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志:在家居士如何修行
智金仁者:
听到你的声音,感到很是高兴!(录音讲话也是录好后托某居士代转呈徐师的)我知道你是一位有文化、有知识的虔诚的佛教徒,这是非常难得的!至于说,你要我讲一些对佛教的道理,我感到很惭愧。实际上,我对你的帮助,还是不大。现在根据平时我们通信的情况,来简要地讲一些关于佛法用功的问题,也就是说,怎样来实践佛法,其主要的目的,作为我们互相的交流。但是因为方言的关系,不能被完全听懂,但我想,能被听懂一些也是好的,或许对你有一些帮助。
从我们第二次通信的情况来看,你是用过方法用过功的,同时,要歇下妄想,这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一个学佛的人,一般都会碰到这个问题,但是这也不奇怪的,因为我们无始以来造作了种种的妄想、烦恼,并不是一下子能消除,也可以理解。所以,下面对佛法用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不妨互相的探讨。
一、首先讲一讲关于见道的问题
见道,简单讲就是,明了自己的佛性,见到自己的本性。一般来讲,我们众生或凡夫,大概都是在生生灭灭的、虚妄的思想境界中,根本不了解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因为不懂得那个不生不灭的,就不免总在生灭中流转。总的根源就是不离贪、嗔、痴三毒,其次是骄慢,还有疑、恶见。贪、嗔、痴这三毒力量很大,每一个众生、每一个凡夫,都受到它们的驱使!由于贪、嗔、痴的关系,便造作了种种的恶业,由贪、嗔、痴发动我们的身、口、意,所造作的种种杀、盗、淫、妄等各种恶业,真所谓无量无边。所以在《普贤菩萨行愿品》里“忏悔业障”这一个行愿里,普贤菩萨是这样讲的:“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经上讲,如果这个恶业有体相的话,“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所以,我们修行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转化贪嗔执着,控制我们的身口意,不造那个杀盗淫。佛教导我们就是要用戒定慧三学。一切佛法都离不开戒定慧,因戒定慧对治我们的贪嗔痴毒。至于具体修法,还要根据根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法门,才能更好的产生相应的效果。但不管你修什么法,一定要转化妄想,歇下妄想,把妄想转化了,那么也就是说,生灭心歇下来了,同时空寂灵明的本体呀,自然现前!所以说: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就是说,你当下这个妄想,如果歇下来的话,当下就是菩提!大乘经典里面这种话很多,《圆觉经》中讲,“诸幻灭尽,觉心不动”。一切幻化境界灭尽之后,不动的觉性就是自性了。所以我们修行用功,到了妄想歇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回光返照,观照我们本具的灵、明、空的本体,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要一念把它悟透,悟透这个不生不灭的体性,认得它,体会它,默契它,这就是见性!
五祖对六祖大师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就是说,我们修行的人,如果不认识自己本心的话,那你这个学法是没有好处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没从根本上下手。因此说,见道也即见性是很重要的。
智金同学,你有智慧,年纪又很轻,希望你能走这样一条路,明心见性,从根本上下手,向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二、关于修道的问题
见道而后修道。真正的修道一定要在见性以后,因见性以后自己本来的东西体会到了,当烦恼、妄想来的时候,你就有办法对付它。所以古人讲“悟后起修”。见道以后这个修才是真正的修,不然的话,他都是盲修瞎练。所谓“悟后起修”,就是由寂定的本体上起观照的妙用。我们修行最主要的功夫就是观照法门。用观照这种方法,照见自己的妄想习气,念念生灭,缘生性空,只要不取不舍,便能见到我们本有的法性。这个观照功夫,就是要在各种境界中时时返观,利害得失、人我是非,是不是以我为中心,对这个境界执着不放,这就是功夫还不行。对这个境界放松了,能够脱开了没挂碍了,不被它逆转,这样子用起功来就能够进步。所以说,我们对于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都要受而不着,用而无住!接而不染,过而不留!所以我常常讲,我们凡夫跟圣人、跟佛菩萨的差别就在这里,佛菩萨遇到一切境界都能够用而无着,起妙用而不执着啊!“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而我们凡夫呢,就是处处挂碍,处处妄想,处处烦恼。心中总是有一个东西,把你缚住,使你牵挂,这就是我们最大痛苦、吃亏的地方。因此,我们经过磨练,能够在各种境界上不粘着,就能事事自在,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同时,我们修行中碰到逆境,碰倒不如意的境界时,对我们学佛的人来讲不是坏事,是好事情!如果没有障碍的话,没有磨练的机会,那么我们的业障和习气就不易消除。换一句话讲,如果我们不经过一番逆境的磨练,那你这个功夫也不会落实的。
我们应该知道,不管念佛还是持咒,还是修心中心密法,这些法都是佛法,但是这还不是真正的用功,真正的用功是在修法见到不生不灭的本来以后,在一切境界上磨练。消除一分无明,增长一分智能。这才是真正的修法,真正的用功!所以到真正见性以后,这些法门不再是主要的,而是要时时返观自性,时时不忘记自己的观照功夫。当一切法来的时候,要不取不舍,不去跟它流浪,又不要着意去掉它、讨厌它。一味不理它!你为什么要理它呢?我们的本心,我们的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这妄想它是一时现象,你一定要去掉它,那就是妄想上面又加妄想,也就不能清净了。因此见性以后,我们只要明白自性本空,自性本来清净,这些虚妄想就不用去理它,反正它是虚妄的。《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跟下来马上又讲:“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果知道一切相并不是真正的实相,也不去执着这许多相,就见到如来的本性了。因为即相可以见性,譬如金器虽妄,却全体是金子。所以修行人,不管动静忙闲,时时刻刻都要回光观照,用照住(定)的功夫,进而达到照见(慧),因此心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
如果智金居士,你对这个观心功夫注意的话,我的《般若花》里有一篇文章“学般若,化二执”,你可以参考一下。照,由体起用,一个照住,一个照见,能够起妙用,就不被境界所转。
三、怎样验知自己用功是进步还是没有进步
就是说,我们在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的境界上,可以时常反问自己,碰到这些境界,还粘着不粘着。如果还执着、挂碍、粘着它,这就是功夫还不行,还是要磨练!我刚才讲,我们跟圣人的差别就是:佛菩萨是无挂碍,不粘不着,我们就总有挂碍,碰到境界就粘上,这就是我们最大的痛苦!六道的生死流转等等苦恼也是从此而生的!所以修行上主要就是能够把这个妄心歇下!不是说断,断不能断,因为烦恼就是菩提,妄心一断就断灭了。总之是粘不粘着,粘着就是妄心,不粘着就是妙用!我们跟圣人的差别就在这个方面。
经过修法,经过磨练观照,我们体会到这个自性时,当境界来的时候照样应付,照样工作,但心里没有挂碍,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不二,就是体用一如,体就是用,用就是体。好比明镜照东西,明镜的镜体虽然是空的,但是它能起照东西的妙用;虽然它能照见镜子里面各种各样的影子,但是镜体还是空的;虽然是空的,但是影子还是有。所以,镜不离影,影不离镜,也就是体不离用,用不离体。进一步地讲,我们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一切的事事物物,都是不离开我们自己的法身的。乃至山河大地,也是不离开我们的自性的,因此说“空有不二”!真空妙有,镜子就是真空,影子就是妙有,你说它是两个,不是两个;你说它是一个,不是一个,不异不一。总起来说是空有不二的,性相不二的,性就是相,相就是性,镜就是影,影就是镜,理事也是不二的,这样讲,一切都是不二法门。
四、最后讲一讲关于家庭的问题
我们修行的人(指在家居士)正确处理好家庭关系问题对修法是很重要的,我们在家的居士,如果家庭关系处理好了,对我们修法是极为有利的。佛法里有“四摄法”,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总的来讲,我们要对家里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女,都要关心,尽力地帮助照顾,互相团结,同甘共苦,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普贤菩萨行愿品》中也讲到,对于所有众生(也包括家里人), 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又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总之,我们通过与家里人的和睦相处,共同努力,定能吉祥如意,皆大欢喜;彼此尊重,互相关心,特别要一起的修习佛法,一起的了解佛法的真理,大家共同地向戒、定、慧方面不断前进!
在这个方面,智金仁者,我们要注意到,我们是在家居士,跟出家的比丘、比丘尼的情况不同的,我们不能离开世间,所以我们的所作所为,还要根据世间的世故人情来对待一切、处理一切。所以六祖大师讲:“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法在世间上,不离开世间,关键要加以“觉”,照样做事,照样办公,照样学习,照样地工作和生活,不离世间法。因为离开世间的一切,我们就无所谓修行。就是要在世间中、烦恼中锻炼,念而无住,用而不着,由热恼转为清凉,由痛苦转为智慧。《法华经》也讲:“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所以我们对世间的事情,要处处考虑到人情世故。有两句话:一句是“不离佛法而行世法”,我们不要离开佛法而行世间法;另一句话是“不离世法而证佛法”,就是说,也不要离开世间法去求证佛法。以这两句话,送给智金居士,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策进吧!
好吧,今天我就讲这些,以后我们再互通消息。
(据徐老讲话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徐恒志上师讲于1993年11月1日)
(选自《徐恒志佛学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