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成观法师:佛教所说的魔究竟是什么意思?

佛教基础

这个字中文正本没有,梵文是邛I(Mara),译成

罗。最早的翻译,所用的磨字是磨墨、消灭的磨,下头是个石字。在梁武帝时,他把下面的石改为鬼字,所以

这个字是梁武帝发明的新字。

字下面一个鬼,令人望字生畏。而事实上,

的长相并不如此字外形之可怕,他们的容颜不但不丑恶粗陋,反而是生就殊胜的色相。我们所常说的

王,

子、

民、

眷属,他们本来都是天人(天道中人),而天人皆具有妙色身,只不过天

的心有疑问。而我们一般人想到的

大多是指妖

鬼魅,呈青面獠牙之状。但那些并不是天

,实在的天

是长得很秀美姣好的,可是也因为他们外表夸姣,这才屡正可怕,因为让人无法望而怖畏,知所趋避。

罗的梵文邛I(Mara),一般来说,主要有四种意义:

一、夺命

二、阻碍

三、恼乱

四、损坏善根

此外还有另一个意义留难。

现在逐项解说如下:

一、夺命所谓夺命是指夺人的慧命,让人无法修行、开才智,脱节轮回之苦,因而长劫沉沦存亡流通。

二、阻碍阻碍是指阻障他人所欲从事的善法、善事。多障的众生假设想要进行某些上善功德,

便会来加以阻挡。此处的善法或善事通常是指修行、精进、脱节、悟道等。以静坐习禅来说,当行者有各种善地步出现时,他便会来阻碍,用尽悉数表里原因,使你七上八下,致使无法继续坐下去;或让你对自己的政策起怀疑:我为何要打坐?盘腿这么痛,何苦来哉?乃至于更进一步令你对打坐起惊骇感、乃至起污蔑之心。如是,因为怀疑、不信;进而心生污蔑,甚而口出狂言:打坐毫无意义:悉数众生既皆是真如,都有佛性即身是佛,何必一定要打坐呢?如此引据各种最高的法,交游自己的脸上贴金事实上,他根柢还没抵达那个地步,乃至连最开端的一点点功夫也都还没有效果,就便多谈甚深无上法的地步充其量,只是文字言说、自我欺诈算了。

三、恼乱恼乱可分恼乱身、与恼乱心两方面。在恼乱心的方面来说:修行的时分:心里常会起烦恼,通常是无缘无故、难以想象地冒出烦恼来。或许正本只是一丁点小事,却俄然不可理喻地勃然大怒起来。有时分只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对同修道友、或身旁的人怒不可遏,彻底不能操控自己,乃至整个人全身颤栗、青筋露出、面无血色,连话都讲不清:往后连自己也觉得很难以想象,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失态。这种借题发挥,难以想象的的勃然大怒,便是瞋

作崇;或遽然没来由地哀痛流泪不止,不觉知的行者,还以为是因自己对

佛经

或佛法很感动,因而以为自己修得极好,已有些地步这就更糟了,此实是悲

作怪。或有时

能令人遽然大喜不能自己,因而起大掉举,安静不下来,乃至令修行停摆,此便是喜

所作。有时

也会以各种方法令行者起大惊骇怖畏;或令他见各种恶形、或听到各种恶声等等,而令其修行间断而很奇怪的是,常常行人一间断修行,乃至彻底扔掉修行,这些缺陷或疑问便都不见了。不过有一些法障太重的人,便无法如此走运即便间断修行,还得受各种后遗症之苦,乃至终其一生都可贵恢复;例如得了各种幻听、幻觉、睡觉被鬼压:心神懈怠或精神恍忽、不宁、惊骇不安,以及罹患各种人世医师确诊不出的疑难杂症,令身心不安,乃至平常日子都成艰难。这些都是

事、

障、

之所为,为佛弟子于此有必要觉知,方不为

所惑、所趁、所坏,若能如是觉知已,当下,早年的无理性的大怒、大喜、大哀等,就会立刻止息下来,乃至立刻烟消雾散到无迹可寻,因而当即夸夸其言,转激越为安静,乃至转瞋为喜。以上是谈心的方面的恼乱。至于身方面的恼乱,例如法力使然,令勇猛精进的行人无缘无故遽然患病、受伤、受灾、受难、或遭各种意料不到的意外,然后令他无法修行,凡此皆是

事。

四、损坏善根

能损坏修行者的五善根(信、进、念、定、慧)及

菩提

心,令他不能继续修行。例如

运用行者各种倒霉的原因(或人、或事),而化现各种于行者倒霉的工作或情况,令行者退失五善根或菩提心:例如

运用行者身旁接近的人中业障较重者,令其说出某些话或作出某些事,或给他某些恶知识所写的书,或转达他某些恶知识的言辞,而令行者心生不坚定,退失对佛法的决计,或退失其精进心,而落于懈怠、放逸;或退失念心,堕于不正念,或退失修道的心,或令他由

菩萨

乘退为只求自利,而成二乘;或由二乘退为凡夫之人天乘,或由人天乘退为外道,而杂染佛法,乃至污蔑处死。言而总归,便是令你违背处死,乃至各走各路这些都是

事,

在损坏你的慧根,就义你的法身慧命。凡此,为佛弟子若能实时觉知,悔过自己无始业障,修改自己,住于正念、正思,仍有或许止息

事。在毗婆沙论里边,龙树菩萨曾对

下定义为:云何为

?便是断慧命:因断人慧命,故名为

。这是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义,龙树菩萨说:常行放逸害自身,亦便是

。又,断他人慧命者是为外

,常行放逸害自身者,则是内

最终究的意义则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所说的:除诸法实相,余残悉数法,尽名为

。意思是:除了诸法的实相以外,其它的悉数法都叫做

。因为唯诸法实相能令人实在证大菩提,除此以外,皆是有如

所作,与邪

相应,令你走错路、走岔道、走冤枉路,失掉菩提正途。这是对于

的定义中最严峻、也是最终究的一种说法,愿悉数佛弟子皆善思之,以此为依。

刚才提及

又有留难之义。留难是指法力令人于修行中不得寸进。在修行的时分,

会化现各种阻碍,令人修行不得发展,故称留难。

以上所讲的是

的定义及各种

事的行相,接着讲

的品种。

的品种

可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现象。先讲广义的

。广义的

又有三大类:㈠四

;㈡三

;㈢十

。现在加以分别说明。

㈠四

是:1、烦恼

、2、五蕴

、3、死

、4、天

①烦恼

谓能令你于自心中起贪、瞋、痴、慢、疑、邪见、不信等等烦恼,致使你无法修行,此种

事称为烦恼

。何谓烦恼呢?烦与恼是有区别的。烦是心微动之相,恼则是心大动之相。令心发生悄悄动摇的叫烦。我们平常说的:不要烦我!,指的便是这个烦。让心起大动之相者,则是恼。不要恼我的这个恼富含恼怒、逼恼之意;比起烦来,恼是较大的动相。烦与恼两个字合起来,其意义便是令心动荡不安。啥事物会令心动荡不安呢?最主要的有贪、瞋、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六法合称为根柢烦恼。其它的悉数烦恼则称为,枝末烦恼:从六种根柢烦恼而衍生出枝末烦恼或称随烦恼,如忿、覆、怪、嫉、恼、害、恨、谄、诳、骄、无惭、无愧等等皆属之。烦恼

有内、外之分。内烦恼

指自心因为业力的联系,而自起烦恼,令自心动荡不安,因而废修道业,乃至扔掉修行。外烦恼

指的便是天

,令人于修行中起各种烦恼而间断修行。

②五蕴

从身心五蕴突可是起的各种剧烈表象,如:急遽的冷、热、寒、温,乃至于起各种生理上的烦恼,如饥、渴、痛、痒,乃至失眠或睡不安稳等等。这些在五蕴身心上猝可是起的各种表象,能令人错愕、错愕、惊骇、散乱乃至废修道业,损坏修行,所以称为五蕴

⑧死

之义为能断人命:这个死

是实在能够令人命断,而不是单指断慧命的抽象意义。人若去世,就不或许再继续修行,因而,以此意义而言,死

在断人之身命的一同,也是在阻断人的慧命。

④天

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

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清闲天。最上面一层他化清闲天,为欲界之第六天,在此第六天之上有个

天,其天主名为波旬,是欲界的

王。他的眷属称为

眷属,或是

子、

女、

民。这些

子、

民在

王波旬的领导下,处处损坏、打乱世人修行,所以称之为

以上介绍最常见的四

㈡三

接着讲第二类

:三

。三

是指①善知识

、②三昧

、③菩提心

。分别说明如下:

①善知识

善知识

有两种意义:修行人悭吝于法,不愿教人,便是善知识

之所为。吝法的果报是障菩提,令人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故称善知识

。为何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呢?因为当众生之善知识是恰当辛苦、费事的,不但要花很多时刻、精力来教训众生,一同另一方面也占用了自己很多的修行时刻。

自身会化作各种的虚伪知识,或运用厌伪君子或业重之人,使他成为虚伪知识,来误导修行人。例如他能够化成佛、菩萨或大修行人让你误以为他是实在的佛、菩萨,或令你对伪君子所成的虚伪知识,误以为真的是佛菩萨再来或佛菩萨化身或现身,而对他唯命是从,拳拳服膺,因而诱惑你走向岔道、险道、绝道,故称为善知识

②三昧

三昧之义为定慧等持。三昧

以各种便当,令修行人贪着自身所得的禅定,得少为足,不愿意再往上求进,而阻碍了无上菩提。这是对比抽象方面的意义,具体方面而言,是指当行者在修禅守时,其心得定。可是因为慵懒的原理(人皆有慵懒):心一旦定下来今后,就不想动,乃至也不想听见他人大声讲话或任何动静任何音声或骚乱之相对他都会致使很大的烦恼,这是修守时很正常的表象,因其心已很寂止,远离悉数作为,然后起贪堕之性,贪爱现状不愿更修向上之妙行,当然更遑论求菩提、度众生了;由此贪执,其效果就等于退失菩提心。此时他专注只想就这样一贯坐下去,享用现境,不求上进这种表象便是贪禅定中的觉受或贪着禅味的表现:因为坐得好的时分,身心会觉得很安靖、酣畅,即所谓禅定之乐。可是假设只是贪着一时的禅定乐受,而划地自限,不再求增上,亦不愿利益众生,便是所谓沉空滞寂;如此便是为

所趁,而遭受三昧

事。此时若能实时觉知,扔掉贪着,并且自提示寻求无上菩提的本愿,

事即除。

③菩提心

便是会令行者退堕菩提心之

事:对于欲求无上菩提的行者,此

常会令他退而满足于其它权教菩萨道;假如权教菩萨道行者,

文章点评
2023-11-29
基本佛法10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基本佛法10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VarittaSila)是戒行的修习,避免作坏的事。众善奉行(CarittaSila)是道德的修习,修习善的事..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9三十种波罗蜜
基本佛法9三十种波罗蜜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第一:普通布施波罗蜜,中级布施波罗蜜,上级布施波罗蜜。第二:普通持戒波罗蜜,中级持戒波罗蜜,上级持戒波..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8听闻佛法的八难
基本佛法8听闻佛法的八难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要能听闻佛法,我们必须克服八种障碍,八难或八非时(Akkhana),那就是不要:(1)生于地狱中;(2)生于饿鬼中..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7二善趣
基本佛法7二善趣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二善趣也是在三十一界里。三十一界统摄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十一界是:四恶趣,二善趣(人,六欲天),初..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6四恶趣
基本佛法6四恶趣(Apāya)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四恶趣是在三十一界里。三十一界统摄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十一界是:四恶趣,人,六欲天,初禅..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4世间
基本佛法4世间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杂阿含二三三经](世间)[大正大藏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世间,..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3布施供养
基本佛法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2受持五戒
基本佛法2受持五戒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三皈五戒求受者念: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五戒。第二次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五戒。第三次,尊者大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