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教的真正人生观是什么?

佛教基础

佛教

的人生观,一字概括之,即为苦,而这个苦不只富含一般意义上的苦难、痛苦、忧悲、烦恼,还包括更深的意念,如缺陷、无常、空、无实等。佛教认为人世有苦难,但也并不否定人生的兴趣。而且认为众生都可以有各种物质和精力的兴趣。如家庭

品德

之乐,五欲之乐、厌离之乐,色身之乐,心灵之乐等。不过认为这些兴趣都包括在苦中,这是因为这些喜乐是无常、变易不居的。而无常便是苦。

佛教认为苦之所以生起的根源是渴爱。渴爱与激烈的贪欲相缠结,无有满足之日,无有止歇之时,使人身心疲于奔命,毕竟必定致使人生的苦难。渴爱致使人世的悉数困惑纷争,小到家庭自己之间的口角,大至国与国间的交战,无不由此而致使,悉数经济、政治与社会问题的根柢都在于自私的渴爱。渴爱让一自己求生、求存、求再生、求日益繁衍、滋长、积累,这是苦之发生的根源。要使自己从苦难中得到脱节,就必须有道可循。道是通过一条

品德

、理性与精力的完美化而走向体证毕竟实相、满足清闲、快乐与平和的途径,很有活泼意义。

在物质文明和精力文明高度发达的今日,佛教的人生观对我们有何活泼的意义?

佛教的人生观可以帮忙我们建立精确的人生观。佛教把人生归结为苦难,但又进一步分析了这些人生的苦难,都是我们自己的无知贪欲引起的。因此,人人都可以战胜这些苦难,指出人生的美好之道,希望我们操控愿望,多为别人效力,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有集体都能美好快乐,自己才会有美好快乐。

活泼的入世心情,大无畏的牺牲精力。佛教认为众生一体,同甘共苦,小我生活在大我傍边,因此需求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不能自私自利,要到达化人世为庄严净土,变阴间为神仙国际的目的,而提出了我不入阴间,谁入阴间的标语,体现出了活泼的入世心情和牺牲精力,这种活泼有为的人生观应当成为现代人在困难时不低沉、不沉沦的主要力气源泉和精力支柱。

佛教为我们供给了符合

品德

的志向品质形象,佛教的五戒和儒家的正人品质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仁与不杀生,义与不偷盗,礼与不邪淫,智与不喝酒,信与不妄语,这种志向的品质,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合理的内容值得学习。

佛教的知足常乐,随遇而安也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活泼的意义。乐实际上仅仅是一种心性修养的地步,与实在的物质无关。对于当代人来说,把精力生活与物质生活割裂开来,并专注于魂灵的净化,既不或许,也无必要。增加社会财富,然后不断取得、不断改进物质条件,是现代人应当为之奋斗的政策,但我们应当汲取佛教人生观中活泼的要素,在平常工作中重视精力地步的提高、

品德

修养的加强,以此来平抑一下都市人躁动不安的心态,陡峭一下严峻万分的神经。

1
文章点评
2023-11-29
基本佛法10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基本佛法10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VarittaSila)是戒行的修习,避免作坏的事。众善奉行(CarittaSila)是道德的修习,修习善的事..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9三十种波罗蜜
基本佛法9三十种波罗蜜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第一:普通布施波罗蜜,中级布施波罗蜜,上级布施波罗蜜。第二:普通持戒波罗蜜,中级持戒波罗蜜,上级持戒波..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8听闻佛法的八难
基本佛法8听闻佛法的八难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要能听闻佛法,我们必须克服八种障碍,八难或八非时(Akkhana),那就是不要:(1)生于地狱中;(2)生于饿鬼中.. <详情>
2023-11-29
基本佛法7二善趣
基本佛法7二善趣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二善趣也是在三十一界里。三十一界统摄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十一界是:四恶趣,二善趣(人,六欲天),初..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6四恶趣
基本佛法6四恶趣(Apāya)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四恶趣是在三十一界里。三十一界统摄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十一界是:四恶趣,人,六欲天,初禅..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4世间
基本佛法4世间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杂阿含二三三经](世间)[大正大藏经]「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世间,..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3布施供养
基本佛法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 <详情>
2023-11-28
基本佛法2受持五戒
基本佛法2受持五戒法增比丘(BhikkhuDhammavaro)三皈五戒求受者念: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五戒。第二次尊者大德!我(们)向您求授三皈五戒。第三次,尊者大德!..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