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第二十八课 佛寺联语选录上

入门首页

第二十八课 佛寺联语(选录)上

一、镇江金山寺

千古英雄浪淘尽;

天下名山僧占多。

.金山寺,又称江天寺,与高旻寺、天宁寺合称临济三大丛林,位于江苏镇江金山。相传为东晋时创建,梁武帝曾在此寺启建水陆忏法,宋真宗尝颁赐大藏经。历代高僧如:佛印了元、高丽义天、杨岐圜悟克勤及天台宗山家派的南屏梵臻等尝住于此。寺中楞伽台、妙高台曾为苏东坡写经吟诗之处,今仍留有苏东坡的玉带。清代康熙、乾隆两帝也曾至此参访,并御书赐联,小说中白蛇水没金山寺及金山活佛的神迹异事,使金山寺声闻遐迩。

二、镇江定慧寺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近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定慧寺,位于浙江镇江的焦山,原称普济寺,为唐代古刹。宋代重建,称焦山寺,圜悟克勤、佛印了元、枯木成法等禅师曾住此寺,郑板桥也曾于此寺读书。清朝康熙皇帝颁赐匾额,赐名定慧寺,成为著名道场。

三、芜湖广济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就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广济寺,位于安徽芜湖的赭山西南麓。寺初创建于唐昭宗乾宁年间(八九四-八九七),名永清寺,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一○○八-一○一六)改为今名。清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均曾修葺。现存殿宇三重,世传寺内藏有价值连城的金印。殿后有赭塔、滴翠轩;赭塔规模宏大,「赭塔晴岚」为芜湖八景之一;滴翠轩,传为昔时黄庭坚读书处。

四、苏州戒幢寺

圣教名言,独乐何如同乐;

佛家宗旨,杀生不如放生。

.戒幢寺,位于江苏吴县的苏州。初名归元寺,明代茂林和尚住持该寺弘扬律宗,更名为戒幢律寺,成为江南名刹之一。大雄宝殿西边的罗汉堂,屋宇深广,有四十八间,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雕有罗汉五百尊,栩栩如生,高如真人。

五、鄞县天童寺

大护法不见僧过;

善知识能调物情。

.天童寺,位于浙江太白山一峰天童山。西晋僧人义兴草创,历唐、宋数帝,先后重建并赐号为「天童玲珑寺」、「天寿寺」、「景德禅寺」等,成为十方丛林的重心,宋时为五山大寺(太白山天童寺、杭州径山万寿寺、宁波阿育王山广利寺、杭州南山慈恩光孝寺)之一。宏智正觉等高僧驻锡于此。另有日僧明庵荣西、希玄道元等人至寺参学,将曹洞禅传回日本,此寺成为日本曹洞宗的祖庭。

六、杭州下天竺寺(法镜寺)

法幢现慈云,观秋月春花,尽是三空妙谛;

智灯悬宝座,听晨钟暮鼓,无非一点禅机。

.在浙江杭州有三座天竺寺。在白云峰北者,称上天竺寺;在稽留峰北者,称中天竺寺;在飞来峰之麓,称下天竺寺。三天竺寺皆以供奉观世音菩萨为本,每年阳春有百万仕女群集进香。下天竺寺创建最早,东晋时西天竺僧慧理草建。曾显种种奇瑞,蒙赐「后天竺灵山寺」额;吴越王钱鏐重建,赐名「五百罗汉院」。宋时,天台宗山家派慈云遵式入寺,大张天台教纲,世称天竺忏主。寺原为天台宗道场,后改属临济宗,清朝乾隆皇帝赐名法镜寺。寺旁有翻经台,为谢灵运等重治《北本涅槃经》为南本之处,另有纪念唐朝僧圆泽与李缘相约来世相见的「三生石」。

七、杭州上天竺寺(法喜寺)

世路崎岖,看迷人捷足登山,争利悬崖无退路;

佛天悲悯,愿众生回头是岸,早离苦海渡慈航。

八、杭州上天竺寺

山中鸟语花香,活泼天机,好参妙谛;

湖上风清月白,真空景象,即是如来。

.上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天竺山,是吴越王钱俶夜梦观音求治其居所建,原称「天竺看经院」。宋时诸帝,寺运大兴,曾颁大藏经五三三○卷、「天竺灵感观音院」之额,并赐「白云堂」之印,以统领天下禅、教、律诸宗。清乾隆先后赐金扩建,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御题「法喜寺」,故世称法喜寺。民国初年石莲法师再度扩建,规模宏伟,香火鼎盛,不下南普陀寺。

九、杭州韬光寺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韬光寺,位于浙江杭县灵隐山与北高峰之间,原名广严院。唐穆宗时,有高僧结茅于巢枸坞,自称韬光,与当时杭州刺史白乐天(居易)邀诗唱和,自此称为韬光寺。

十、厦门南普陀寺

现自在身,愿众生共渡慈航,早超苦海;

救将来劫,望我佛宏施法雨,力挽狂澜。

.南普陀寺,位于福建厦门五老峰下。因位于浙江省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始建于唐代,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南普陀,与浙江定海的普陀山同为我国东南地区的名胜。大悲殿为南普陀的著名建筑,为八角三层飞檐蹿角式,每角雕龙尾,龙头则于宝顶之上。殿顶结构奇特,为寺宇建筑中所少见者。一九二五年,会泉法师任住持,创建闽南佛学院。

十一、普陀寺

自在自观观自在,

如来如见见如来。

十二、普陀普济寺

乾坤容我静;

名利任人忙。

十三、普陀普济寺

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

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

.普济寺,位于浙江定海县东南的普陀山。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济寺是普陀山三大寺(普济寺、慧济寺、法雨寺)之一,香火鼎盛,信徒游客络绎不绝。

十四、浙江七塔报恩禅寺

如来说般若波罗蜜,经典所在,则为是塔;

众生发无上菩提心,善法增益,乃报佛恩。

十五、浙江七塔报恩禅寺

十方来,十方去,十方共成十方事;

万人施,万人舍,万人同结万人缘。

.七塔报恩禅寺,位于浙江鄞县,与阿育王寺、天童寺、延庆寺三寺并峙,号四明名蓝。始建于唐大中十二年(八五八),明朝洪武年间,因普陀山前寺徙建于本寺余地,改称为补陀寺,故当地亦有「南海普陀」之说,世称「小补陀」。清康熙年间重加修葺,建七浮图,而有「七塔寺」之名。民国以来,传戒讲经,设藏经楼,立佛学院,大振临济宗风。

十六、开封开宝寺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已了如来真实义;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是为波罗蜜多心。

十七、开封开宝寺

四八愿,普被群机,决定万修万人去;

廿五有,同生正信,合当一念一如来。

.四八愿,指阿弥陀佛在因地为法藏菩萨时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廿五有,指生死轮回三界的二十五种有情,即欲界十四种,色界七种,无色界四种。

十八、登封法王寺

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晓鉴鬼神。

.法王寺,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的太室山南麓,嵩岳寺的东北。相传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四年(七一)。历代屡更寺名,至宋仁宗庆历年间增置殿宇、僧寮,重造佛像,改称「嵩山大法王寺」。寺据嵩山之胜,为天下名刹之一。

十九、登封法王寺

退一步天高地阔;

让三分心平气和。

二十、天镇慈云寺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

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慈云寺,位于山西天镇县。建于唐代,原名法华寺。明代重修,改称今名。全寺规模宏敞,被誉为「关北巨刹」。山门二侧的钟楼、鼓楼建于元代,形制颇为罕见。明清之际,启建大戒坛,僧众多来此求戒。

二一、赵城广胜寺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种甚因结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广胜寺,位于山西赵城县霍山之南。寺内藏有金代刊刻的大藏经,是极为珍贵的资料,另有元太宗时的弘法寺补刻版,及明清所补充者及藏外的章疏类。

二二、福州涌泉寺

净地何须扫;

空门不用关。

.涌泉寺,位于福州鼓山。唐末,州人拆墓庐时,有泉涌出。唐建中四年(七八三),灵峤诵《华严经》逐潭中毒龙,遂建寺宇,称华严寺。后梁闽王王审知重建,改称涌泉寺。雪峰义存禅师的法嗣神晏禅师住持,渐成丛林。寺有千余年历史,为东南第一禅刹。寺以藏经、藏版著称,计二四○○片,为我国佛典古版收藏的宝库。

二三、福州林阳寺

粥去饭来,莫把光阴遮面目;

钟鸣板响,常将生死挂心头。

二四、佛光山头山门

问一声汝今何处去?

望三思何日君再来!

二五、佛光山寺中央上人纪念堂

是真血性男子,乃实践佛陀救世誓愿;

企我青年志士,共效法上人爱国精神。

二六、佛光山寺不二门(外)

佛度众生,万类有情成正觉;

光周法界,一超直入见如来。

二七、佛光山寺不二门(内)

门称不二,二不二俱是自家真面目;

山为灵山,山非山无非我人清净身。

二八、佛光山寺大雄宝殿

兜率娑婆去来不动金刚座;

琉璃安养左右同尊大法王。

二九、佛光山寺大悲殿

遍娑婆世界,千手千眼,化身无量数;

游十方国土,大慈大悲,度众亿恒沙。

三十、佛光山寺大智殿

是古佛先师,自号法王子;

为如来胁侍,人称妙吉祥。

文章点评
2022-11-24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
第二十一课圆满菩萨道《法华经.譬喻品》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法句经.世俗品》亦云:「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众生流转于此生死炽然,苦恼无量的世间里,如何安住身心?金钱为五家共有,无法.. <详情>
2022-11-24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
第二十课 佛教的第一有了第一次,才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无数次;无量无限,就有无尽的希望。例如,佛教有了佛陀第一次转*轮,于是有今日无量的法宝,有正法住世。对于根源,不能忘本,因此,佛教徒对于佛教的许多「第一」,不能不知。兹分印度、.. <详情>
2022-11-24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
第十九课 佛教的法数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
第十八课 修持常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持的类别除了行、立、坐、卧之外,并有止、观等,内容则不胜枚举,例如早晚课诵、禅七净七、般舟三昧、.. <详情>
2022-11-24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
第十七课 生活法相人世间的生活有人事、感情、金钱等各方面的生活规范与法则,做一个佛教徒,也有一些在生活上应知应行的生活法相,今以数事略述如下:一、三业:身口意所造作的行为,称为三业。业是主宰轮回的主体,也是决定一个人智愚、美丑、贫.. <详情>
2022-11-24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
第十六课 佛语典故俗云:「世间好语佛说尽。」佛教不仅义理幽微深奥,佛经中的词语典故更是优美动人。根据统计,佛教传入中国后,共为中国增添了三万五千多个新词汇,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内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许多用语也都是从佛教名相演变而来.. <详情>
2022-11-24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
第十五课 民俗神只佛教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有许多节日与当地的民情风俗融和在一起,例如泰国的泼水节、卫塞节,西藏的晒佛节,乃至在中国也有浴佛节、腊八节、春秋二祭等,都是深植人心的民间节庆。除了民俗节日以外,各种神只的礼拜也几乎包容在佛.. <详情>
2022-11-24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
第十四课 佛教节日每一个宗教为纪念其教主或信仰的对象,都订有特殊的节日。如耶稣教、天主教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伊斯兰教有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等;道教有三元、三清、三会等节日;佛教也有许多特别的节日,其中以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