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修心七要》略释 7 修心之学处(上)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修心七要》略释 7

修心之学处(上)

修心的学处,是讲修行人应当遵守的规则。如果能够达到此要点的要求,我们的菩提心就只会增长而不会退失。

   1     

所有行为,包括日常生活当中的吃饭、穿衣等等,都要围绕一个中心,那就是利他心。尤其在作比较重大的选择之际,更是要观察自己的动机。如果缺失了利他心,抱着自私自利之心,则即使做的是善法,也应该放弃。

在利他心的基础上做的任何一件事,都会给众生带来利乐,如果始终保持不离利他心,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样菩提心也不容易忘失。

   2     

对治自己的邪见、违缘等等,需要修一个发心。

本身违缘和邪见是各种各样的,关于菩提心学处的违缘和邪见,我们修行的时候也可能会遇到。出现邪见时,该怎么办呢?应该用一个修法来对治——除了我以外,世上还有很多人也有同样的邪见,这是非常不好的念头,是阻碍修持大乘佛法的严重违缘。但愿能以我的这个邪见来代替所有其他人的邪见,所有众生因此邪见而将承受的恶报也由我来承担,但愿一切众生都离开这样的邪见。另外一个,就是对有此邪见的众生修慈悲心,然后修自他相换的方法。

   3     

每天早上和晚上,要分别做两件事。

早晨起来的时候,就立刻发心:今天我一定要发菩提心,绝不离开菩提心。这也是前面讲的五力当中的引发力。下午或者晚上睡觉之前,要观察自己一天当中有没有做过违背菩提心的事情。如果有的话,就要忏悔并发誓以后决不再做;如果没有做过违背菩提心的事情,而且一天当中基本上没有离开菩提心的话,那就要随喜自己的功德,并发心以后一定要继续坚持。

   4     

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幸福和困难两种对境。

在任何境遇前都能做到如如不动的人,必须要有很好的闻思修基础,否则,像我们这样的凡夫,就会时而趾高气扬,时而垂头丧气,一辈子都在患得患失的心态中过活,这样修行又怎么会有进步呢?

   5     

要拼命地护持两件事。

哪两件事呢?就是一般的誓言和修心法门特有的誓言。一般的誓言,就是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以及密宗三昧耶戒等等;修法特有的誓言,就是第六个要点里讲的誓言。即使遇到命难,也要遵守、护持这些戒律。

   6     

要学三个难点。

三个难点是什么呢?第一,自己已经有烦恼或正在生起烦恼的时候,我们不容易发现。第二,烦恼产生以后,很难驾驭与控制。第三,即使烦恼暂时控制下来了,但却不容易完全剪断、彻底停止。

对治第一个难点,就要随时严密监视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在想什么。对治第二个难点,就只有修法。如果能修空性,那是最好的。对治第三个难点,就是要长期修法,经过长年累月的努力,最后烦恼还是可以断除的。

   7     

要寻找三个主要的因素或条件。

三个主要条件是什么呢?首先,必须找到一个标准的大乘善知识。第二个条件,要有一颗虔诚的心。第三个,就是修行所需要的生活条件。

   8     

经常都要修学三个不退失。

三个不退失是什么呢?第一,大乘佛法关于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方面大大小小的所有功德,都来自于善知识。所以,我们不能退失对善知识的信心。第二,菩提心修法是大乘佛法的精华,抛开了菩提心,大乘佛法就空空如也了。第三,不能失去护持大、小乘戒律的决心。

   9     

随时随刻要做到三个不离开。

什么是三个不离开呢?就是身、口、意三者都不离开善法——身体做布施、磕头等善行;口中讲经说法、念经持咒或者言说爱语;内心修持菩提心等等来利益众生。

   10     

平时修慈悲心、菩提心的时候,修的对镜不可片面、偏袒,也不能表面肤浅、敷衍了事。另外,每次修行、思维的时候,都要一心一意、全神贯注,全面而深入地修习。无偏、全面、深入三者是很重要的。

to be continued...

11
文章点评
2020-12-18
证悟是往里看,不是往外看;证悟是简单化,不是复杂化
心的本性犹如虚空。说简单,当然不简单,如果简单的话,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证悟了呢?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说很难,也没有那么难,为什么没有那么难呢?因为没有那.. <详情>
2020-12-17
广大资粮积累7步骤
下面简单谈谈受菩萨戒的方法。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受菩萨戒仪轨广为宁玛巴修行人所用,我们平时念的仪轨,就是其中较为关键的一部分。其他的教派,如格鲁巴传承也有.. <详情>
2020-12-16
证悟不是逻辑推理出来的
“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心的本性,当然没有这样的性别之分。“亦无僧俗老少”,心的本性是僧还是俗,还是老或少?这些都是不存在的。“无圣无凡”.. <详情>
2020-12-15
积资考点虽迟但到~
POINT.积资考点虽迟但到曼荼罗修法的注意事项无论哪一种曼荼罗修法,在每次供完之后,就可以拨过一颗念珠以计数,并将基盘上的供品倒掉,以便开始下一次的供修。.. <详情>
2020-12-14
理论随时有可能会动摇,但证悟不会有任何动摇
之前我们也讲过,比如说善恶、增减、垢净等等,是有垢才有净、有生才有灭,所以都是相互观待、二元对立。这些都是意识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观念,心的本性上面是.. <详情>
2020-12-13
【八关斋戒小提示】明天是藏历十月三十
八关斋戒藏历十月三十2020.12.14上师教言这两年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但有些人的所谓学佛,只是为了追求人天福报,既不特别地强调下一世怎么样,更不寻求解脱,主要.. <详情>
2020-12-13
死亡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编者按对于生命来说,死亡是俶然的结束。对于生命之外的永恒,死亡便是又一个开始了。虽然我还没有死过,但曾经做临床医生时候,目睹过许多死亡。也送走过很多病.. <详情>
2020-12-12
脑死是否等于死亡?
对脑死亡或神经系统死亡的诊断WINTER【编者按】1968 年,哈佛脑死亡标准首次正式定义了脑死亡 / 神经系统死亡。尽管随后诸多指南和协议等不断修订脑死亡的概念,..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