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大宝法王:观念不正确或不具备正见,最后容易走火入魔!

噶玛巴教言


所谓的”智慧”,是一种取舍,是在善恶、好坏、对错之间的一种选择,而我们要让智慧开展的先决条件,就是先培养好正确的正见、观念。

佛教当中重要的基础观念,就是指无我、空性。换句话说,我们要能够在生活当中,面对各种人事物时,懂得以”无我”和”空性”的见解来面对。


”无我”分为”人无我”及”法无我”,而”空性”可以属于”法无我”。总之虽在名称上有所差别,但是”无我”与”空性”两者的核心观念是一致的。

”无我”是佛教教义常提及的名词,但大部分人听到”无我”时,常会误解成是”没有我”、”没有自己”,在谈及”无我”时,我们不应停留于文字层面的理解,而是进一步去寻思佛陀讲解”无我”的深意。

”我”只是假名安立,若你实际去寻找什么是”我”,会发现并没有一个”我”存在;你所认为的”我”,不论是从小就觉得有一种”我”的感觉——”俱生我”,


或是后天透过教育、学习,增长而得的一种”我”的想法——”遍计我”,都并未真实存在,仅是名词的安立。因此,根本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我和他实有存在。

我们常将”我”误认为是”独立自主”和他人毫不相关的个体,但实相并非如此,真实状态是:万物都是相互依存、息息相关的,



例如我们身体任何一细胞、任一部位,都依赖于其他因缘而得,像是由父母而得到血肉之躯,每天的衣食、氧气也仰赖他人等等。

因此,并未有我们所认为的”独立自主的我”真实存在,我们都是其他生命的一部份,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佛教当中对于”有我”、”无我”的观察,并不是”宇宙有没有起点和终点”这类脱离生活的大哉问,佛教之所以探讨”我”的有无,是因为它是牵动我们苦乐的关键,对于我们的生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解释”无我”的时候,首先要有这种认知。

举例而言,佛陀住世时,许多学者会来拜见并向他请益,有时会提出一些诸如“宇宙有无终始?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等大哉问,佛陀有一次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佛陀并未直接回答,反而是以引发思考的问题作为回答:“如果有一天你身处森林中,误中了猎人的毒箭,你受伤后,会去分析这支毒箭来自东、西、南、北哪一方吗?


或去研究毒箭的尺寸、材质吗?还是你会尽速察看伤势、急救或就医?”佛陀的意思是,这不是做研究的时候。

”无我”课题也是这样,如果你把”无我”当成哲学命题,可以延伸出极多的论述,但不论思维再多,若无法藉此让生活变好,那再多的观念对你而言,也是无实义。我们要如何在生活中体悟到无我的本质呢?



要了解到,”无我”并不是字面上”没有我”这样狭隘的观念,而是要我们去超脱平常习惯的、误以为”独立自主”那个偏私而局限的”小我”,而去体认与万物相互依存、因缘遍及一切宇宙的”大我”。

这样与”万物相互依存”的无我观,不应只局限于字义讨论,而是要在生活当中去体会和实践,如此才能对生活产生实义。


尤其现今科技发达、信息传播便捷,你会发现世界上人与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且彼此的相互影响也日益显著。

不论是国家之间、社会之间或人与人之间,这种紧密相关的关连性更加清晰,这时候”无我”的观念能够帮助我们更看清这样的紧密性,


深切体会到:他人的苦乐即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而自己经历的苦乐也是他人生命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就是”无我”的价值所在。

”无我”的观念、正见非常重要,要有智慧,就需要有无我、空性的正见。因此以上的讨论非常重要。


尤其现在学佛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自称佛弟子,但会发现很多人在一开始的闻思学习时,观念不正确或不具备正见,整个修持就会变得怪怪的,最后容易走火入魔。

文章点评
2023-06-22
大宝法王:喜欢与否,还是一念心!
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一个东西,很多时候它都是因为自己的一种不理性的贪欲而造成的,而重点都在于我们这一念心。由于我们的心的贪欲,而让我们的心迷糊了、模糊了.. <详情>
2023-06-22
大宝法王:面对烦恼,解决内心的冲突!
既然一个人在此多变的世界中出生,所以不论你是谁,你同样的得面对各种不同的挑战,我当然也不例外。事实上,就我年龄来说,我已经面对太多的各种挑战和困难,但.. <详情>
2023-06-22
大宝法王:观修悲心时,应从简单的众生痛苦着手!
有些朋友对我说:“当我观修悲心时,怎么觉得自己变得更痛苦?勇气没怎么增加,反而是痛苦变得更多,因此,后来就不太敢再观修悲心了。”当然每个人观修悲心的方.. <详情>
2023-06-22
大宝法王:随时保持正知正念,别让贪和嗔进入心中!
如果你是一个有正念的人,你会观察到:原来烦恼的生起,是有次第的。我们所造的每一种恶业,从一个念头开始,到发展成整个行为,都是有步骤的。对有觉性观察自心.. <详情>
2023-06-16
大宝法王:正确的对治烦恼!
正确的对治烦恼,降伏自心,必须从根本上着手。而这个根本指的是发掘出我们自心中的一种喜悦,而这个喜悦可以说就是一种感动。一个心怀喜悦,容易感动的人,也是.. <详情>
2023-06-16
大宝法王:如果受苦的人是我,我会怎么做?
当我们谈到对于众生的“慈悲”和“珍爱”之心的时候,你必须试着去减少自他之间的距离。不要有“自己是处在较好的情况,而对方是处于一个较糟情况”的优劣之分,.. <详情>
2023-06-16
大宝法王:你的悲心,营养不良?
人也许会问:悲心既然这么好,那为什么我们却生不起悲心呢?是我们从小就没有这种善种子吗?还是这种悲心的种子被火烧尽了、已经焦坏无法再生了?其实每个生命一..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