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网友Saladin撰写 (部分文字有剧透) 和奉俊昊十年前的《汉江怪物》相比,《玉子》的话题显然更具争议性,观影体验和评论也是呈现出两极化的表现。除了导演叙事手法和故事节奏上的讨论外,更多的观众将焦点放在了话题本身上:作为猪的玉子,或者玉子代表的猪,到底应不应该杀了吃呢? 图片来源:Netflix Asia 很明显这个话题在我们村儿并不太受待见,作为养猪大户和食肉大户的同胞们,对于“吃猪肉”这种事情有着本能上的亲切感,于是电影里那只河马一样的生物被反派女神定义为“变异猪”的时候,相当一部分观众的内心是纠结的…以至于和IMDb相比,豆瓣对此片的评分低出1个点。豆瓣被赞第二多的短评如下:少儿电影,所以是劝我吃素吗?可是我是植物保护主义诶… 《玉子》在IMDB上的评分 那么我们回到开篇时的那一段话,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真的思考并关心过动物的生存状态吗,猫狗或许有,那些每天被食用或者被使用的动物呢?这个问题变得棘手起来,因为距离现实生活太近,当话题触及到我们的舒适区时,试图给出客观的答案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键盘侠和网宅们可以轻松地在键盘上飞奔出千里之外蒜皮小事的深刻评论,义愤怒怼海山之外的大国首脑,专业分析明星名人的情感动向,因为这些说到底都是“关我屁事”,嘴炮放一放又不会饿死。而吃猪肉就不一样了,这涉及到了我们自己的日常饮食以及“舒适安逸的生活”,当一日三餐前我们会想“会不会我把谁的家人吃掉了啊”的时候,内心的抵触会将非理性的情绪转化成看似理性的逻辑,于是不少人的内心会得出“关你屁事”的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中心论点开始发挥,怀揣着“爱国主义”、“反对列强”、“抵抗意识入侵”、“坚守中华传统”、“弘扬国粹非遗”等等各种无可反驳的遮天情怀,毅然决然地站起来炮轰一切。 这样的逻辑还会产生很多看起来匪夷所思的其它行为,其中之一就是选择性失明。我们一边说要保护野生动物一边拖家带口地走向海洋馆里看野生鲸豚的表演,一边说大象好可爱一边用钩子刺进大象的耳朵骑到象背上,一边说要保护只剩下几百只的白海豚一边用填海工程把他们赶尽杀绝,一边吃着猪肉一边给小孩子打开电视放《小猪佩吉》。 还记得一个朋友准备带着小朋友组团去南方某大型野生动物园看动物表演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知道动物表演是虐待体罚的训练之后还是要去,她很坦然地告诉我因为孩子喜欢动物啊。这样的“动物爱好者”把中国变成了日本太地町海豚湾最大的客户,而每年为了捕捉适于表演的幼崽,导致上千头宽吻海豚丧命于太地町。当你问他们有没有看过纪录片《海豚湾》的时候,一颗颗纯洁柔弱善良无暇的内心又闪现了光辉:“天哪听说那片子太残忍了我不忍心看!你怎么可以给我推荐这么恐怖的片子?!” 一些网络写手和起哄专业户常常跳出来讽刺抨击动物保护,扣上“伪善”,“圣母”,“玻璃心”,“站在道德高地向别人头顶撒尿”等等高耸入云的帽子。可是动物保护人士并不是真正的伪善者。真正的伪善者是那些对真相视而不见,甚至恐惧敌视真相的人。因为这些事实揭开了“舒适安逸的生活”中最后一层面纱,让他们不能继续假装天真无知地享乐。 纪录片《地球公民》开场白: 真相为人们所接受的三个阶段-- 1.嘲笑,2.强烈的反对,3.接受 因此,如果你看了这部影片以后觉得不适,那是很正常的,因为你还没有接触到这个世界的全部真相。是的,这部可以多少看作魔幻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其中的魔幻部分只是将工业化养殖场中的猪替换成了“变异猪”,其余的部分,都是现实的,现实到你走进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养殖场和屠宰场都可以体验到全套服务:活畜肉类取样器,限位栏,屠宰通道,电击枪,高压气钉。德国纪录片《我们每日的面包》就以严谨的态度向我们完整地介绍过工业化的集约型农业到底是什么样子。 至于猪是不是要成为“变异猪”才有感知环境的智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早就有相关的报道说普通猪的智商也能达到狗和黑猩猩的层次,条件允许时牠们也爱干净,小猪喜欢扎堆玩耍,会开心也会伤心,会害怕也会勇敢,无需“变异”。此外,缉毒猪和搜救猪的新闻也早就有过了,无需多言。说实话,全场让我泪目地方的并不是玉子和小女孩的任何情节,而是围栏里的猪夫妇忍痛顶开电网把孩子推出屠宰区的一刻。 那么,对于拥有相对较高智慧的生物我们要怎么对待?我们需要改变我们自己的饮食习惯吗?现在讨论这些问题还为时尚早,也没有人能为你解答。在自愿了解事实真相之前,任何外在说教都没有意义,况且个人选择的自由意志,外人说了并不算什么。我们第一步要做的,仅仅是正视自己。 所以,我们再次回到开头,然后自问:“我是否是这样的人,一个只在乎自己能否过上安逸生活的人?认知和思考都是多余的?是否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不关心食物从哪里来,也不关心我们到哪里去?” 如果是,那么我也只能缄默不语。 附 录 《玉子》官方预告
1
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