名诗社《随鸥吟社》的活跃分子,其创作的《春风》、《前尘》、《凤兮》、《朝游不忍池》等诗,发表于《随鸥集》,深受大久保湘南的好评。
李叔同在文艺上的出类拔萃,引起日本媒体的关注,1906年10月4日日本《国民新闻》辟专栏《清国人志於洋画》,详细介绍这位学洋画的中国人李叔同,并在报上刊登其绘画作品和照片。
留学期间,李叔同被日本新派剧中的民主精神和新颖形式所吸引,1906年冬,李叔同携曾孝谷等留日学人在东京创办了新剧团体春柳社,开始并致力于话剧实践。
1907年初,日本的一些报刊报道了中国江苏等地因水灾造成严重饥荒,急需救济的消息,充满爱国激情的李叔同得悉此事后与春柳社成员集会商议,决定举办赈灾演艺会,募集善款,救济难民。2月,春柳社在新落成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礼堂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扮演茶花女玛格丽特,剧中布景策划和绘制都出自李叔同之手笔,这是春柳社的第一次演出,也是中国人演话剧第一次。
李叔同饰演话剧《茶花女》
继《茶花女》成功上演之后,六月,春柳社开丁未演艺大会,再次上演根据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共五幕,李叔同在剧中出演爱美柳夫人,并担纲布景设计和创作主任。李叔同的话剧实践,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开创中国话剧之先河者。
日本戏剧评论家松居松翁在《对于中国剧的怀疑》一文中说:“中国的演员,使我最佩服的李叔同君!他在日本时,虽仅仅是一位留学生,但他所组织的春柳社剧团,在乐座上演椿姬一剧,实在是非常好,不,与其说这个剧团好,不如说这位饰茶花女的李君演得非常好”。洪琛在他的《从中国的新戏谈到话剧》一文中,称李叔同的春柳社是中国“戏剧革命”的先锋队,是我国现代剧的开山鼻祖。
1911年3月29日,李叔同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在东京美术学校六年的本科学习。《东京美术学校校友会月报》1910年卷中有“精勤者”一栏,上面记载道:“前学年中,精勤学业者,由本校授予精勤证书”,当时获得该证书的留学生中,只有李叔同一人。如今的东京艺术大学中,仍保存着李叔同的毕业成绩单,明确记录着李叔同是当时同学中成绩最优秀的一位。
李叔同东京艺术大学毕业照
学成归国后的李叔同,来到了上海,恰逢同盟会在上海创办《太平洋报》,作为南社社员交流思想的主要园地,李叔同应聘在《太平洋报》担任该报文艺栏目主笔、广告部主任及《太平洋画报》主编。
其时,李叔同在艺术领域又有诸多创新。其一,在文艺栏目上开辟“西洋画法”专栏,连载木炭画、石膏写生教授法,率先在国内推广西洋绘画思想,宣扬西洋画教育。
曾任国立艺术学院院长的著名画家吕凤子这样评论:“严格的来说,中国传统绘画改良运动的首倡者,应推李叔同为第一人。李先生应是民国以来第一位把西洋绘画思想引介于我国,进而启发了我国传统绘画需要的改良思潮,而后的刘海粟、徐悲鸿等在实质上都是接受了李先生的影响”;其二,以崭新的漫画表现手法开创报纸广告艺术化的新局面。在《太平洋报》上发表李叔同以漫画艺术形式创作的广告画,开创中国报纸广告形式新风气,打破了当时商业广告形式单一的旧局面。
1912年李叔同加入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后,又与南社社员柳亚子、胡朴安等创办《文美会》,会员有陈师曾、黄宾虹、费公直、余天遂等四十多人,开创文学和美术艺术研究活动,主编《文美杂志》。1913年在杭州加入我国最早的著名印学社团西泠印社,成为早期社员之一,研究金石印学及书画。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李叔同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一扫以往诗词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沉重的压抑和伤愁,以磅礴的气势,激昂和壮烈的文字,创作了《满江红·民国肇造志感》,在1912年《南社丛刊》第五集上发表。歌颂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伟大功绩和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其豪气冲天的词句,洋溢着作者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激情的如虹气势:“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华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欢迎转载 自利利他
点击 :“阅读原文”可请弘一大师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