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学一个与自己有缘的佛号咒语,助你离苦得乐,幸福吉祥!

天天佛禅

一个人不管内心有何所求,

只要一心一意祈祷佛,

必会带来与自己根基和业缘相应的利益。

甚至仅仅称一声“南无佛”,

对今生来世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快行动起来吧。

01

释迦牟尼佛

若想缓解生活、工作的压力,最简单、最实用的禅修方法是:先专注盯着释迦牟尼佛像,看一会儿闭目想;想不起来了,再看一会儿,再闭目想……如此不断训练,直至想得非常清晰。如果想打坐修禅定,这也是最有加持力的方法。

02

长寿佛

若想增长自己或他人的寿命,避免夭折或意外身亡,可一心一意地祈祷长寿佛,专注持念长寿佛心咒“嗡阿玛惹呢则万德耶索哈”。

03

金刚萨埵

过去有意或无意中造下的一切罪业,若生起后悔之心,一边念金刚萨埵心咒“嗡班匝萨埵吽”,一边想着金刚萨埵佛尊降下甘露,洗尽自己的罪业,诸罪可逐渐灭尽无余。

04

药师佛

虔诚、专注地祈祷药师佛,持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能灭除一切疾病,消灾延寿,也可令容貌更加庄严。

05

阿弥陀佛

临终时,若一心一意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在脑海中想着阿弥陀佛的庄严身相,同时,周围的人也为其念此佛号,可消除死时的痛苦、恐惧,身心得到安乐。有缘者命终后往生极乐世界。

06

莲花生大士

若虔诚祈祷莲花生大士,一心念诵莲师心咒“嗡啊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可化解一切不祥,如本命年、争斗、恶兆、疾病、横祸等,修行无有任何障碍,迅速成就所愿。

07

度母

若虔诚祈祷度母,一心专念度母心咒“嗡达热德达热德热索哈”,能止息恶咒、自杀、疾病等损害,免除一切烦恼,消除心中恐惧,获得钱财、势力、名声等世间力量。当今之世,修此法之成效最为迅速。

08

地藏菩萨

若想所求如愿以偿,善根增长,福报、财富圆满,或者超度已故亡人,可一心专念“南无地藏菩萨”,祈祷地藏菩萨加持。

09

文殊菩萨

若想开启内心的智慧,明辨所做之事如何取舍,可一心专念文殊心咒“嗡ōng 阿ā 喇rā 巴bā 札zhā 那nà 谛dǐ”。尤其是孩子在读书时,常念文殊心咒,对学业大有助益。

10

观世音菩萨

无论遇到任何危险、急难,一心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可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其实每一个心咒或圣号,都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写几本书也写不完。但为了方便大家选择,特将这些佛菩萨与众生最有因缘的介绍了一下,师兄们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念佛菩萨的心咒或圣号时,看着、想着佛菩萨的庄严身相非常重要,以此更容易摄住我们的散乱心,与佛菩萨的加持相应。其实,看到佛像的功德不可思议,可令我们远离一切障碍,增长无量福德。如《华严经》中说:“若得见于佛,舍离一切障,长养无尽福,成就菩提道。”甚至以嗔恨或蔑视的眼光看佛像,也会因为与佛结缘,对来世有无量的利益,那以信心、恭敬心、欢喜心注视着佛像,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将佛像放在清净的高处,经常诚心地礼拜、供养、祈祷,并按照佛教中的这些方法修行,久而久之,不但可息灭烦恼、缓解压力、解脱痛苦,还能令相貌庄严、声音悦耳、具足财富等,有各种无形的加持力。

我确信,一个人不管内心有何所求,只要一心一意祈祷佛,必会带来与自己根基和业缘相应的利益。甚至仅仅称一声“南无佛”,对今生来世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

8
文章点评
2020-03-27
在寺院吃斋饭,需要知道的常识!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 <详情>
2020-03-27
善用七种心,善对九种人!
心善,乐善好施是大爱无疆的蔓延;心宽,宽大为怀是足智多谋的恬静;心正,正大光明是憨厚耿直的凸现;心静,静心如水是博大精深的境界;心怡,怡然自得是达观开.. <详情>
2020-03-27
学佛一定要知道如何修福修慧
文:如瑞法师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报和智慧。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这就要从恭敬开始学。恭敬,落实到生活当中表现为敬人、敬事、敬物.. <详情>
2020-03-27
学佛是修养自己,不是修理别人!
知识、经验须从修行中完成修养,才能成为智慧,否则将是佛法中所谓的“所知障”,而“所知”之所以成为障碍,就是因为“所知”不完整,所以学佛行修要求解行并重.. <详情>
2020-03-26
【每日禅语】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详情>
2020-03-26
梦参老和尚:她念错咒中的字,为什么还灵?
不是咒灵,是你的心灵《普贤菩萨行愿品》梦参老和尚 讲解不论你做哪一行,在哪一件事物当中,做的时候,你的心不动,这就是随缘了。咱们经常说:“随缘不变,不.. <详情>
2020-03-26
出家需要很大的福报,满足这些条件才可以出家!
《明史 ·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大饥荒时出家为僧的.. <详情>
2020-03-26
这几种动物在佛经中有着这样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赋予..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