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佛前供水果,注意这3点“禁忌”,功德更圆满!

素食师兄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到寺院里拜佛供养做功德的习惯。我们如果到寺院里去,会发现神圣庄严的佛菩萨宝像前总是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供品。

比如水果、鲜花、香支、灯烛、大悲水,还有清心悦耳的佛乐不绝于耳,等等。无论做何种供养,全在于供养者发心,只要用心真诚,皆功不唐捐。

佛菩萨不需要世人的供养,我们也不要抱着投机取巧之心供佛。佛前供养看似是利益佛菩萨,实则最终利益的还是无量众生。

佛前供养是渡化世人的一种善巧方便法,每一种供品都是表法,佛菩萨是不会吃、不会用的。我们恭敬三宝的心意最贵重,供养就是布施,也是在培养大众的无我利他心。

佛菩萨视一切众生平等,无二无分别,不会因你供养的多寡而区别对待。所以民间所认为的那些烧高香、抢头香的行为是非常愚蠢无知的。布施,是为了培养大众的利他无我慈悲心,看似是供养佛菩萨,其实是在为自己修福。

佛门里的种种供养方式都是一种善巧方便法,都有着深刻的法义,是为了更好利益大众熏修。比如佛前供水果,水果就有着很重要的寓意。

本篇文章,就来带大家走近佛门供养中的“果”供养。佛前上供水果,这3条“禁忌”,一定要知道!

一、水果要保证新鲜无坏果:

佛前供“水果”,有着特殊的寓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者,我们都知道,佛教最重视因果之道,佛陀说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其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佛前供水果,就在于提醒大众要明因识果、敬畏因果。佛前供花代表善因,供果代表善果,花开结果,即善有善报,以此劝人行善,方可真正改变命运。

二者,我们当明白,佛教不是迷信,佛不是神而是觉悟的人,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众生若能精进修行,亦可成就无上佛道。

佛教里对修行者所要成就的果位分为三种,即阿罗汉、菩萨和佛,其中阿罗汉属于小乘佛教,菩萨和佛果位属于大乘佛教,“佛”果位最圆满无漏。佛前供水果,也在提醒修行者要时刻精进修行,菩提心永不退转。

为了避免出现不好的表法,避免不恭敬、造业情况的发生,佛前供水果,一定要注意保证水果的新鲜、完好无损,没有腐烂变质的情况发生。即使是在上供过程中发现水果有变坏的,也要及时撤换成好的水果。

二、水果上供前一定要清洗干净:

就像佛前供水一样,我们供佛,供养的也是我们的一份清净心,既然有恭敬心,就像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应付、粗制滥造。

有些人做事很不讲究,买来的水果,该清洗的不清洗,带着泥垢就供佛;该清理的不清理,带着杂叶直接上供,等等,这些行为都是不如法的。清洗任何物品就像清洗我们内心的污垢一样,洗去尘埃,净化内心。

清洗后的水果清香洁净,令人见之心生法喜,增上善缘。供佛水果的数量没有什么讲究,供多少都可,水果清洗后在盘子里拍成大气庄重的造型,置于佛前即可。

三、不要上供气味不好的水果:

供佛水果的种类没有什么大的要求,一般我们经常食用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梨、桔子、葡萄、西瓜、火龙果,等等,都可以。

这些水果气味闻起来都比较清香,价格大多数人也都能接受,都能供得起。

但是要提到一种水果——榴莲,它的气味大多数人是接受不了的,最好还是不要拿来上供,也对三宝有些不恭敬。

有人问,“梨”可以拿来上供吗?民间认为“梨”的谐音有“分离”之意,不能拿来上供,这种说法可信吗?佛教完全没有这一说法,佛教认为“梨”有“离苦得乐”之意,是好的表法完全可以放心拿来上供。

我们一般都是早上上供,傍晚收供,也可以两三天一收供,这个看自身情况。收供后,水果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分享给家人邻居朋友食用,都是非常好的。

以上就是佛前供果的主要注意事项,感恩您的阅读,祝您人生吉祥、福慧圆满。阿弥陀佛。

4
文章点评
2022-10-13
家中设佛堂,原来有这五种不可思议的好处
壹 家中设佛堂,有这五大好处经常会有人问,在家中设立佛堂的意义是什么?有什么禁忌等一系列问题。询问这些问题的朋友大多是刚刚接触到佛法,对佛法还没有全面.. <详情>
2022-10-12
佛像上的“卍”字表示什么?
【即时如来,从胸卍(wàn)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 <详情>
2022-10-11
为什么寺院早上念观世音菩萨,晚上念阿弥陀佛?
问:老和尚慈悲!禅宗寺院做早课和晚课的时候,拿出相当的时间念佛。早上念观世音菩萨,晚上念阿弥陀佛。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安排?净慧长老答:早殿晚殿,早念观音.. <详情>
2022-10-09
明白了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之功最为往生净土之要”。“大藏经,所诠者不过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因为.. <详情>
2022-09-29
有这些现象,说明福德正在溜走!
福德本指福禄功德而言,佛经中则以名一切善行所得之福利。佛教认为,福德是可以积累的,也是可以获得的。但缺乏福德时,我们会更容易被表相所迷惑。《金刚经》有.. <详情>
2022-09-29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你行你也来?
现在许多人喜欢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济公和尚的这句话,往往被他们拿来当挡箭牌,一度作为可以肆意吃肉喝酒的“铁证”。实际上世人仅知有前两句,却.. <详情>
2022-09-29
为什么坚持做早'晚'课没有得到加'持
我们早课、晚课的仪轨都非常殊胜,但是很多人做早晚课坚持一两年以后,就开始没有兴趣了,都当成是一种任务。今天任务没有完成,还得勉强做,不是心甘情愿地做,.. <详情>
2022-09-29
家里为什么要设佛堂,并勤做供养?
首先,供养佛菩萨,并不是佛菩萨需要我们的供养,佛菩萨已经解脱,而我们还在苦海当中!所以,是我们需要通过供养来培植解脱的因缘,同时积累福德。没有福德,生..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