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好友群
  • 点评
  • 收藏

唯有三宝可以作为究竟的皈依处

天天佛禅

  我们要深信唯有三宝能够救度我们超出生死轮回。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会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安身立命,总会要想抓住一些什么,然后才觉得踏实,才觉得安全。

  有一些是依赖财富,所以不顾一切拼命地去多赚点钱,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反正有钱财作保障就好了。所以祖师说,凡夫众生就是前三十年牺牲健康换取钱财,后三十年牺牲金钱换取健康。

  有一些是依赖地位,将地位当作自己的靠山。有一些是依赖家庭,将亲人作为港湾。还有一些人最注重的是感情。

  所以世间人有种种的皈依,感觉什么最可靠、最可信赖,他就会去皈依什么。但是要知道这些都是不究竟的,为什么?

因为感情难免出现变化,家庭难免出现变故,地位也无法永久保有,金钱随时也会更换主人,所以这些都是无常的。不管你怎么去拼命抓住它,等你抓到手的时候,就好像一个人在洪水里面挣扎,他拼命地抓住一根稻草,那有什么用呢?抓住一根稻草也只是抓住一个幻觉一样,马上还是会要破灭,还是会要沉没。

  所以这些外在的一切都处在无常变幻之中,本身就非常不稳定,根本不可能为我们提供坚实的保障。

  现阶段虽然我们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物质享受比古人更丰富,但是为什么我们内心深处仍然还是觉得很惶恐、很迷惑、很空虚,没有真正的安全感?因为这世间的一切都无法作为真正的皈依处,无法解决生命的终极归宿。


  所以可皈依的对象,能够作为我们终极的依靠,应该有四个条件:

  第一个是自离怖畏,自己已经解脱,超出轮回,远离怖畏之苦。

  第二是能令他离怖畏,具足方便善巧。

  第三是以大悲对一切有情,无冤亲憎爱如同佛对提婆达多和罗睺罗,能够平等地看待一样。如果没有大悲心,心里还有偏爱的话,就不能够使一切众生平等地离怖畏。唯有佛能够成就这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第四是不重财供,唯重法供。

  有这样子的四种功德可以成为我们究竟的皈依处,只有佛四种圆满具足,所以说佛是唯一的救护者。然后对于佛所说的一切经教,法宝也应该成为我们的皈依处。僧宝是修行的助伴,也是皈依处。所以唯有佛、法、僧三宝可以作为究竟的皈依处。


                        ↓↓↓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                 
3
文章点评
2020-03-27
在寺院吃斋饭,需要知道的常识!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 <详情>
2020-03-27
善用七种心,善对九种人!
心善,乐善好施是大爱无疆的蔓延;心宽,宽大为怀是足智多谋的恬静;心正,正大光明是憨厚耿直的凸现;心静,静心如水是博大精深的境界;心怡,怡然自得是达观开.. <详情>
2020-03-27
学佛一定要知道如何修福修慧
文:如瑞法师印光大师说一切从恭敬中求。一切,不外乎福报和智慧。学佛要知道怎样来修福修慧,这就要从恭敬开始学。恭敬,落实到生活当中表现为敬人、敬事、敬物.. <详情>
2020-03-27
学佛是修养自己,不是修理别人!
知识、经验须从修行中完成修养,才能成为智慧,否则将是佛法中所谓的“所知障”,而“所知”之所以成为障碍,就是因为“所知”不完整,所以学佛行修要求解行并重.. <详情>
2020-03-26
【每日禅语】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详情>
2020-03-26
梦参老和尚:她念错咒中的字,为什么还灵?
不是咒灵,是你的心灵《普贤菩萨行愿品》梦参老和尚 讲解不论你做哪一行,在哪一件事物当中,做的时候,你的心不动,这就是随缘了。咱们经常说:“随缘不变,不.. <详情>
2020-03-26
出家需要很大的福报,满足这些条件才可以出家!
《明史 ·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大饥荒时出家为僧的.. <详情>
2020-03-26
这几种动物在佛经中有着这样的寓意
佛教以慈悲为怀,视众生平等,这其中也包括了动物。在佛陀的各种说法当中,譬喻说法是比较生动、形象的,其中有些譬喻是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富有趣味的同时赋予.. <详情>