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人生十大必须

慈诚罗珠堪布

一生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有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到。作为佛教徒,有些事情必须要做。如果不做,就无法走上解脱之路,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

必须有自知之明,有自己的原则,不随别人言语而转

我们必须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不要虚荣傲慢,自视甚高。要知道自己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不能失去人生的核心目标。

每个普通人都有欲望,所求甚多,对名、利等世间八风,都患得患失。看到别人拥有车、房等等,也会动心、羡慕,渴望据为己有。

究竟 · 目标

AUTUMN

修行、成佛、解脱

这个时候要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些吗?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东西真的可有可无,并不是那么重要。

之前,因为不控制欲望,而使我们失去了辨别的能力。被欲望的绳索捆绑、牵制,付出了毕生所有的时间。从童年到老年,都没有过上轻松快乐的日子,最后只能在寂寞、孤独、空虚中含恨离世,但得到的回报,却微乎其微,没有太大价值。

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准确无误的人生计划和人生目标。设定的目标和计划,也应该高远一点,不要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作为修行人,更要展望未来,我们最究竟的目标,必须是成佛、解脱。做任何事情,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而努力。

我们不要以为有天降馅饼这样的事情,不努力闻思修行,解脱不可能从天而降。

修一栋楼,也需要规划,需要设计,需要图纸,需要预算。一个普通人想要获得佛陀的果位,想通过修行把自己的身口意转化为佛的身体、语言与智慧,怎么能没有设计与规划?总的设计师,就是释迦牟尼佛。按照释迦牟尼佛的设计方案,就能抵达解脱的彼岸。但究竟是疾步快走,还是徐徐蜗行,每天的工程量有多大,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了。

连小学老师都常常会问学生: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学生一般都会踊跃地回答说:我想当工程师、军人、医生等等,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理想。之后老师也会说: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你们现在应该好好学习云云。那么,每个修行人更应该做一个打算:一年当中,在闻思修方面要完成什么,明年再去做什么等等。如果没有计划,想修就修,不想修就不修,随随便便,毫无章法,又怎么会有效果呢?

如今的绝大多数人,却作出了截然相反的盘算,他们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不太愿意在解脱成佛方面花费半点时间。但我们可以想想,一个人的肉体真正需要的,其实非常简单,过多的付出,都是为了精神上的虚荣。

我们要问问自己:这些虚荣实际上给自己带来的是什么?我们真的为了这些,而甘愿成为车奴、房奴,到死都不能瞑目吗?

知足 · 少欲

AUTUMN

不奢侈、不刻意追求苦行、走中道

尤其是佛教徒,佛陀给我们制定的生活标准,是不能过两种极端的生活。既不能太奢侈,也不能刻意追求苦行,要走少欲知足的中道之路。不服从于欲望,不受欲望的牵制。譬如米拉日巴大师,他的生活水平低得不能再低,已经到极限了,但他的生活质量却让我们望尘莫及。开名车、穿名牌、住别墅,并不能与高水准的生活品质等同。

几年前,我曾听到两个五岁左右小孩的对话。其中的女孩子问小男孩:“你喜欢喝什么茶?”小男孩说:“我喜欢喝铁观音,你喜欢喝什么茶?”不料小女孩却回答说:“我喜欢喝普洱茶。因为我喝普洱茶,别人会觉得我是很有钱的人。”多可怕呀!小孩本应是纯真的,说“普洱茶很好喝,味道很香,所以我喜欢喝普洱”,才是小孩的天性啊!连五岁的小孩都被虚荣的风气污染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教育的沦陷。其原因,来自于整个社会风气的沦陷啊!

我们佛教徒要懂得自己的真实需求,带头过简单、低碳、环保的生活。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与能源,而且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学习佛法、打坐、当义工、做慈善等等。

依教 · 奉行

AUTUMN

诚信、精进、依教奉行

必须以诚信与精进依照殊胜上师言教奉行

佛教徒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解脱、成佛和饶益众生。解脱的前提条件,是依止上师。如果没有上师,我们根本没有走解脱道的概念。

怎样依止呢?有些人以为,给上师供养大量财物、买车、买房等等,就是最好的依止上师。其实,这并不是依止上师最好的方法。依止上师,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条件:

第一,信心。

如果对上师没有信心,就得不到上师的加持。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从前,阿底峡尊者的一个弟子直呼尊者的名字:‘觉沃,给我加持加持。’尊者说:‘坏弟子,恭敬一点吧!’可见,只有以坚定不移的不共信心与恭敬心才可能开启皈依之门,所以信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大家都承认,世上没有比释迦牟尼佛更伟大的上师了,但像提婆达多这样没有信心的人,即使生在释迦牟尼佛身边,跟着佛陀几十年,也不能得到佛的加持。同样,要获得上师、佛、菩萨的加持,前提条件也是信心。

第二,精进。

如果不精进、不努力,依止上师也没有用,学不到任何东西。

米拉日巴尊者,就是依止上师方面的光辉典范。首先,他对玛尔巴大师有着无比强烈的信心。在依止玛尔巴大师以后,虽然上师没有给他安排什么闻思修方面的功课,一直让他修房子,但米拉日巴大师却没有因此而不满,反而将修房子当作一种修行。加上他的用功与努力,让玛尔巴大师非常满意,便将自己千辛万苦从印度学到的最珍贵的法门倾囊相授。

《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中所讲的修法次第也非常有意思:首先讲人身难得等四个外加行,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三界六道轮回都虚幻无用且充满痛苦,没有值得追求的东西。之后宣讲解脱的功德,让我们在极度的悲观失望中找到一丝光明,生起走解脱道的愿望。如何走解脱道呢?就是依止上师。

学任何东西,都需要老师,解脱更是如此。

6
文章点评
2021-05-05
这到底是幸福还是魔障 ——人生十项所知
人生十项所知这到底是幸福,还是魔障SUMMER痛苦是出离的因,应当了知它是善知识生活显得一帆风顺的人,很难产生出离心,容易把生活过于理想化,天天都自鸣得意地.. <详情>
2021-04-29
你是为了什么而证悟空性?
二谛——开启中观门扉之钥匙抉择内在的精神世界无实有 现在再反过来观察我们自己。佛经中讲人是由五蕴组成的。我们都知道,人的肉体是由肌肉、骨骼、皮肤等构成.. <详情>
2021-03-22
波粒二象性
【编者按】为什么电子既是“波”,又是“粒子”?当你看你的小狗的时候,它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下次再看它的时候,它还是一条活泼的小狗,于是,你的大脑自动填补.. <详情>
2021-03-20
为后学者传授解脱的精妙之方
为后学者传授解脱的精妙之方第三个回向,是宗喀巴大师自己的一个回向。这个回向非常重要,我们曾经也讲过很多次,每一次发愿、回向的时候,都要这样回向:《缘起.. <详情>
2021-03-02
改正错处,当小心翼翼 | 稻秆经系列 · 190
改正错处,当小心翼翼 A story about you这个地方《稻秆经》的原文有问题,《稻秆经》的这个问题不是翻译的问题,后来藏文的佛经也经常有这样子的问题。最早的时.. <详情>
2021-02-21
何谓如来藏
分巨商家居安防何谓如来藏1、如来藏的不同称谓如来藏也称为佛性、光明、空性等等,在藏传佛教里,还叫大空性、大手印、大圆满。这些名称都是不矛盾的。2、大空性.. <详情>
2021-02-10
人生十大必须
一生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有些事情可做可不做,有些事情想做却做不到。作为佛教徒,有些事情必须要做。如果不做,就无法走上解脱之路,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 <详情>
2021-02-08
证悟空性的方法
不生、不灭、不住Like the Star River证悟法无我(空性)的方法所谓“最具体的”,是指从三个角度进行的推理:第一是观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择“不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