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她小学文化、81岁仍没出过台湾,却心系天下苍生,建立慈善帝国,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素食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

ID: wcweekly

作者:张老六

她一生行善,建医院,办教育,做救济,捐希望小学……她以一个女子的孱弱之躯,用一言一行感动周遭,影响着世界。

上世纪80年代的台湾环境,简单讲就是脏、乱、差。

龙应台的《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就写道:“……腐臭的菜叶塞在墙角……恶臭的垃圾往河里倒……废料大股大股地流进海里……”

30年过去了,现在台湾街头给人的视觉感受,除了民居古朴,便是“干净”二字。

然而你一定想不到, 拥有这份干净的善因,竟来自一个从未出过台湾岛、仅小学文化程度却对时代具有敏锐触觉的纤弱女子。

她在1990年的一次演讲,说:“请大家把鼓掌的双手,用来捡垃圾、做资源回收,让我们这片土地变成净土。”

因为她的一句话,民众陆续开始资源回收分类。

到了2006年,台湾环保部门才循此足迹,强制实行垃圾分类,成就一座干净岛屿。

她究竟是谁?

为什么能在环保意识不普及的年代,可以前瞻性地聚集八方力量做一件对人类发展有利的事?

她就是慈济创始人——证严法师

· 01·

证严法师,俗名王锦云,1937年出生在台中县清水镇。

因叔父膝下无子,王锦云幼年时便过继给叔父。

1943年底开始,盟军多次轰炸日本统治下的台湾。

为了逃命,王锦云同养父母去防空洞躲避飞机轰炸,一路上亲眼目睹房屋在战火中焚毁,乡亲伏尸街头。

在动荡的时代面前,人的生命卑微如草芥,战争带来的痛苦让 年仅8岁的王锦云顿悟人间的苦难,冥冥中开始接触佛法。

幼年时期的王锦云

王锦云15岁时,养母因胃穿孔需要开刀。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开刀无疑是与死神作斗争。

她忧心地对天祈愿: 自己愿减寿12年,并从此茹素,以换取养母不需要开刀就能痊愈。

养母的病竟奇迹般好起来,王锦云从誓愿,终身吃斋。

但5年后,正值壮年的养父却因脑溢血去世

至亲死别之痛,使王锦云心中浮现了对生老病死的疑惑,一本《梁皇宝忏》,让她参悟生死之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从此开启了寻佛之心。

1962年,王锦云自行落发,现沙弥尼相。

青年时期的证严法师

接着她巧遇佛学大师印顺长老,特殊的因缘,让26岁的王锦云顺利皈依印顺长老,法名“证严”,法号“慧璋”。

印顺长老,浙江海宁人,承袭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思想。20世纪40年代未,经过战乱的印顺,在颠沛流离中渡台,也将佛陀正法带到台湾

印顺长老开示、期许证严时时要 “为佛教,为众生”

这六个字,读起来只要一秒钟, 做起来却要一辈子。

印顺大师的人格熏陶,让证严法师走上“不为己谋,为天下计划”的慈济道路。

· 02·

但年轻的证严法师那时对修行的理解,仅限于参天禅地。

她独自一人在小木屋中席地而居,身边仅一套《法华经》,一幅“西方三圣相”。

每天子夜起身早课,白日顶笠披蓑种些瓜果,遇到青黄不接时就挖些野菜度日。

与传统佛法丛林中那些接受善信居士供养的憎尼相较,她坚持不受供养、不做法会,也不化缘,日夜与青灯古佛相伴, 苦行自惕。

她以为,这样便是修行了吧。

证严法师早年修行的小木屋

直到1966年3月,证严法师因探病前往一家医院,惊见地上一滩血,才将她的学佛之路彻底改变。

听闻那是 一名难产妇人走了8个小时的山路,却因付不起8000块钱的保证金,留下一滩血之后又被抬回家,失去救治机会。

台湾当时的医疗缴费制度是必须先付保证金,才能入住医院。

证严法师心中绞痛不已:贫由病起, 病因贫生。

同月,三位天主教修女来访,面对证严法师的侃侃论道,修女质疑: 佛教既然这么好,为什么没有落实到社会人群呢?而是靠西方来这里盖医院,建学校,办养老院、孤儿院?

这话宛若当头棒喝,将证严法师猛然唤醒,她的内心受到极大冲击。

夜幕降临,证严法师伫立在窗前远眺如黛青山,冥想许久,终于顿悟: 中国的佛教融入了儒家“仁”的思想,应放弃小乘的独善其身,转向积极入世、行善济贫、为他人的志业迈入。

她召集5名弟子、30位信徒,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

师徒几人除了种花生、打毛线衣、缝制饲料袋来维持日常开销,证严法师还定下“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戒律清规,要求常住弟子每天做6双婴儿鞋,一天24块钱,一个月720块钱,作为救难基金。

第一个月,救助的是一位福建老太太,因战争与丈夫两岸相隔,二战结束后,她冒险跨海寻夫,可等待她的却是一具冰冷遗体。

老太太因此滞留在台湾,无亲无故,晚年常年卧床,饥寒贫病缠身。

慈济会于是每月赞助她300元生活费,又花300元为她请一个看护,直至四年后圆满替老太太送终。

720元一个月就花掉了600元,只余120元,基金转眼不敷使用。

为了增募救难基金,证严法师锯了30个竹筒,交给30个家庭主妇,让她们日发善心,每天存下5毛买菜钱。

慈济功德会的善名渐渐传开,慕名行善的人越来越多,济助的个案也越来越多。

证严法师的俗家养母拿出存款,又向银行贷款,买下十几亩的土地,建造“静思精舍”,让这些出家众有地可耕,有屋可住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证严法师说,法理需要人去弘扬实践,才能引导众生前行。

渐渐地,人们知道,有一门事业叫志业,有一门慈善叫“慈济”。

· 03·

随着深入了解,证严法师发现穷人一旦染上疾病,要么听天由命,要么拖垮整个家庭。

这让她深感,疾病是贫苦的根源,防贫必须先止病。

1972年开始,慈济会开始邀请医师,增设义诊所,并在全台巡回施药。

只是,一个礼拜仅两次的义诊,根本不够化解困境,因为有的病人需要住院,有的需要隔离。

此时证严法师自己也罹患心绞痛。

慈济功德会看似成形,可随时都有可能分崩离析,她开始忧心,一旦自己离世,慈善事业终将中断。

该如何延续这份大爱?

苦思冥想之后, 她决定弘扬中国儒家“仁爱观”,“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用自己的“仁”去改变这个世界。

平时连公车费都舍不得花的证严法师,“异想天开”地开始构思兴建医院。

兴建医院毕竟与普通的救济不同,这次所需金额高达8亿。

这样的构思,对于一个遁入佛门再入世与社会纠葛的出家人而言,此刻需要应对的不止是“自命清高、沽名钓誉”的闲言碎语,连身边听她讲道的家庭主妇都产生了怀疑。

一堆女人,8个亿。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这严峻的考验,一个声音在证严法师心底升起:你就是要做不可能的事,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主意打定,证严法师就开始辗转全岛,为了筹募庞大基金,她反复广邀善心人士,一句句为他们解惑。

修行不是在山巅冥想,不是闭门反省,而是入世救济,与尘世接触。

这是一场以人与人之间为道场的修行。

就这样,从一床棉被到一张病床,从一间病房到一台仪器,慢慢地募集。

好不容易善款解决了,医院建地又成了难题。

为了寻觅建地,证严法师“踏过坟场,涉过水塘,奔走余年”,然而几番努力仍无从落实。

证严法师愁得茶饭不思:我要对人家怎么交代?

百般无奈之下,她打算将募集的每一笔善款退还给善心人士。

建院所需的土地最终因蒋经国先生的关注得以顺利解决,“我走遍中国大江南北,从没见过一个这么瘦弱的女子,却为社会国家做了这么多的事。”

证严法师与蒋经国先生

从证严法师发愿,到1986年,历经8年, 佛教终于有了第一座医院。

慈济医院启用,就定下了“免缴住院保证金”的创举,这个举措最终 促使台湾“卫生署”决议,全省医院废除“缴纳保证金”这项制度。

台湾能有今日完善的医保制度,证严法师无疑是医德观念的先行者。

· 04·

证严法师说, 生命有期,慧命无涯,只有教育才能让慧命精进。

这种大爱之下的智慧,令无数专业精英叹服。

而后几年,她创立了慈济护理专科学校、慈济医学院,以及慈济中学、小学、幼儿园。

“天下事不是一个人做的,也不是一时做的,而是一个人接一个人,一代接一代来共同成就。”

灯与灯的汇聚,才能有无限光明。

1991年夏天,中国大陆长江流域遭遇大洪涝,上亿人口流离失所。

当时两岸关系刚刚解冻,证严法师在台湾发起援助行动,此举让当时的台湾民众颇不谅解,招来诸多批评,她甚至出门都被管制。

在她看来,两岸同胞都受中国儒释道文化影响,在信仰上本就是一家。

于是断然道:就算慈济解散,我也要做,人道主义应跨越政治、种族、宗教。

慈济在江苏的基金会

除了进行各种赈灾,慈济还成立亚洲最大、全世界第三大的骨髓数据库。

从1997年起,慈济就开始往大陆“无偿献髓”救治病患,而大陆在2007年也以同样的爱心,开始为台湾提供骨髓配对和捐赠。

从长江流域的漫天洪水,到汶川地震的断壁残垣,从希望小学到骨髓捐赠,50多年来,证严法师带领着慈济为两岸人民建起一座血脉相连的桥梁。

慈济在甘肃援建的希望小学

慈济在国际上的济助更是不胜枚举。

1991年,孟加拉遭洪水侵袭,14万人死亡,慈济发起募款,协助孟加拉重建。

“9·11 事件后,纽约警方迅速封锁了周边区域,只有三个团体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

慈济是被批准进入现场救灾的团队之一。

这个援助过69个国家的团队,从30多人起步,到如今全球47个分会,1000多万会员,200多万志工。

他们当中有市井小民,有当红明星,有富商巨贾,有权威人士。

证严法师与他们之间有个约定, “帮助别人时,要对别人说‘谢谢’,因为你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幸福,要感恩,对不对?”

付出无所求还要说感恩,这是每个慈济志工的座右铭

一句“谢谢你”,人格得以升华。生活便是道场,修心即是修行。

没有晨钟暮鼓,没有香火缭绕,今年81岁的她依然每天开早会,4小时内听取5大洲慈善工作概况,透过视频掌握全球慈济。

而这个能动员海内外人士去共同做一件事的证严法师本人,从没有离开过台湾。

50余年,随着组织成长,各种批评、不认同的杂音也如潮水般涌来。

然而,不论面对何种不堪,证严法师依然一袭僧袍,粗茶淡饭,数十年如一日地把握当下,慈悲济世。

· 05·

2005年夏天,《岩松看台湾》这一电视行动启程,这是内地电视摄像机第一次全方位不带偏见地走近台湾。

这种全方位,就包括走近慈济,走近证严上人。这当然是内地媒体第一次地走近,甚至我们的申请在两方面获批,都让我们自己感到一些惊讶和不可思议。

台湾佛教界早已拉开“人间佛教”的改革大幕,佛光山的星云法师和慈济的证严上人,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慈济的总部,在台湾东部的花莲。

早上五点多,我们就来到总部的静思精舍听志工早会,我们到时,大堂里已都是人,包括志工、信众,甚至很多慕名而来的中学生。

白岩松(右二)与证严法师(中)等人合影

我以为会念经,但没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证严上人和现场的人们并通过电视屏幕和台湾各地的慈济人,在讲生活,分享生命感受,当然包括帮助他人的方法和思考。慢慢地我从一个记录者变成心灵的参与者。炎热的感受慢慢退去,周身感受到清凉,慈济在我这儿,第一次展现出人间佛教的魅力。如若讲经,也许我们很远,但一早晨讲爱,我们离得却很近。

后来突然明白,岁岁年年,每年的三百六十五天,这样的早课从不间断,讲爱的过程中,不就是在讲经吗?在爱的传递中,与生命有关的智慧开始执着地显现出来。

早会结束,我们有幸与证严上人面对面坐在一起,聊天,或者也可叫采访。

上人削瘦,印证着“吾貌瘦,必肥天下”的名言。她出生于1937年,与我母亲同年,属牛,这又拉近了我与上人的距离。

但真正消除了距离的是她的智慧与爱,没有了宗教带来的敬畏,而是对社会对生命的关切,甚至是她的一点忧虑:那么多事要做,感觉时间不够用,来不及……

最触动我的,是上人与慈济志工之间的约定:帮助别人时,要对别人说“谢谢”,因为你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体会到了幸福,要感恩,对不对?

那一瞬间,我突然想起《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无私为大私”。正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最多,也正是在利他的行动中,我们一点一点找到自己。爱,是一种最大的修行,它帮助我们自己,成佛。

告别了证严上人,在慈济总部拍摄,这里没有简单意义上的晨钟暮鼓和香火缭绕,没有仿佛与尘世无关的僧人,更没有世人带着欲望而来的焦虑,这里似乎都是信众,也都是志工,更都是主人。

医院里忙着治病救人;田地里忙着种菜,因为要自食其力;还有忙着短暂开个会,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灾难,都天然地与慈济有关,他们要伸出手去;而下午,一个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从这里出发,转机香港,晚上,一台骨髓移植手术将在北京开始,一个生命急切地等待救助。这样的生命接力,在台湾和内地之间,已进行了九百多次……

终于要告别这块已让我几乎忘了宗教忘了寺庙的清静之地,只是,这里忙碌人群中的那份安静让我有些不舍,还有那平静下的快乐。

我终于找到了面对慈济的感受。

远看是佛,近看是爱。

面对证严上人,所有慈济人,运行良好的佛教,包括佛,都该是如此!

有人问,这个世界最后谁会赢?

证严法师说,人多的会赢。

追随在她身后的天下善士如滔滔泉水,层层推涌,当行善的比行恶的多,世间便是瑶池仙境。

筚路蓝缕五十余载,从乡下女子到佛教高僧,“为佛教为众生”,上承师训,下启弟子,她不仅是宗教家,更是心灵的领航者。

最令无数人惊奇的是,她仅有孱弱之躯,却能用一言一行感动周遭,用生命诚恳付出,用智慧汇聚庞大的社会能量。

大愿悲心的她,对世界影响至深,证严法师用看似“润物细无声”的儒家治世,弘扬着佛教的慈悲。

身形瘦小的她,却彰显着中国文化中的最厚重的价值——“仁”。

附:证严法师静思语录:

1、太阳光大、父母恩大、君子量大,小人气大。

2、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3、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5、手心向下是助人,手心向上是求人;助人快乐,求人痛苦。

6、心中常存善解、包容、感恩、知足、惜福。

7、脾气嘴巴不好,心地再好也不能算是好人。

8、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的付出。

9、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可能是自己。

10、要比谁更爱谁。不要比谁更怕谁。

11、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有用才是人生的创造者。

12、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13、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14、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

15、尽多少本份,就得多少本事。

16、屋宽不如心宽。

17、吃苦了苦、苦尽廿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18、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19、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20、得理要饶人,理直要气和。

21、我们要做好社会的环保,也要做好内心的环保。

22、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23、人的心地是一畦田,土地没有播下好种子,也长不出好的果实。

24、有智能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25、君子为目标,小人为目的。

26、人事的艰难与琢磨,就是一种考验。

27、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做坏事不能多我一人。

28、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的这颗心。

29、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0、是非当教育,赞美作警惕。

31、闲人无乐趣,忙人无是非。

32、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33、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34、忘功不忘过,忘怨不忘恩。

35、有心就有福,有愿就有力,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36、犯错出忏悔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37、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会落空。

38、君子如水,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39、修行要系缘修心,藉事练心,随处养心。

40、不要随心所欲,要随心教育自己。

41、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发愿容易行愿难。

42、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成就别人即是成就自己。

43、能干不干,不如苦干实干。

44、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45、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生命的使用权。

46、愿要大、志要坚、气要柔、心要细。

47、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48、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49、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

50、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为能为,才能升华自我的人格。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并深表敬意,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妥善处理,欢迎投稿,请发送至邮箱:xm6699@163.com,合作联系微信:veg520com

11
文章点评
2020-11-12
双十一特惠|植物蛋白手工制作的香肠,看着都很香,开袋即食好吃极了!
说起防荤食品,总是有不少争议。首先,并不是所有的仿荤产品都是纯植物性的!其次,有人认为既然选择吃素了,为什么还是开“荤”?仿荤在行业内叫“半成品”,.. <详情>
2020-11-12
相由心生,由脸观心,由心知未来
菩提洲网站相由心生,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富来自施舍,尊贵来自谦恭一样,美丽的容颜来自柔和善良的性情。人到中年以后,就显.. <详情>
2020-11-12
击溃癌症的中国第一女指挥家肺腑之言,短短几句,说透健康!
▲ 郑小瑛80岁光彩照人郑小瑛女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年轻时期的拼搏和奋斗、工作的忙碌让她获得了令人羡.. <详情>
2020-11-12
​她曾患抑郁症,梦到杀生改吃素,54岁女神范依旧!这样的“小龙女”只此一个……
很多人说,走进了演艺圈的女星,从此就过上了衣食无忧、光鲜靓丽的生活。很少会有人把女星与“命途多舛”联系在一起。都说“小龙女”不食人间烟火,清冷又孤独.. <详情>
2020-11-11
一位老中医的馈赠,有病无病都值得读!
老中医的馈赠,太棒了!共100条,条条哲理性都很强,一定要反复多读,提高对健康的正确认识!1 、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 <详情>
2020-11-11
北大医学教授:蔬食与运动才是最佳“合作伙伴”,这些素食运动员打破了肉食神话!
视频来源:蔬食之力很多刚刚开始接触素食主义的人对于食素的营养补足仍然信心欠缺,又由于刚开始食素后会体会到强烈的饥饿感。在一段时间内会开始消瘦,对于自.. <详情>
2020-11-11
豆腐素宴|20道豆腐家常做法,百吃不腻!
此物有肉料之功,而无肉料之毒,被人们誉为“植物肉”。豆腐含有极为丰富的营养,国父孙中山对豆腐有过这样的描述:“中国素食者必食豆腐,夫豆腐者,实植物中.. <详情>
2020-11-11
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
善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余。古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要心存敬畏,不要以为身边没有人就做坏事,要时时刻..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