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大心量,大福报,大慈悲,大智慧

藏传佛教Buddhism


做人要心胸宽广,有多大的心量就有多大的福报,你的心能够装得下多少,你就会得到多少。对于世间人来说,你的心能够容纳多少,在世间的生活就会有多大的富足、幸福。学佛人追求的是出世间的成就,心量有多大,慈悲有多大,智慧就会有多大。

我们的心要装下什么?一是要装下自己,对自己慈悲;二是要装下人生当中发生的任何境遇,荣辱不惊;三是要装下别人,对别人慈悲。

为什么说首先要装下自己呢?因为我们都非常爱惜自己,把自己的一切利益都看得很重,但如果我们过于看重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会对自己很苛刻。

有的人因为做错了一件事情而错过某个机遇,终日后悔、怨恨、责备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有的人对某件事物非常执着,就强迫自己去实现,造成心里压力很大、非常紧张;有的人则因为无法面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形的发生而选择伤害自己甚至于自杀,这些都是对自己不够慈悲,以至于自己很痛苦。如果我们的心小的连自己都包容不了,又谈何去善待其他呢?只能是终日沉浸在痛苦之中了。

第二点,我们的心要能装下人生当中所发生的任何变化。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美好的愿望。小的时候还会有一些理想,但不一定都能够实现。当逆境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心要能容装下困苦。


很多人都是在高处、顺利时得意,而在低处、不顺利时失意、一蹶不振,甚至怨天尤人。其实人生本就无常,不会有一成不变的顺境,也不会有永久的逆境,需要我们能够承受逆境,勇敢面对,转逆逆缘为增上缘。

当然也会有人在得意时无法承受,比如渴望某个目标或事物时,会努力追求,可当这个目标实现或得到的时候,却因欢喜过度而致病甚至死亡。

对于学佛人来说,顺境的时候不能懈怠,不能因为享受舒逸的生活而放松修行;逆境面前不能退心。修行不是容易的事,会遇到很多困难,承受磨难、委屈和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才会消除自身的业障,积聚福德资粮,所以一定要有信心、决心、勇气和毅力。

三、要装得下别人,对别人宽容和慈悲。世间人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家庭和美、事业有成、自己的子女有出息等等,不论我们的目标是什么,都需要有足够的心量去容纳。

想要家庭美满,需要包容我们的家人,包括丈夫或妻子和子女;在工作上,需要包容我们的同事,如果你是领导,则需要包容你的下属,如果你是下属,则要做到体谅你的上司;对待别人,你需要包容别人的观点、意见、别人的性格特点等等。


就算你对自己子女有教育的义务,他们应该听你的,或者你是领导,下属只能服从你,你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你的子女或下属,更不能要求他们无条件服从于你。你需要尊重他们、体谅他们、包容他人。你的心能够包容多少人,你就会得到多少人的拥护和支持。

学佛的人更要有心量包容别人,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慈悲和智慧就会有多大。佛菩萨为什么会有大慈悲和大智慧?因为佛菩萨的心量大,有无上的菩提心,能包容、随顺一切众生,不会让众生起烦恼。

众生无量无边,这里的随顺是随顺众生的善性,包容、顺从对众生真正有益处的事,而不是顺从众生的恶性。如果顺从恶行,那是善恶不明、是非不分,是假慈悲。

我们学佛要学有佛的心量,在修法的时候,念诵为度一切众生而誓愿成佛,那么我们是不是这么做的呢?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别人能够满足自己的想法就高兴,不能满足就嗔恨,我的心是在包容别人还是别人在包容我?

师父说我一句就生气、怨恨,何况其他人了!自己的心那么狭窄,你怎么可能有福报、有智慧?你觉得自己有点聪明,那不过是世间的小聪明罢了,那不叫智慧,你没有智慧,也生不起来智慧,心量不够怎么可能生起来智慧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把自己的心变成大海一样,包容一切,包容所有众生,给人欢喜,给人方便,你就是佛菩萨,你就有大福报、大慈悲、大智慧。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愿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 随喜分享朋友圈法布施功德无量 ===

1
文章点评
2024-02-03
原来每个人身边都有护法神
梦参老和尚曾经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北京有个师父,这个师父不会敲法器,也不会做法师,他要盖庙,也没有信徒。怎么办?他就每天拜地藏菩萨,拜了三年,业障消.. <详情>
2024-01-18
索达吉堪布:有困难,找护法!
不管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均离不开护法神的大力护持。自古以来的高僧大德,都有护法神以显现、不显现的方式来相助,若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来战胜一切违缘、圆满一.. <详情>
2024-01-07
佛像突然碎了会不会有什么灾难呀?
学佛是为了解脱成佛学佛不是强制你做什么不做什么,学佛是为了解脱、成佛。我们学佛的好处就是了知六道轮回的真相,知道除了肉眼可见的人道、畜生道。还有肉眼看.. <详情>
2024-01-01
​出离心,并不意味着是逃避心!
出离心不是逃避心,生起了出离心并不会逃避现实,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因为生活与工作也是在了缘、了债。这时生活与工作就是一种修行,是一种解脱的方法,.. <详情>
2024-01-01
在家弟子如何最快最多地累积福报?
佛经中有记载:生活中,用钱财可以做的七种功德有:建造精舍、建造藏经阁、建造僧人的住所、提供僧人的衣物饮食、照顾久病之人、饥荒时节做布施、给外来者提供庇.. <详情>
2023-11-09
宗萨钦哲仁波切:作为一个佛教徒就是要有点“与众不同”!
“今时今日,每当我们祝别人“好运”时,不幸的是,我们总是会将所谓的“运气”与物质挂钩。当然,我并不否认“运气”与钱财或金银等物质相关。它们肯定是有关联.. <详情>
2023-11-09
“瑜珈士”之称不是什么人都可叫的!
恒修瑜伽士境界,并非唯由观察生。这就是真正的瑜伽士的境界,不是通过观察或者思维而生的。这种觉受,内心的那种明了,不是通过观察而生的,不是通过思维而生的.. <详情>
2023-11-09
护法善神是否护持你,差别就是这么大!
你有了善神护法的护持,这个力量不可估量。反之,做什么事情都很难成功。比如,若没有善神护法的护持,一万个人去反攻敌人,很难取胜。若是有善神护法的护持,哪..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